发文 注册 登录
景点

关于墨尔本......

41 51 61271
leolin178
#1
旧 2010-05-08, 15:46







要慢慢分享的墨尔本旅游信息有点多,先用个包山包海的标题

更多墨尔本旅游信息和照片,欢迎参考
网站:http://yourmelbournetours.com/
墨尔本旅游玩家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melbtravel
此帖于 2013-05-25 09:17 被 leolin178 编辑。
感谢 12
61271 次查看
leolin178
#2
旧 2010-05-08, 16:23





我喜欢自助游这方式,除了可以自由安排个人喜好的景点,住宿,饮食和活用预算外,更可以藉着这方式去亲近当地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新鲜体验。

因为工作的关系,Queens Victoria Market 维多利亚女王市场是我常常跟旅客推荐的墨尔本市区特色景点之一。

除了她是南半球最古老(开始于1878,超过130年的历史)和最大的传统市场 (规划为Deli Hall,Meat & Fish Hall , Fruit & Vegetables, Organics(有机食品) ,Wine Market ,Victoria St Shops 等等 共10区) 外。

另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所陈列摆放的各项食物,摊贩们的贩卖方式,当地人的购物互动等等元素,形成了最生动和活泼的生活方式及饮食文化。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335179#post2090065

参观博物馆,古迹或美术馆都是一种接近了解当地文化的方式。但因为每个人背景喜好不同,您的最爱可能是我的最无聊。

每个人每天都要吃喝,食物除了是我们身体机能的补给品外,吃到美食那一刻立即产生的心灵满足和幸福感是最直接的,美食在某种程度已经算是我们的心灵和精神食粮的一种。

在墨尔本,澳币$3~$4可以在露天咖啡座喝杯咖啡享受悠闲的气氛,观察人来人往的当地上班族或是海内外游客;$40~$80可以在新颖现代化的餐厅内享受新式澳洲料理撘配当地美酒。不管是大大的花费或小小的预算,都可以藉着不同的饮食活动体验着当地的饮食文化。

维多利亚女王市场则是个体验在地饮食文化很棒的地方。您可以英文不用好,您也可以不用花钱,您可以事前完全不知道澳洲是个各国民族大容炉这历史背景。您只要单单纯纯的带着看热闹的心情去参观维多利亚女王市场,不管是花费30分钟的随意逛逛或是2~3小时一区一区的细看。我相信,您一定会在这里欣赏到那多彩多姿属于饮食文化的另一种风景。


维多利亚女王市场位于墨尔本市区的北方,从市中心步行约15~20分就可以抵达。



而主要贩卖食物区是位于Elizabeth St 和 Queens St之间的建筑物。如地图显示,靠马路的是店面和咖啡厅,里面又划分为肉类&海鲜区,各国移民美食区,Food Court 和蔬果区等等。



这个写着维多利亚女王市场和有着动物浮雕像的入口处是位于Elizabeth St。照片里那帅帅的路人是子仪,去年2009三月时世界第一等节目第二次来澳洲出外景,那次的节目里有介绍维多利亚女王市场。摄影师在拍市场空景时,我和他没事在一旁聊天,因为早就打算在博客里介绍这市场,所以就趁机会请他充当介绍这市场的model,有一天这照片可以拿来用。要他自己摆个姿势。他就摆起了这个遥望天空装帅的侧影让我拍照。

拍照时我心里纳闷着 ""嗯~ 啊~ 什么~~?? 这个表情和肢体动作和介绍这市场有什么关联呢??? 难道他要表达是 “今天要买什么食材呢??? 思考中~~~~ 这种意境吗?? 虽然有点不大懂,但是既然是拍免费的也不好要求太多。就当做这样吧!


入口一进去就是海鲜区,干净的走道,通风的环境,光亮的照明,各海鲜舖整理妥当的鱼,贝,虾,蟹等各类海鲜整齐的排列。

在各海鲜旁的牌子上除了显示海产的名称和价钱外,还会标示产地。



澳洲是四面环海的世界第一大岛,位于干净无污染的海域,海岸线绵延约 五万公里 ,人口密度是世界最低 (约两千两百多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两人),澳洲北部是热带气候,南部是温热带气候。广大的海域和不同的气候孕育了多样和丰富的海产种类。

在这里,90%以上的海鲜标示着来自于澳洲本地,是新鲜和品质好的代表,有些店家甚至标榜着店内完全是No Frozen (非冷冻海鲜)的海产。


这里不会有着一般传统市场挥之不去的鱼腥味,新鲜可以说是这里唯一的味道。

除了扇贝,生蚝,鲑鱼,彩虹鳟鱼,龙虾等这些当地特产是一般台湾传统的市场比较看不到的海鲜外,且因为东西方饮食大不同,这里的鱼都先被处理成鱼片贩卖,仅有少部分是整只出售。而且因为当地洋人家庭比较不懂得烹调整只鱼,因此完整的鱼售价就相对便宜很多,我爸妈上次来渡假,一起去采买时,发现一样的鱼种但售价确比台湾便宜一半。甚至像是在华人世界里算老饕的珍馐,餐厅里高价稀少的新鲜鲑鱼头,因为洋人不懂得料理或不敢吃鱼头,这里以前华人少时都是免费让人索取。就算是现在已经开始卖钱了,但有时AUD$2~$3就买的到一个大鱼头。



很多虾类产品,包含龙虾,都是先烫熟冷藏保鲜后再出售。洋人买了回家里后就不用再处理了。这和东方人吃新鲜的龙虾一定要是活的下去料理完完全全不同。

经过了海鲜区后就是肉品区。畜牧是澳洲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更是世界上牛肉的最大出口国。如果看到某部位牛肉的每公斤单价比蔬菜水果便宜请不要太惊讶。



就算是这里最好的部位 Porterhouse 牛排,一公斤约$24,所以以一份切成250公克左右出售的顶级牛排,只要约AUD$6。(但是因为这里的人工贵,所以到餐厅吃的话就要约$25~$40左右)。而这里有20家左右的肉舖,牛羊肉产品超级丰富,走在这一区,除了看了令人眼光潦乱外,更感觉被红色浪潮包围着。



肉品区对面相邻建筑内的一排店舖就是Deli Hall,这里是贩卖像是各式乳酪,面包,糕点,各种培根腊肠烟熏肉品,酱菜等包含各国移民家乡的各式熟制品或小菜。每次看到那用橄榄,干蕃茄,甜椒等各色食材作成各类酱菜或沾酱,那充满五颜六色特殊的色泽,都在呼唤客人去品尝。



