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 注册 登录
景点

《台中乌日不是只有高铁站|乌日人现身说法|八个秘境小景点》

47 8 9118
Misschono 的头像
Misschono
#1
旧 2021-04-21, 21:11
台中高铁、成功岭,顶多再来个啤酒厂。好,没了。这是我每次问别人对乌日的印象时,得到的固定答案。

「乌日真的很无聊吗?」

我居住在乌日区三和里,也就是今天台中高铁站座落的村庄,从我家门口就能遥望高铁站巨大的蓝色框架与灰白色的轨壁。高铁带来了便利,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型态。随着路灯与第一家24小时的超商创建,我们开始进入「城市化」。

在我小的时候,马路不是给车用的,而是鸡猪鸭的活动中心。每当村里(在2010年县市合并前仍叫村)来了个远亲拜访,就会有只鸡遭殃。

乌日最大的姓氏是杨,走在三和村的巷弄里,遇见的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己的亲戚。我有好几位侄子跟我都是国中小的同班同学。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60711


(旧时的看板保留了县市合并前的行政划分)

▎乌日半路店
乌日曾经是个港口驿站,叫湖日港,又有别称「半路店」。涂葛崛港(今台中港附近)进来的水上商货会在湖日港集货再转陆路运至台中、大里等地。在卸货与上货之间,湖日港成为了商人们暂时歇坐的停靠站。一时人稠物穰,市声鼎沸。因经商致富的乌日人也不在少数。现今乌日学田里的豪宅「聚奎居」,其祖上即是经营有道,在日治时期(1920年左右)兴建的。

湖日港的繁荣景象随着日本人的统治逐渐衰落。当然这不全然是日本人的错,而是城市化的进程中,铁路取代商港驿站是避不可免的。台湾西部纵贯铁路于1908年正式通车,以及1916年贯穿台湾南北的纵贯线(今台1县)全线通车。这意味着湖日港势必被边缘化,也象征台中的发展重心由周围转至内陆。

『湖日港』的没落,『乌日』成为这一带新的代名词。原本也只是聚落名称的乌日,在日治时期一跃成为行政区域名称,即所谓的『台中厅乌日区』,厅是日治时期的行政划分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市。



▎我回忆中的乌日
绿油油的水稻田旁,有着漫天飞舞的蜻蜓。贯穿乌日的筏子溪底,不时有农夫带着牛只下水泡澡,我记得小时候在溪里游玩时还曾爬上牛背。溪的一旁是妇女们清洗衣物,犹如浣溪纱场景一样。

小学的我,考试成绩总不尽人意,但其实也没有太多人在意。兄弟姊妹们每人都有一支钓竿,每当下课,我们抡起竿子就往河边走。钓上来的鱼不见得会带回家,更多的只是享受鱼杆拉扯晃动的弹跳快感。

收割季节到来,摇曳的稻穗一一被收拾,然后留下一片贫瘠。在下一次的插秧之前,会有庙会活动。大人们会在田地里架起高高的戏台,演的有时是布袋戏,有时是歌仔戏。我们不是站着看,就是坐在铁制的白色圆形高脚椅上。我当时还太小,对舞台上的咿咿啊啊真的没有兴趣,反倒是道路两旁的弹珠台更能掀起我的兴致。

随着高铁的建案通过,村里也开始跟着改变。先是有一群长辈合伙把地卖掉然后离开,田地被填平,本来高低起伏的小径变得又宽又平。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大楼的兴建,对于我这种乡下小孩来说,这完全是怪物。

接下来的日子就如同不停站的火车一样,乌日的容貌从一点点到现在变得完全不同。但这依然是我小时候的乌日,只是长大了,长得有点不记得我了。


(成功岭只能远远的拍照,太近会被卫兵禁止)

▎我想说的乌日故事
我今年32岁,不知道为什么,我开始怀旧了起来。曾经我骑着车绕着村(现在叫里)找寻我的儿时记趣,却遍寻不着半点。最后竟只能在那些留下来的老人脸上找到回忆。但,他们有一天也会死去,之后又有谁能来诉说这段故事呢?我想应该要是我们吧! #是我们这几个洄游的乌青。

乌日不该只有高铁站,其实还有很多秘境值得我们探险。既然还没有人有时间来说,那就由我来跟大家介绍吧。下面是我整理的几个乌日小景点,同时也会分享乌日周围紧邻的村里秘境给大家,共荣共存,我们才有更多的故事可以说。



