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82323
我在最明媚的日子到访澳洲,很幸运地没有遇上热浪…
我爱布里斯班,爱他明媚的蓝天、旖旎的春风、布里斯班河岸风光、Casino广场前的咖啡馆…,但这份爱很奢侈,在那里,不用工作只需要恣意探索,说是换个地方生活,但终究还是旅人,只是放慢了脚步。
朋友惊讶我在澳洲的三个月没去过悉尼…
「因为我得上课。」我说,三个月的时间太短,没有够长的假期可以远行。
在布里斯班的日子里,念语言学校让我少了能长途旅行的机会,却也让我有机会遇上来自世界各国的旅人,因为不同的原因而来到这里…
在这里,我与日本女孩们一起逛街吃饭,一起在Queen's Day前夕在Casino前排队等待免费派送的冰淇淋。
我认识的日本女孩大概有两种类型,来暑期旅行的传统印象中温婉甜美的日本系女生与大胆豪迈的欧美系独旅女子,他们来自同一个国家,性格两极,但一样可爱。
在这里,我第一次见识南美人的热情,帅气巴西男孩让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脸颊礼。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82323
而法国女孩在我要离开语言学校的前一天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与吻。
我也曾好奇问过一面之缘的意大利女生,生长在亚洲人梦寐以求的文化与浪漫之国,拥有美景与艺术,是为了什么让她们也动身来到澳洲。
「因为意大利的冬天太冷了。」她说,在北方的寒冷冬季里来到南半球避冬。
"Do you like to travel?" 你喜欢旅行吗?
某一个周五的上课日,老师临时起意要我们上街街访,说聊天是学习语言最好的方式,访谈题目自订,我的小组成员分别来自日本、法国及哥伦比亚。
在布里斯班的明媚春光下,我们在Brisbane EF往South Brisbane Station的途中拦下了一对来自墨尔本的夫妻,老夫妻牵手走过几十年,现在已经退休,冬日里到北方的布里斯班避冬,在暑气渐增的11月再回到墨尔本,像一对候鸟,夫妻俩都喜欢旅行,如数家珍地算着去过的地方,听着都让人好羡慕。
告别了亲切的老夫妻后,我们又在South Brisbane Station前广场遇上了正准备上班的先生,百忙之中拨了一点时间给我们。上班族先生不喜欢旅游,大概是因为工作忙碌,他周末时更喜欢待在家里放松。
最后的访谈对象是一个高颜质家庭,一对夫妻带着两个孩子,小家庭的发言人是爸爸,说着他们旅行的意义是享受每一个亲子时光。访谈途中,穿着碎花洋装的小女孩,蹦跶着想要插话地样子特别可爱。
老实说,三段访谈中旅行的意义各不相同,一样米养百样人,在各个地方似乎都能说得通,但能够与各有不同的人交流,就足以让这堂课成为我心目中最完美的课程。
比利时男孩 Belgium Boys,朱伊与麦斯
朱伊跟麦斯是来自于比利时,是对有趣的活宝,乍看之下一动一静,总喜欢在课堂上斗嘴。
比利时有三种官方语言法语、德语与荷兰语,其中占比最高其实是荷兰语,但奇怪的是,朱伊跟麦斯说的都是法语,让我一度孤陋寡闻地以为Belgium是哪个来自法国的一座城市,毕竟光听Belgium的发音怎么听也不像是比利时。
「很多人都以为说法文的都是法国人。」麦斯无奈地说过。
关于比利时
这是个崇尚自由的国家,首都布鲁塞尔的市标尿尿小童便是他自由奔放的象征,于是、布鲁塞尔就成了包含雨果在内、许多着名人士流亡时避风头之处。
雨果称布鲁塞尔大广场是欧洲最美的广场,在流亡之际,居住在布鲁塞尔的小房间里,并在这里完成了名闻遐迩的悲惨世界。