穿过室内置筑的各店家后,外面铁皮棚下就是属于蔬果区,贩卖着澳洲本地新鲜当季的蔬果。有一些蔬菜是看了完全陌生和不知道该如何料理。




这一个卖着甜甜圈的古董小巴士,就停靠在蔬果区外。贩卖着现炸的小圆球型的甜甜圈内含酸甜草苺果酱,卖完了就收摊,也是很受欢迎的一个摊位。

到了墨尔本旅游,停留的日期内,如果需要买食物自行烹煮的话,维多利亚女王市场是个采买当地新鲜食材的好地点。

如果计划都在餐厅外食,这里面包店贩售的面包都是偏向法国棍子面包那样外硬内软有咬劲的面包,多数咖啡厅提供的都是香浓的意式咖啡,安排个早上到这市场,坐在户外的公共餐椅吃个早餐,再逛一逛这个传统的市场,一定能带给您新鲜感受和深刻体验。

官方网站: Queens Victoria Market

营业时间:

Tue: 6am - 2pm

Thu: 6am - 2pm

Fri: 6am - 5pm

Sat: 6am - 3pm

Sun: 9am - 4pm

请注意: 星期 一 & 三 休市
此帖于 2010-05-08 16:35 被 leolin178 编辑。 原因: 补充
感谢 3
kittykittycat 的头像
kittykittycat
#3
旧 2010-05-08, 16:33
Victoria market 不便宜 骗观光客的
感谢 1
leolin178
#4
旧 2010-05-08, 17:05
引用:
作者: kittykittycat (原帖)
Victoria market 不便宜 骗观光客的
如果您说的是所谓的生鲜食品的话,这里产品售价便宜的传统市场不少,像是西区的Footscray,北边的Preston,东边的Springvale (Box Hill 的东西已经不算便宜了),这些市场我前前后后都去买过(能省则省啊~)。

但是真的一分钱一分货,比便宜的话,那品质和新鲜度就没得要求。
要求蔬果新鲜和肉类及海产总类多和品质好的话,那Victoria market 真的还是首选(自己在这几年各市场比了一轮后,现在还是固定去Victoria market 采买了,虽然停车费不便宜)。

至于这市场里有20家的肉舖,10家左右的海鲜舖,属不清的大大小小蔬果舖,竞争那么激烈的情况下,店家还想要把烂东西卖个贵价钱来欺骗消费者的话,那困难度还真是高啊。

如果您说的是卖给观光客的绵羊油或是玩偶等纪念品,那这部份我就不清楚了,如果您有经验或是认识提供东西好又便宜的店家,欢迎您提供推荐和分享
爱自助游的猫 爱自助游的猫 已通过手机验证. 门号所属国家:Taiwan
#5
旧 2010-05-11, 03:46
引用:
作者: leolin178 (原帖)
如果您说的是所谓的生鲜食品的话,这里产品售价便宜的传统市场不少,像是西区的Footscray,北边的Preston,东边的Springvale (Box Hill 的东西已经不算便宜了),这些市场我前前后后都去买过(能省则省啊~)。

但是真的一分钱一分货,比便宜的话,那品质和新鲜度就没得要求。
要求蔬果新鲜和肉类及海产总类多和品质好的话,那Victoria market 真的还是首选(自己在这几年各市场比了一轮后,现在还是固定去Victoria market 采买了,虽然停车费不便宜)。

至于这市场里有20家的肉舖,10家左右的海鲜舖,属不清的大大小小蔬果舖,竞争那么激烈的情况下,店家还想要把烂东西卖个贵价钱来欺骗消费者的话,那困难度还真是高啊。

如果您说的是卖给观光客的绵羊油或是玩偶等纪念品,那这部份我就不清楚了,如果您有经验或是认识提供东西好又便宜的店家,欢迎您提供推荐和分享
大大有没有发现哪一天上市场也很重要喔! Victoria market的生鲜, 星期四去买比假日便宜一些,当然啦,开始sale不算
感谢 2
leolin178
#6
旧 2010-05-17, 11:36
引用:
作者: 爱自助游的猫 (原帖)
大大有没有发现哪一天上市场也很重要喔! Victoria market的生鲜, 星期四去买比假日便宜一些,当然啦,开始sale不算
谢谢您的分享。通常我们也是选星期四去采购较多,除了人比假日少一些外(人多要找停车位是个麻烦事),礼拜四的海鲜类感觉货源和总类会比平日较充足。
leolin178
#7
旧 2010-05-17, 20:50
维多利亚女王市场,牡蛎/生蚝是我常介绍和推荐给旅客的特色海鲜之ㄧ。除了是澳洲的特产且价位相对平价外,更主要当然是牠的鲜美滋味。对于之前不喜欢吃生蚝的我来说,是因为在接触了这里的生蚝后而开始喜欢这海鲜,当然更要和大家分享生蚝的美味



每个人因为成长的背景,吸收的讯息,所在的文化或之前所接触的第一次经验等等原因,会对某人/某事有着所谓的个人偏见。



在很久前还没有来澳洲留学时,对于吃牡蛎/生蚝这件事,我一直都兴趣缺缺。大概记得第一次在餐厅吃到生蚝是约中小学那时期吧。那一阵子五星级饭店和高级餐厅里提供海鲜吃到饱刚开始流行。有时候会有生蚝这罕见的海鲜(罕见是指那时期,现在应该是很常见了吧)。



记得那时候餐厅提供的生蚝都是很大颗的那一种,没办法一口就吞下;要先用刀子把生蚝切断,分两次吃。不然就是豪放点,直接放在口里,用牙齿咬断后先吃第一口,另一半就接着再吃。

那时可能是不习惯吃生的海鲜,更可能是对这东西不熟悉。只记得生蚝外观是一坨软软灰白的东西,尤其是先切过后,流出来那非液体又非固体的流质,看起来不只是一点都不可口,简直是恶心啊。而且吃下去的口感很奇怪,滑滑稠稠的,味道还带点淡淡的腥味。吃了几次后,每次都是差不多的感觉,所以事后再跟家人去吃到饱的海鲜餐厅,就完全不会拿生蚝来吃了。