【聚奎居】
兴建约于1920年间,是日治时期乌日地区富绅商贾陈绍宗的的豪华宅邸。这是乌日唯一的巴洛克式建筑,结构是传统三合院的「ㄇ」字体,正面是两层楼的西式洋楼,左、右护龙则是一层楼的传统中式建筑。正面建筑上方有堂号「颖川」,这是陈姓的标准堂号,就如同我们杨家有「弘农堂」、「四知堂」。比较特别的是全建筑一楼的柱子是采希腊传统多利克柱(Doric),但其实里面都是中国传统的红砖头填满。

同时这里也是老乌日人口中的"鬼屋"。之所以会有这种误传,是因为陈姓后代很早就搬离了乌日,留下空荡的洋宅。随着日子过去,墙壁上爬满了藤蔓,通往二楼的阶梯也损坏。夜幕低垂的时候,真的很像随时会跑出什么东西。

聚奎居的「奎」为古代星宿中的文曲星。全名的意思是希望里民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并考取功名。聚奎居所在的「学田里」,也是因为当地仕绅透过田地收成的利润举办私塾而得名学田。以前这里是很多婚纱拍摄的秘境,也是我们小时候试胆的地方。现在的聚奎居已重新整修,并于2020年12月重新开放参观。



【知高圳-知高圳步道】
这是乌日最高的山,坐落在军事重地成功岭旁。曾经也是军营的一环,随着台湾兵力锐减,也跟着荒烟漫草。知高圳曾是灌溉乌日农地的重要水渠,但随着高铁兴建,没了农地,这条渠道也失去了意义。现在则是乌日人休闲散步的好地方。每年的十月十一月,山顶上的芒草高过人头,走在里面仿佛来到另一个世界。这几年也渐渐有不少网红来这里留下倩影。


(儿子完全隐藏在高高的芒草当中)

【乌日警察官吏派出所】
这是日治时期乌日庄的警察派出所,在二战后仍做为乌日派出所。但随着乌日人口增加,派出所的空间已不足以应付更多的警力。新的乌日警察局成立后,旧的派出所则变成员警宿舍。在2013年3月被登录为台中市历史建筑,并重新修复。在2020年8月29日修复完工后,乌日警察局分出几个部门,重新进驻让建筑再次担负起维护治安的责任。


(重修后的派出所已经有员警驻守)

【罗布森书虫房】
我们不是餐厅,也不是咖啡厅;我们不卖书,也不外借书。我们是微型图书馆,只为成为「纯粹阅读体验的提案者」。这是罗布森书房对自己的一个注解。

这是一座隐身在乡野田园的书房,位于乌日最边陲的溪尾村。对于喜爱阅读的书虫们来说,这里是一个很适合静静独处阅览与品咖啡香的好地方。


(图片来源: 罗布森书虫房官方脸书)

【物流共和国】
乌日小景点的后起之秀,坐落在高铁站附近,对乌日人来说是一栋充满未知的大楼。2017年成立后,一直没有什么访客,一楼的咖啡厅反而因为鲜少的客人成为一个宁静喝咖啡的秘境。


(集装箱风格的咖啡厅有不一样的感觉)

【筏子溪新地标】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60711
无论你是搭乘高铁或是开车,都会在河滨看到这斗大的台中英文本母地标,随着乌日渐渐成为了中部的交通枢纽,台中市政府在筏子溪上立起了地标。



▎紧邻乌日的小景点
【彩虹眷村】

南屯与乌日的交界有一个老头喜欢在墙壁上画着奇怪的画,以前觉得他怪,现在红了,觉得他很厉害。
位于春安里的彩虹爷爷-黄永阜在2008年8月起开始彩绘建物,因民众在2010年9月引发了「抢救彩虹村」活动,彩虹村才得以辟划为「彩虹艺术公园」而保存。日本漫画鬼太郎会社都说爷爷是台湾的宫崎骏,2012年彩虹眷村也获选英国旅游网站全台十大Instagram打卡点、日本网友最想去的拍照景点。


(老婆爱上红色的彩虹眷村)

【诚实商店】
枫树社区诚实商店于2004年由台中市枫树脚文化协会将社区闲置的空间再利用的成果之一,这是一间无人商店,店内的标价费用几乎都能让人拿出硬币。当我们投入硬币时,钱币与木头碰撞的声响框啷,在当地人耳朵里,那叫诚实的声音。


(无人的诚实商店想怎么拍就怎么拍)

以上八个是这一年我觉得值得推荐的小景点,我们才刚开始,未来仍会继续更新,也期望有更多的人来乌日玩。乌日不是只有高铁站,真的!