而说起比利时就会想到啤酒、松饼与巧克力,他们是比利时人心目中的国宝,朱伊跟麦斯都曾在课堂中推荐起比利时啤酒,说是有多好多好喝,沾沾自喜的模样。
从前,比利时是个陌生而遥远的国家,他不像法国、意大利是浪漫且奔放的梦幻国度,也不是奥地利、捷克、匈牙利这种近年来流行的欧洲国家,但认识比利时人以后,比利时模糊的影子开始形象化,慢慢成为了憧憬。
制表的国度,瑞士人的中心思想
瑞士在我心里是童话一般的国度,从小接触到「阿尔卑斯山的少女」之后,就对这个与巨峰相连的国家有无限向往,采尔马特、马特洪峰,一帧帧照片都如仙境一般。
可瑞士人的生活方式就一点也不浪漫,在这个造表的国度里,勤奋似乎是至上的美德,如他们所生产的钟表一般,谨慎又守时。
在语言学校里第一个遇上的人是才18岁的瑞士女孩,年纪小小就有工作经验,当她说自己来自仙境一般的瑞士,我感慨那里有多美,还不知道浪漫的风景下,是严谨与自律的生活方式。
在澳洲的日子里,还沉迷于《Produce 101》、爱着Wanna One,毫不掩饰追星少女的光芒,三不五时就要看一下手机,语言学校的老师与同学都调侃我有网瘾,其中最爱开我玩笑的便是汤玛士。
汤玛士来自瑞士,在当地是个保镳,没事的日子花在健身的时间很多而几乎不用手机,在布里斯班买了台AU$2000的二手车,假日就自己开车到处跑,理想是能自驾开往乌鲁鲁再到西澳,一年后回家,重拾保镳的工作,然后与现在的女友结婚,一切计划完善。
回到台湾很久之后,在重新踏回职场的我,不经意的时常想起汤玛士的自律,想着自己会什么不能像他一样果决又严谨,计划好的事就按部就班的完成。
而我总是优柔寡断,仅仅是靠着冲动的傻劲奔跑,享受着别人为我披荆斩棘的一帆风顺,对也许有一天会失去的幸运偶尔不安。
珍,旅人的爱情
孤单情绪作祟下的异国邂逅其实也有真爱,尽管少之又少…
我在釜山的Check in Busan听闻老板夫妇的故事,两人相识在2009年的打工渡假,一起工作、旅行,然后回到韩国定居,开了一间咖啡店。
异国邂逅的爱情故事让我当下想起珍,我在布里斯班遇上的第一个台湾女孩。
那时在布里斯班遇见过的异国情侣大多都已经分手,除了珍…
珍和我在语言学校修同一门通识课,那时的我刚到异乡,还陷在人生地不熟的忧虑当中,我先在通识课的课堂上认识了一个北京姐姐,然后她把上同一堂课的珍介绍给我。
珍与男友的故事要从到布里斯班前说起…
他们相识在艳夏的宿雾,珍在那念暑期的语言学校,在同一个地方念书的男友在课程的最后一天向珍告白。
第一次告白,珍以为这会是短暂的异国恋曲而没有接受。课程结束后他们俩各自回家,直到男友后来飞到台湾旅行又再次找上她,两个人才终于在一起。
认识珍的时候,珍还是大学生,与做为背包客的日本男友一起到澳洲,她念书他旅行,他们俩在暑假里到澳洲一起待上三个月,然后珍回到台湾继续学业,而男友继续一个人的旅程。
后来,珍申请到国外实习的机会,面对忙碌的实习工作而感到疲惫,当时已经回到日本工作的男友偶尔会飞去当地看她,两个人依旧甜蜜。
再后来,珍结束学业之后飞到日本,从学习日文到生活,在疫情蔓延的日子里也持续在日本生活着。
其他文章
旅居周记 Travel Diary|不远行的日子,我在布里斯班的咖啡馆里
旅居周记 Travel Diary|美食与文化的熔炉,布里斯班的几次食事与各国美食
旅居周记 Travel Diary|交通攻略与生活故事,在那些游手好闲的日子里。
旅居周记 Travel Diary|你好,布里斯班 Hello Brisbane|一个人生活的一周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