虽然每次大家一直说这生蚝很贵,要把握机会多吃。但是我真的一点兴趣都没有。在我那时的认知里,生蚝是种贵又不好吃的海鲜,吃生蚝还不如夜市的蚵ㄚ煎好吃。



十几年前到墨尔本留学时,我老爸和叔叔来玩,生蚝是澳洲的特产之ㄧ,他们很喜欢吃生蚝,所以上餐厅时,如果菜单上有生蚝,都会叫个 一两 打来吃。那时发现澳洲的生蚝大小是可以一口吞下的尺寸。而且外观是饱满亮白和之前印象中的生蚝软趴趴且灰暗的样子完全不同,看起来就感觉非常新鲜。

看我老爸和叔叔他们一口接一口的吃起来,感觉很好吃的样子,我也忍不住的拿起一颗尝尝看。餐厅有提供几瓣黄柠檬和类似千岛酱的沾酱,我老爸说,新鲜的生蚝只要挤一点柠檬汁在生蚝上,直接吃就很好吃了。所以我挤了几滴柠檬汁后,把生蚝放进嘴里,马上感受到生蚝那柔嫩滑润的口感,咀嚼了几口,嘴里立即充满了浓郁饱满的鲜美和带点淡淡的甜味,那鲜美的味道在酸酸的柠檬汁衬托下更显得丰富美味,感觉像是尝到了海洋的精华,完全没有任何腥味。觉得只吃一颗还意犹未尽,因此还连续多吃了几颗。那时才了解到,原来新鲜好吃的生蚝风味是如此的吸引人啊。



之前对于生蚝是贵又不好吃的海鲜这偏见,原来是在于那时没有尝试到所谓好吃新鲜的生蚝。



哈洛德 马基在 “食物与厨艺”的着作里提到 “牡蛎,贝类都以其浓郁而能口齿留香的滋味被视为珍馐,尤其是生吃,这鲜美的味道,来自其体内为储备能量及平衡外部盐度而累积的风味物质。……使贝类特别富有鲜浓风味的麸胺酸。……由于贝类利用氨基酸来对抗海水盐分,因此海水盐分越高,贝类就越鲜美。------软件动物煮熟后,滋味多少不那么鲜美,因为加热使一些胺基酸被封锁在凝集的蛋白质网状构造中,让风味无法到达味蕾(难怪一起买的新鲜牡蛎,一些煮过后的滋味会比一些生吃时少了那么点鲜美,之前以为是心理作用,原来是有原因的)。



维多利亚女王市场卖的生蚝,有来自南澳,悉尼,但大部分是来自塔斯马尼亚这位于墨尔本南方的大岛沿海产地。岛上所产的牡蛎主要是Pacific oyster (Crassostrea gigas)。(之前因为配合八大电视世界第一等节目来澳洲出外景而第一次踏上了这大岛。发现这岛的天然环境真是纯净自然且物产丰富,难怪被称作澳洲的后花园。) “食物与厨艺”里也提到,” 欧洲牡蛎带有微微的金属味,亚洲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带有甜瓜与小黄瓜香味。…….牡蛎的风味也取决于其居住的水域,…..海水盐度越高,牡蛎的细胞就必须含有更多具有味道的胺基酸,才能与外部的盐分平衡,因此味道会更加可口。当地的浮游生物与溶于海水的矿物质,能使牡蛎带有独特的细致风味…..。



原来生蚝除了品种不同会有不同的风味外,产地也会有细致的影响。我想如果旅客们有机会拜访维多利亚女王市场,可以考虑尝尝生蚝这澳洲的特产,感受满口充满着澳洲海洋那纯净鲜美的好滋味


现剖的生蚝,买了后趁新鲜吃是最鲜美的。

因为我们通常都会固定到维多利亚女王市场买菜。有一次看到三个中年且身材福泰的老外,看样子应该是来旅行的,三个人买了两打生蚝和一些硬面包,就直接坐在户外的餐桌椅,当场一颗生蚝配一口面包的吃起来了,一下子就把24颗生蚝嗑完了,看他们边吃边聊天,露出愉快满足的样子。因为那时是早上,能很豪迈的把生蚝当早餐的这情景很难得,所以在旁边好奇观察的我也感染了那愉快的气氛。



如果不太敢吃生鲜的牡蛎,因为我老婆Jennifer不太能接受生冷的海鲜,所以我们陆陆续续研究和尝试一些经过烹煮后的吃法。除了像这里港式餐厅用蒸的料理法(加蒜蓉或豆鼓或姜葱),洋餐厅的加起士和培根去烤,或直接当蚵ㄚ煎或加入面线这种台式吃法。



最后尝试到一种简单又吃原味的料理法,就是带壳直接入烤箱烤,但是不加起士和培根,而只是用180度直接烤3~5分钟左右(要先预热烤箱)。这样料理过的牡蛎外表有一点熟,但里面还是生的,就像是荷包蛋那样,外熟内软。这样入口时是暖呼呼的,但是咀嚼时,里面因为是生鲜的,因此还是尝的到那生蚝的鲜美味。而且因为带壳烤,就算不小心烤熟了,牡蛎的汤汁都渗出来,但因为被壳盛住,所以连汤汁一起吃,精华一点都不会浪费。但是吃的时候要小心壳会很烫。如果要更有味道,切一些蒜头片一起进去烤也很好吃。

我想墨尔本这边的青年酒店或公寓式住宿的厨房都会附烤箱。用这种方法都不用任何调味料和器具,自己料理会非常方便。



至于一般人常说的,生蚝因为是海鲜,吃起来很鲜美,所以胆固醇一定也很高。之前我也是有着这偏见。上网搜索了牡蛎的营养价值。



发现Google大师说: 牡犡是自然界中含锌比例最高的食物之一。足够的锌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对于男性生殖力与生殖系统的健康也非常的重要。

其牡犡所含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单元不饱和脂肪酸。
牡蛎的蛋白质远超过牛乳与人乳;其胆固醇只含51.1mg,比花枝、虾子其他海产类来的低, 其所含的糖类以肝糖为主,除提供新鲜美味的来源,也是人体摄取后活力的泉源。

牡蛎可被视为低油、低胆固醇,且营养价值及高的海产食物。

欧洲称牡蛎为「海洋的玛娜」(即上帝赐予的珍贵之物),又称「海洋的牛奶」,日本人称为「海洋之超米」,由这些名称不难想像其营养价值。



这才发现原来牡蛎是很不错的海鲜~ 所以在吃这美味的生蚝时,就不用担心享受了美食但增加了身体负担的罪恶感啦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335179#post2110124