+++
我叫杨迷斯,出生于台中乌日,是一名旅行作家。这两年跟志同道合的背包客朋友们成立了一个旅行品牌(轻装上阵-半自助游)。希望把我们喜欢的旅行模式分享给更多的人。
同时我也是一名返乡的乌日青年,与在地创生团队(黑皮泥思)合作试图推广乌日的美好
感谢 40
9118 次查看
hpns
#2
旧 2021-04-22, 19:02
我爱乌日,也爱三和
感谢 1
Jason88 的头像
Jason88 Jason88 已通过手机验证. 门号所属国家:Taiwan
#3
旧 2021-04-25, 16:31
聚奎居在荒废期间就小有名气,吸引不少人去参观,甚至拍婚纱.
在第三任屋主和台中市政府合力修缮完成后更俨然成为台中的热门景点,版主的文章中描述聚奎居约兴建于1920年间,这一点应该是不正确的,虽然网络上大部分有关聚奎居的介绍也是写创建于1920,尤其维基百科亦如此描述,但参考台中市政府关于聚奎居所发行的3份公告文档,第一份于101年11月14日指定聚奎居为市定古迹,第二份于106/4/12发布的市政府公告文档,虽提到聚奎居创建于1920年,但第三份于109/11/12发布的市政府公告文档已将聚奎居改为约创建于
1930-1940年间.
台中文资处官网最新的内容,对聚奎居的简介已拿掉<约>字,定稿创建于日治昭和5~15(1930~1940)年间.不过本人对官网并未介绍聚奎居的历史沿革感到不解与遗憾,官网仅轻描淡写的叙述《见证陈氏家族在乌日地区的发展》.陈氏家族是谁并未说明?不知是否报章和网络对聚奎居的主人有几种版本,官网无法查证就含糊带过?
家母生前曾几次跟我述说聚奎居的故事,家母对聚奎居沿革说明如下:
聚奎居是日据时代乌日首富陈绍宗所建,完工后供姨太太居住,那年代,三妻四妾对富有人家是很常见,那时正值二战时期,日本政府财务吃紧,当然先找富人开刀,陈绍宗缴不起政府巧立名目的姨娘税,就将居住不到三年的聚奎居卖给陈若时,与官网聚奎居完工于1940,时间吻合.陈绍宗与陈若时虽都姓陈且是乌日人,但并无血缘关系(网络上有人误以为是兄弟).陈若时何许人也?
他是乌日诗人,台湾诗人名鉴刊行会发行的「瀛海诗集」有收集其创作的诗词.
日据时代末期与光复初期,陈若时在故居教授四书五经,是当地着名的汉学仔仙.陈若时的故居,是位于离聚奎居约300公尺的元纪堂三合院,这座已有140年历史的三合院是陈若时的父亲陈自然所建,右边护龙给长子陈若时,左边给次子陈阿来,正身当祠堂,陈阿来的儿子陈添旺当过四任乌日乡长,名气比陈若时响亮,故元季堂一般称陈添福古厝.陈若时的孙子目前尚居住于元季堂.
陈若时买下聚奎居后,给孙子陈耀元(陈若时次子的长子)居住,陈若时和其家族拥有聚奎居三十几年,直到1978年,陈家才卖掉聚奎居,现任的刘姓屋主,其父亲是聚奎居的管家,刘姓管家对聚奎居有着深厚感情,其几个儿子才集资买下.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60711#post11802308
陈若时虽未长住聚奎居,但他和其家族拥有聚奎居是它最风光的期间,网络上竟有聚奎居跟陈若时无关的言论,包括一般咸认较客观的维基百科,还特辟一个项目《误解》,叙述如下:
许多数据书写聚奎居曾为日治时代诗人陈若时故居,然而实际上陈若时是居住于附近的陈添旺古厝,也与陈绍宗无任何血缘关系》.
此描述虽没错,纵然陈若时未曾长住聚奎居不算其故居,但维基百科只字未提陈若时曾拥有聚奎居长达三十几年,似乎容易误导读者认为聚奎居与陈若时无关.
追朔维基百科的参考文档,出自 <困学录>的一篇文章(https://bbl1234.pixnet.net/blog/post/328773892),该篇文章竟推翻2003年出版的<乌日乡志*人物志>的内容,不周全的考证就骤下结论,认定陈若时与聚奎居无关,且被维基百科的编辑采信.