(但是如果有痛风的人,生蚝还是要少吃啊~~)
感谢 1
leolin178
#8
旧 2010-05-21, 21:33

时间: 2009/03/16 08:32 PM 地点: 塔斯马尼亚岛 Hobart 南方约40分钟车程的某沿海 人物: 八大电视 世界第一等节目 工作团队


在上一篇介绍了澳洲特产生蚝的美味后,回想起之前一些跟生蚝有关的特殊经验。赶紧在兴头上和有空的时候纪录下来,不然这些回忆和照片可能又要陈封许久了。

托世界第一等节目到澳洲出外景的机会,参观了一些平常没办法探访的地方及当地产业。塔斯马尼亚岛的生蚝养殖场就是其中之一。

尤记得第一次接触到塔岛的生蚝场是2006年12月初,在拍摄塔岛台商张大哥的鲍鱼养殖场这重头戏前,世界第一等在张大哥的带领下,先拜访了离他的鲍鱼场约40分钟车程的生蚝场。

之前在台湾时,印像中养殖蚵ㄚ的养殖场都会有一排排的蚵ㄚ架搭在沿海边。但是在塔岛这里的养殖法,却是把牡蛎放在木架和塑胶网构成的笼子里,一长排一长排的牡蛎笼就放在海湾里养殖。


照片取自Oysters Tasminia

那时虽然对电视公司拍摄时的过程和很多事都感到新鲜和好奇,但因为是第一次合作,不好意思自己拿着相机随时拍照,表现像个在旁看好戏的路人,因此就忍住用相机纪录的冲动,错过不少当时的行程纪录。(但是当去年第二次合作时,因为一回生二回熟,哈~哈~ 那一次拍的可凶了。)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335179#post2119546
时间: 2006/12月 地点: 塔斯马尼亚岛东边的某海湾 (画面截取自世界第一等节目 塔岛生蚝单元)


拜访的生蚝养殖场在一个小海湾内,需要经过数个私人的牧场才到达的了。除了那里的海水清澈见底,风平浪静外,海湾内海水的深度非常浅,大约才到一个成年人的腰际。

一长排的牡蛎笼内部有隔间,数十或数百颗的牡蛎依尺寸大小就放养在不同区的笼子内。简单来说,就是分幼儿区,儿童区,青年区和成人区。至于一笼要放多少颗牡蛎才有最好的生长环境,则依牡蛎的尺寸大小来做调整。

大大小小的牡蛎就静静的躺在这纯净的海湾里吸收着海水里的浮游生物和各式矿物质。

-----------------------------------------------------这是分隔线------------------------------------------


两年前,墨尔本郊区的基本行程都规划的差不多了。因此计划把行程范围扩展到自己很喜欢的塔岛这区域。在浏览了介绍塔岛的各旅游网站和数十个网友博客游记后,依整岛大大小小的各特色景点,规划了塔岛14天的环岛勘景行程。

这堪景行程主要为了规划以后的塔岛多日游行程外,另一个主要的目的是寻找塔岛上的其他特产,做为下次世界第一等的拍摄题材。

在一些网友的游记中,发现到可在塔岛海边找到野生生蚝这件事。

在台湾,有些沙滩上可以摸蛤已经是很有趣的事了,如果可以在海边找到生蚝这高级野味,把塔岛捞生蚝这活动安排在以后的行程中,那一定很有趣味性和卖点。所以塔岛14天的勘景行程中,寻找野生生蚝是个很重要的要项,但是却是个可能无法达成的任务,因为没有网友纪录一个确切的地点。 因此堪景行程中,一路上有碰到海的地方,就仔细的瞧,努力的找。


时间: 2008/02/12 01:07 PM 地点: 塔斯马尼亚岛东边的Bay of Fire 海边


Bay of Fire 的这一片海滩是我在澳洲最喜爱的海滩了。细软的白沙,淡蓝的浅滩,清澈的海水,搭配数十颗圆润的大石和岸边的尤加利树。海滩景色异常丰富。

可惜,这是旅客喜欢的海边,但生蚝可一点都不喜欢,没看到任何生蚝的迹象,连一片壳都没有。

可惜啊,如果生蚝是生长在这种海边,安排旅客可以一边戏水玩沙,一边找生蚝;玩累了之后,坐在洁白的沙上直接大啖现捞的野生生蚝,那景象和经验该有多棒啊。




时间: 2008/02/13 03:50 PM 地点: 塔斯马尼亚岛东边Bicheno 的海边

这海边也是清澈见底,虽然石头上长着丰富的海藻和一些小贝类。但是仍然不见生蚝的踪迹。

Port Arthur 是塔岛南边很出名的一个景点,一个古老的监狱社区建在一个山明水秀的岛上。从Hobart往Port Arthur去程的途中,看到沿着海边的树林里有着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海湾,但是海湾里都充满了大大小小的乱石,景观一点都不吸引人,本来都没打算停车一探究竟。但经过某个海湾时,似乎远远看到有着生蚝养殖的木架在海里。心中一阵猜想,想想有养殖生蚝的地方就表示那里的区域适合生蚝生长,那应该也会有野生生蚝了。但因为要先参观Port Arthur,所以就计划回程时再找几个海湾试试运气了。


回程时,沿路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好停车的地方,下车往海边走后,第一眼就看到大大小小的乱石散布在海边,仔细看看,一下子就发现好像有一片白白像牡蛎壳的东西贴附在石头上,再清楚的一看,真的是生蚝耶。四下再找找,发现很多野生生蚝都是贴附在石头上。说是贴附,其实是生蚝几乎已经跟石头结为一体,完全没办法用手直接拔起,手上也没有任何榔头或起子等工具。于是就用石头当工具直接敲打了,希望可以把生蚝整颗敲下来,再带回酒店料理。

敲了又敲之后,无法把生蚝完全敲离石头,顶多只能把一半的牡蛎壳敲开或打碎,可是这样问题又来啦,生蚝混着细碎的壳渣,吃下去或许可以补充大量的钙质或矿物质,但是口感一定很差,所以就把生蚝在海水里稍微洗了一下。

用海水清洗过的生蚝一入口后,第一个感觉是极浓的咸味,虽然有预期海水是咸的,但是那里的海水还真是出人意料的重咸啊~ 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生蚝的鲜甜,尤其是那甜味在海水重咸的对比下更是明显。



时间: 2008/02/17 05:24PM 地点: 塔斯马尼亚岛 Hobart 和 Port Arthur 之间的某小小海岸


吃了一两颗生蚝后,发觉吃野生生蚝真是麻烦,还会有被石头敲到手的危险,且天色渐渐昏暗,再加上那乱石区真不是适合享受生蚝的场所,就打算走人了。但是我那一起随行的老爸因为超级喜爱生蚝,所以还是找了几颗吸附在小石头上的生蚝。就这样捞生蚝送石头的带回酒店。

回酒店后,我老爸用餐刀慢慢的把牡蛎挖开,费了一大会功夫后,得到了6~7颗肥美的野生生蚝。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不管牡蛎壳多大,里面的生蚝大小几乎是差不多的,好像野生牡蛎生长到一个固定的尺寸,就只长壳不长肉了。

结论: 找野生生蚝是一件新鲜有趣的事情,但是却得小心避免被石头打到手或是被牡蛎壳刮伤手指;要享受鲜美的生蚝,去餐厅吃或是在市场买已经剖开的生蚝会比较方便啊。


-----------------------------------------------------这是分隔线------------------------------------------


时间: 2009/03/08 11:58 AM 地点: 塔斯马尼亚岛 Hobart 南方约40~50分车程的某小港湾

2009年三月,世界第一等节目第二次来澳洲出外景。这次前置作业经过半年以上的题材搜索并和企划沟通,当然包含了寻找野生生蚝这题材。

考虑到拍摄行程的路线和时间,当初2008年找到野生生蚝的地点无法放入行程中。只好利用企划和编导先行勘景的时间,另外寻找可能有野生生蚝的地点。

行前先仔细研究塔岛的地图,Hobart南边有几个距离不远的码头是在海湾内,且应该是生蚝喜欢的岩石区(如果是沙滩的话,通常水位太浅就不太会设立码头)。

一开始找了几个大码头但都没有生蚝的踪迹,沿途也问了一些当地人,但是他们也都不清楚,想想他们当地人都不太找野味的,难怪澳洲有很多地方还有着丰富的野生海味(螃蟹,鲍鱼,海瓜子,生蚝等等)。

幸运的,最后在一个小小海湾的岩岸发现野生生蚝的踪迹,而且密集度之高说是整片海湾布满了生蚝也不为过。



-----------------------------------------------------这是分隔线------------------------------------------

2009/03/16 这天外景行程原订计划是早上抵达Hobart机场,先到酒店Check in放置行李后,再到Hobart南边的某河流拍摄钓野生鳟鱼的题材;下午到发现野生生蚝的小海湾拍摄野生生蚝,两地之间距离约30分钟。预计当天应可以在天黑前收工,吃饭,七点前大家就可以回酒店休息。

但是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这句话拿来形容当天的情形是最恰当的。


起因于2009/03/15 下午,接到塔岛配合教导主持人钓野生鳟鱼Mr. Brown 的来电。通知我们本来要在Hobart 南方垂钓的河流区,因为连日来的豪雨,所以南方大部份的溪河都泛滥了,无法靠近。因此要临时改到Hobart北方一个半小时车程的某河流,那一区因为没有下雨,所以还可以前往垂钓。

虽然2009/03/16当天一下飞机就直接前往该河流,但是拍摄完野生鳟鱼的题材后,也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

因为隔天一大早就要前往塔岛北方拍摄其他的题材,所以拍摄野生生蚝也无法改期,只能一路驱车赶往该小海湾。

随着天色越来越暗,沿路一阵忽大忽小,时有时无的雨滴打在挡风玻璃上,更增加了紧张的心情。一路上和企划阿良讨论要如何应变天黑,下雨等最坏的情形。不愧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外景人员,他们随时都有带着探照灯这设备。所以天黑这问题被克服了。另一个未预期的最坏状况是涨潮这现象,如果晚上涨潮太高,把海湾全部淹满了,因为安全因素,可能也无法下海湾寻找生蚝了。但是在还没到达目的地前,状况如何也没人可预期,一切就先到了再说,且战且走了。


到了后,感谢老天有保贝啊~ 这一区完全没有下雨,而且海湾涨潮的情况还不严重,虽然那时海水淹满了大部分有牡蛎分布的岩石区,但是只是浅浅的深度。更幸运的是,刚好有一个巨大平坦的石块就在海湾里,有一个人腰际般的高度,可以躺下来的长度和宽度,好像安排好的一个舞台,工作小组就把这石块当作现成的平台,主持人子仪就在上面表演用石头取生蚝的桥段了。


时间: 2009/03/16 08:00~09:00 PM 地点: 塔斯马尼亚岛 Hobart 南方约40分钟车程的某海湾




(细部画面截取自世界第一等节目)

用石头敲碎牡蛎壳,用手拔开后,再用矿泉水冲掉细小碎壳,就露出饱满新鲜的生蚝。

之前取的一个先吃原味,这一个就加黑胡椒和TABASCO这辣酱,听企划阿良说这是南非某国的一种当地吃法。

后来我在家里试过,味道是又酸又辣后突显出生蚝的鲜甜,还蛮特殊的。



-----------------------------------------------------这是分隔线------------------------------------------

时间: 2010/02/09 07:02 AM 地点: 塔斯马尼亚岛 南边Bruny Island 的渡船口

今年二月时去塔岛五天四夜,单纯去渡假放空。Bruny Island野生生蚝也很有名,但是我们没有特地去找。在渡轮口随便看,沿海就有一堆野生生蚝附着在岩石上了。

结论:塔岛因为盛产苹果,也被称作苹果岛,但我想在野生生蚝处处有的情况下,要把她称作牡蛎/生蚝岛,应该也是实至名归吧。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335179#post2119546



一些小信息:

到塔岛自助游时,如果打算寻找野生牡蛎尝鲜,依自己经验和一些网站信息,塔岛北部,东部,东南部沿海都是适合牡蛎生长的水域。尤其是适合牡蛎附着的岩岸地形。

在塔斯马尼亚省钓鱼或捉取各式野生水产或海产都需要先购买Fishing license 和符合季节及一些尺寸大小规定(维多利亚省也需要,澳洲各省份有不同规定)。详细数据请参考

Fishing Licence Australia

至于牡蛎 Oyster,是不需要Fishing license就可以捞捕,也没有季节或大小等规定。如果是Pacific oysters 是没有限制捞捕的数量,至于 Native oysters 则限制最多一袋只能捉50颗。至于Native oysters 和Pacific oysters 外型有何不同? 这就不研究了,因为想要捞超过50颗长在厚重石头上的野生生蚝,是很花劳力和困难的事啊。一般人如果只是因为好玩捞捕,应该都不会超过这数量吧。
此帖于 2010-05-21 21:39 被 leolin178 编辑。 原因: 补充
leolin178
#9
旧 2010-05-27, 20:23
通常人们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对周遭的环境或事物就变的习以为常,也就失去了好奇心或新鲜感来欣赏目前所居住的地方所拥有的人,事,物等。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人们热爱旅游或自助游,因为只有藉着旅行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任何事都变新鲜了,我们的好奇心会打开,眼睛会睁大,感官会变敏锐,时间觉得更宝贵,会利用每分每秒来观察和欣赏异地或异国的各项风光。

回想五年前回到墨尔本,基于个人的兴趣和澳洲丰富的观光资源,决定以分享当地旅游信息和提供在地旅游服务作为 “墨尔本旅游玩家”的主轴。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335179#post2132213

墨尔本市区有多处特色景点。坦白说,有一些地方是当初在墨尔本留学五年多的那时期并没有去参观过的。原因很简单,当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住超过两个月后,对一切事物感到新鲜好奇的心态就消失,而变成所谓的当地居民了。对于一些名称听了就觉得不感兴趣的地方,如果没有外力的因素或一些契机,那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参观。


墨尔本市区景点虽然不是我提供带团介绍的范围,但为了能更了解市区各景点的特色和做推荐,自己前前后后安排时间再去细细参观和拍照,当然也包含了一些当初留学时期自己不感兴趣的景点。很惊讶的发现,当初一些听到名称就会认为无聊和没兴趣的地方,在仔细参观后,发现原来里面有很多令人感到新奇和印象深刻的画面及景像。


有些地方,设立的原因是为了某些功能性,也因此,大部分旅客听到这些名称后,兴趣马上会 "冷"了一半或自动的把这些信息跳过让过的乎略掉,一点都不会有想要一探究竟的心情。可是这些地方却是很值得安排在市区自由行内前去参观的墨尔本特色地标(大部分都是免费或只是收一点点费用)。


为了不因为名称而浇熄大家的好奇心,就先让我用看图掰故事的方式,带领大家踏上 墨尔本奇幻旅程的各个幻境地点~



说明: Mickey(又名克尔芙小姐)是来澳洲打工度假,因为在墨尔本找到感兴趣的的某样主题,目前长住墨尔本约五个月。因为上个月和她的男朋友一起参加我的行程而认识她和知道她的博客。

感谢她及众多旅客或网友的博客游记分享,藉着阅读不同旅客的旅程记录和照片,就好像我透过旅客们的不同眼光来不断重新认识和发掘墨尔本的各个面貌。

这几篇的照片都是取自于Mickey的博客,多谢她的不吝分享。在我的看图掰故事后,她将会是个很好的导览员,借由阅读她生动活泼和深度的博客游记,您们将会更一步认识这些地方。

补充:这些地点在一般的墨尔本旅游书或是观光网站都会有介绍。如果旅客或网友已经先知道谜底,还请不要先破 "梗",多谢啦~
感谢 1
leolin178
#10
旧 2010-05-27, 21:04
在踏上墨尔本奇幻旅程之前,当然要先到图书馆去收集各种数据和寻找那所谓旅程地图。就像是小时候看的七宝奇谋记,法柜奇兵(印第安纳琼斯),国家宝藏等等冒险电影。要努力找各式古老书籍,典章和解读各密码,那精采的冒险旅程才能依此展开。


这就是维多利亚省的州立图书馆。从照片看来,似乎之前的图书馆因为不知名的神奇力量而沉陷下去,只剩下屋顶的一小角。嗯,为了要赶紧找到数据和地图踏上奇幻旅程,我们没有时间探讨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图书馆下陷的现象,如果有兴趣的话,请自行询问网络的Google大师寻求解答。

进入到图书馆内部后,大量的藏书,整齐的书架,多台公共用的电脑是每个图书馆一般都有的设备。如果您要找一般的书籍或杂志,那在这里寻找就没错了。但是墨尔本奇幻旅程的地图和数据可不是一般的书籍数据啊。



请不要被这一般图书馆的假象所蒙蔽,为了找到奇幻旅程的地图,这时候您就要仔细观察,想办法找到进入图书馆内部,另一个鲜为人知的神秘空间了。

在进入另一个空间前,赫然发现有一位叫Ned Kelly的老警卫在守护着这空间入口,但是他好像把盔甲卸下跑去休息了。趁着他不注意的空档,赶紧偷溜进去。


看这具有历史年代的盔甲,这警卫当然一定很老了。至于我为什么知道这老警卫叫Ned Kelly,是因为他的盔甲在澳洲历史上太有名了,见这盔甲者必知其人啊!! 就像看到红色男用内裤就会想到超人那样。


这就是州立图书馆那鲜为人知的另一个古老神秘空间啊,会进入此空间的人真的非常少,但是展览的数据却很多。至于这围着中心点向外扩展的八长排古老阅读座椅是否隐藏着何种密码,那就靠您自己亲自参观解读啦~


行前欲知更多线索,请参考 克尔芙小姐精采导览版



维多利亚省的州立图书馆何处寻? La Trobe St & Sawnston st 交接口
感谢 1
leolin178
#11
旧 2010-05-27, 21:24
在州立图书馆那古老的神秘空间里,解读到一个重要的讯息,指示墨尔本奇幻旅途的下一个地点是一个希腊神殿。位于图书馆正南方,约2公里的距离。

咦??? 为什么墨尔本附近要盖一个希腊神殿呢??? 澳洲之前是英国的殖民地,和希腊的古文明应该没有历史关系啊??

心理抱着一堆疑问,先前往这希腊神殿再说吧!

到了后,发现这似希腊神殿的建筑物不只是壮观还散发出一种古老和庄严的气息。




先就神殿四周仔细观察,发现不远处有一把火在盘上熊熊燃烧,依据记载,自从点燃后,这火炬已经不间断的燃烧了五十多年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圣火坛吗? 不晓得这和倚天图龙记里的波斯帝国拜火教有何关系呢?? 这真是充满了迷啊???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335179#post2132338



本来以为上了正面的多梯石阶后,石柱后方就有入口可以进入神殿的内部空间,但是想不到在低头沉思的状况下差点去撞壁,看似正面的地方完全都是密不透风的一堵坚固石墙。仔细研究后,原来入口处在面向该神殿的左下方啊! 嗯,入口处就设计的如此隐密,想必里面一定充满了迷团????





这是入口处上方的图像,用一大片的红色圆点显示着。是一朵朵的红花欢迎我们入内探访呢???还是表示这是一点点的血迹,入内探险者要小心避免血花躲躲开的警示图????


还好,入内后,仍然是如神殿外观一般,充满平和,庄严,肃穆的气氛,并没有任何一丝危险的迹象。


内部有石梯可以通向神殿上方的平台。在平台上一边可远望市区的高楼景色。一方可以欣赏邻近皇家植物园的景色。


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是,大厅中央上方天井的四面有着浮雕显示出某种意像和情境。上面个缺口,依据当初设计时的精密推算,每年11月11日上午11点时(这时间有某个历史纪念意义),会有一道阳光由缺口处照进馆里,而该束亮光会打在馆内某处地方的某个文本(据数据说,阳光在每年111111时照射入的精准度会持续5000年),被照射到的文本显示出某种珍贵的意义(这一段真的是拼命在打哑谜啊)。








神秘的地窖当然是在神殿里冒险时必备的重要元素,至于地窖里是藏满了珍奇异宝还是躲藏着毒蛇猛兽,就等您亲自踏入了~

行前欲知更多线索,请参考 克尔芙小姐精采导览版



希腊神殿何处寻? Flinders Station 往南约 一公里 处。

感谢 1
leolin178
#12
旧 2010-05-27, 21:37
在古老希腊神殿里解读到一个重要的讯息,指示墨尔本奇幻旅途的下一个地点是一处隐藏于现代建筑里的神秘森林,该建筑物位于市区西北方约 一公里 处。

喂!!! 这个讯息是怎样? 墨尔本市附近是有很多花园和公园,所以有Garden City之称没错。但是谁没事会把森林搬到现代建筑里啊。


依然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情去一探究竟,而这神秘森林地点还真方便,如果不想走路的话,还可以搭免费市区观光公车前往。


到了后,仔细一看,真的有一个森林被现代建筑包围起来耶~~~


但是伤脑筋的是,这一个现代建筑的入口处却有警卫看守着,无法直接进去。但是还好,有钱好商量,大人只要付$8过路费,他就放您进去,而且更棒的是学生和小孩还是免费的
进去后,建筑物内部森林里各种高大的数木屏蔽了天际。



走了一阵子后,碰到蜘蛛大军和类似白蚁的大昆虫来袭!


还被各式各样奇奇怪怪的动物大军包围!!


想不到竟然连澳州特有的奇妙动物鸭嘴兽都变大只了跑出来吓人!!!


正庆幸逃离了昆虫和动物大军的包围后,忽然发现脚底下竟然踩着某种大型动物的骸骨………


心里想着,这不会是所谓的侏㑩纪公园吧?

结果还真的是有恐龙耶~ 不过是骷颅版


当然了,冒险电影里的最主要主角暴龙也不能免俗的要出场大吼几声了!!!!!


这个神秘森林里还真的充满了各种洒狗血般和大堆头的奇幻的元素啊~~




行前欲知更多线索,请参考 克尔芙小姐精采导览版



神秘森林何处寻? 依此古老地图前往,或坐墨尔本市区免费观光巴士较方便。
感谢 1
leolin178
#13
旧 2010-06-01, 10:14
摩尼顿半岛上有一家个性商店,那就是 MP Chocolates。为什么叫他个性商店呢?

这要从2007那一年在MP勘景而发现这小小手工巧克力专卖店开始。

原先这巧克力店是位在一个住宅区。第一次依店家网络上的地址前往的时候,如果没有看到小小的立牌写着MP Chocolates,还会耽心跑错地方误闯民宅呢。

贩售巧克力的地方是把住家的车库或客厅另外内部重新装潢当做展示空间和制作巧克力的小小工作室。虽然是住家部分空间改装的,但是内部陈列和摆设却看起来非常有质感。尤其是一颗颗精致且具特色的巧克力,看起来就如珠宝般耀眼。

店家主人是上了年纪的老夫妇,穿戴着洁白的工作服和带点艺术家的气息。

当初看网站介绍,说他们本身一直很喜爱巧克力,因为在看了 “浓情巧克力” 这部电影后,激起他们的热情而计划开设一家可以提供高质感手工巧克力的专卖店在自己所住的乡村小镇。也因此还先去比利时,瑞士,法国和制作巧克力的大师学习。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335179#post2141646
我猜想依他们的年纪和显露出的气质,应该是已经退休的老夫妇,因为自己的兴趣而出来二次创业。

对了,话说回来我认为这是个个性商店的原因,是因为之前他们的网站注明他们不接受团体旅客的参观和购买。这几年因为很受欢迎,大约半年前MP Chocolates 重新在小镇的商店街上开了一个店面,空间当然比在自己的民宅大多了。但是目前更新的网站上仍然注明了不能有10人以上的团体一起入内参观的限制。这规定其实就是把一般一车10~40人的旅行团的客源剔除在外了。

一般人都会希望自己的生意大受欢迎,客人越来越多,营收越来越好。但是在固定的人力资源下,通常产品的品质和产出的数量会是互相冲突的。手工巧克力一个人一天可能就只能做一定的量,如果接受了旅行团的参观,可能一天不用几团,他们的巧克力就会卖光光。但是我想会有这种不接受10人以上团体客的规定,表示这对老夫妻并不是以冲高营收为经营目标。而是希望识货的客人,因为喜欢他们的巧克力,会前去选购和推荐朋友去光顾。把自己用心做出的巧克力让真正欣赏的消费者来购买。

在生意越来越顺利的情况下,追逐未来业绩和营收大幅成长或为了维持品质而保持小而美的经营模式这两条分歧路,真的是每个创业者都会面临到的难题和抉择。


这是目前MP Chocolates店的内部,还是和之前一样内部装潢以白色为主


有两三个直立式玻璃柜展示一些巧克力商品
一群可爱的公鸡,几只卡通化的松鼠,鱼和青蛙等等。抢眼的颜色和讨喜的照型,可能会不忍心把牠们吃下肚吧。

店内四处展示了各式各样不同种类和口味的巧克力,包装也都是以简单干净色系为主。


用很多玻璃的容器装着巧克力,产品一目了然且有着丰富到要溢满出来的感觉。

也有很多是属于礼品组,方便买了后就可以送人。到访的那天是快接近复活节了,所以有很多可爱的应景兔子和彩蛋。

这些是主要像被当作珠宝般陈设在平面柜台内的手工巧克力。除了口味不同照型不同外,大部分都是属于含有内馅的Ganache(甘纳许)夹心巧克力。



嗯,Chocolate 就是巧克力,但是Ganache 这个字之前没听过,跟巧克力有什么关系? Google大师的解答是: Ganache(甘纳许)就是加入乳制品(如鲜奶油)制成的巧克力。因此Ganache比一般巧克力更柔软且有着口感滑顺和易融化的特性。

我想,简单来讲就是所谓的入口即化的巧克力吧。


各种不同外观,形状,颜色等的手工巧克力,就如同亮眼的珠宝般等着让人好好欣赏。

因为巧克力总类很多且每个外观都很吸引人,除了自己已经先在网络上看到他们的Lime Ganache和 Strawberries and Cream这两款分别得2007~2008金牌是这次必买外,剩下的就很难决定要买那几个来尝尝了?? 所以在选购前,先问女老板她比较推荐那几款。

这个问题应该不好回答,因为每个都是他们精心作出来的成品。不过她说如果我们没有特别偏好的话,可以先试试看Lime Ganache这得奖的,但是她很好玩的补充说但这得奖的口味却不是她的最爱。

所以除了买了Lime Ganache外还买了几款她很喜欢的口味试试看。很可惜的是另一款得奖的Strawberries and Cream已经卖完了。



看着她小心翼翼的拿出一颗颗小巧精致的巧克力,感觉很像是在拿取名贵易碎的珠宝。

想像,如果有所谓的巧克力小精灵,那小精灵的梦想应该会是希望自己可以被做成像珠宝般那样亮眼夺目且被人们欣赏和如此珍惜吧~

这次买了八颗手工巧克力,装在小巧的白色硬盒子里。大约一颗$1.5~$1.8 左右。以这里的物价来说还算不贵。


每次享受两颗的细细品尝,两天内就吃完了。每一颗巧克力的味道都有其截然不同的特色。

表面青绿色条纹状的就是得奖的Lime Ganache。细细品尝~ 柠檬的清香酸甜搭配巧克力的微苦和滑顺口感,格外令人喜爱。下次再光顾,一定要多买几颗。

虽然自己对手工巧克力没有太多的研究,但是东西是否好吃,感觉是最直接的。

好吃的巧克力,只需品尝小小的一颗就是大大的满足。



有机会到Mornington Peninsula摩尼顿半岛游玩时,不要忘了安排时间拜访这个2008年得过巧克力冠军的手工巧克力专卖店喔。



Mornington Peninsula Chocolates

地点: 45 Cook st, Flinders

营业时间: 礼拜四~五 12:00 noon ~05:00 PM 礼拜六~日 10:00 AM ~05:00 PM
感谢 1
leolin178
#14
旧 2010-06-16, 21:31
只要在澳洲旅游或生活一阵子,就会发现当地人普遍喜爱甜食,而且是越甜越爱。
记得当初来这里留学,一开始是住在寄宿家庭(Homestay)。Home Mum 是全职的家庭主妇,虽然是当地人,但因为喜欢吃也很爱做菜,所以除了当地洋食煮得丰富外,还会一些简单的亚洲料理,假日也常做甜点或烤个蛋糕什么的。
ㄧ般我们从小到大对蛋糕的认知就是松软松软的口感。所以记得第一次吃到她做的巧克力蛋糕,印像很深刻。从开始看她切蛋糕的大力道就觉得这蛋糕很扎实(没错,我是在形容蛋糕)。分到我盘子上的那一片蛋糕,尺寸不大但捧在手上却是沉甸甸的很有份量,至于蛋糕上常会看到的绵密小孔,竟然不存在,感觉就像是一块巧克力砖。
当然了,对于这像砖般的巧克力蛋糕,叉子要很用力才切的下去。吃在嘴里,感觉就像是在吃巧克力糖块一般,虽然只是小小一块,但甜到需要配上两杯红茶才吃的下去。
至于以后吃到比较松软的柠檬蛋糕,橘子蛋糕等,上面也都会涂上一层厚厚的白色糖霜。
套句西方人常用的”Have a sweet teeth”(有着甜牙齿),感觉大部分洋人都有着甜牙齿,很喜欢吃甜食。

虽然我自己对甜食不怎么热中,没有所谓的”甜牙齿”症状,好久一阵子不吃甜食都没关系。
但是有时候却忽然会有想吃甜食的冲动。就像是心理住着一只嗜甜的小蚂蚁,如果久久没有吃甜的东西,牠就会发出信号,提醒您该是喂饱牠的时候了。尤其是像现在这里是冬天的季节,墨尔本气温约6~15度左右。心理这只小蚂蚁更是特别活跃和容易感到饥饿,常常发出要找甜食吃的求救信号。
通常这时候,我就会想到KOKO BLACK Chocolate这一家的热巧克力。


墨尔本这几年陆续增加了不少家的手工巧克力专卖店。KOKO BLACK Chocolate的热巧克力算是我个人最喜欢的甜点之ㄧ了。这热巧克力喝起来,除了巧克力的香浓外,可能因为成分里还带着优质可可豆的油脂,喝起来多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满足感。尤其是在寒冷的天气里,喝着他的热巧克力,肚子里和心里都会暖了起来
如果刚好您是现在冬天这时间来墨尔本玩,强力推荐找时间到KOKO BLACK Chocolate,点杯热巧克力,悠闲的品尝每一口都是幸福滋味的浓情巧克力,就算是冬天也一点都不会觉得寒冷~~
此帖于 2010-06-19 12:23 被 THE KAREN 编辑。 原因: 请遵守版面发言规定
感谢 2
elora
#15
旧 2010-06-18, 22:43
好开心看到你的这篇文章^^
对8月中就会从柏斯移到墨尔本去读书了^^
这篇文章让我提早认识墨尔本~
哈哈~感恩啦^^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