举凡别墅或豪宅前必有花园,原来的聚奎居也不例外,小时候曾随家母造访聚奎居几次,在那贫困的年代,一般住家皆很朴实,聚奎居富丽堂皇的欧式建筑和花园,更显气派与不凡,虽历经一甲子,至今仍印象深刻.不知台中市府文资处修缮聚奎居,竟忽略了这部分重要的元素?
读者或许会好奇为何家母对聚奎居的沿革知之甚详?因她是陈若时的女儿,住聚奎居几十年的陈耀元是我表哥!
欢迎不同的意见提出讨论!
此帖于 2022-11-18 02:55 被 Jason88 编辑。
感谢 4
Misschono 的头像
Misschono
#4
旧 2021-04-29, 09:08
引用:
作者: Jason88 (原帖)
聚奎居在荒废期间就小有名气,吸引不少人去参观,甚至拍婚纱.
在第三任屋主和台中市政府合力修缮完成后更俨然成为台中的热门景点,版主的文章中描述聚奎居约兴建于1920年间,这一点应该是不正确的,虽然网络上大部分有关聚奎居的介绍也是写创建于1920,尤其维基百科亦如此描述,但参考台中市政府关于聚奎居所发行的3份公告文档,第一份于101年11月14日指定聚奎居为市定古迹,第二份于106/4/12发布的市政府公告文档,虽提到聚奎居创建于1920年,但第三份于109/11/12发布的市政府公告文档已将聚奎居改为约创建于
1930-1940年间.
台中文资处官网最新的内容,对聚奎居的简介已拿掉<约>字,定稿创建于日治昭和5~15(1930~1940)年间.不过本人对官网并未介绍聚奎居的历史沿革感到不解与遗憾,官网仅轻描淡写的叙述《见证陈氏家族在乌日地区的发展》.陈氏家族是谁并未说明?不知是否报章和网络对聚奎居的主人有几种版本,官网无法查证就含糊带过?
家母生前曾几次跟我述说聚奎居的故事,家母对聚奎居沿革说明如下:
聚奎居是日据时代乌日首富陈绍宗所建,完工后供姨太太居住,那年代,三妻四妾对富有人家是很常见,那时正值二战时期,日本政府财务吃紧,当然先找富人开刀,陈绍宗缴不起政府巧立名目的姨娘税,就将居住不到三年的聚奎居卖给陈若时,与官网聚奎居完工于1940,时间吻合.陈绍宗与陈若时虽都姓陈且是乌日人,但并无血缘关系(网络上有人误以为是兄弟).陈若时何许人也?
他是乌日诗人,台湾诗人名鉴刊行会发行的「瀛海诗集」有收集其创作的诗词.
日据时代末期与光复初期,陈若时在故居教授四书五经,是当地着名的汉学仔仙.陈若时的故居,是位于离聚奎居约300公尺的元纪堂三合院,这座已有140年历史的三合院是陈若时的父亲陈自然所建,右边护龙给长子陈若时,左边给次子陈阿来,正身当祠堂,陈阿来的儿子陈添旺当过四任乌日乡长,名气比陈若时响亮,故元季堂一般称陈添福古厝.陈若时的孙子目前尚居住于元季堂.
陈若时买下聚奎居后,给孙子陈耀元(陈若时次子的长子)居住,陈若时和其家族拥有聚奎居三十几年,直到1978年,陈耀元的儿子帮朋友背书,朋友落跑,扛下债务,逼不得已卖聚奎居偿债,现任的刘姓屋主,其父亲是聚奎居的管家,刘姓管家对聚奎居有着深厚感情,其几个儿子才集资买下.
陈若时虽未长住聚奎居,但他和其家族拥有聚奎居是它最风光的期间,网络上竟有聚奎居跟陈若时无关的言论,包括一般咸认较客观的维基百科,还特辟一个项目《误解》,叙述如下:
许多数据书写聚奎居曾为日治时代诗人陈若时故居,然而实际上陈若时是居住于附近的陈添旺古厝,也与陈绍宗无任何血缘关系》.
此描述虽没错,纵然陈若时未曾长住聚奎居不算其故居,但维基百科只字未提陈若时曾拥有聚奎居长达三十几年,似乎容易误导读者认为聚奎居与陈若时无关.
追朔维基百科的参考文档,出自 <困学录>的一篇文章(https://bbl1234.pixnet.net/blog/post/328773892),该篇文章竟推翻2003年出版的<乌日乡志*人物志>的内容,不周全的考证就骤下结论,认定陈若时与聚奎居无关,且被维基百科的编辑采信.

举凡别墅或豪宅前必有花园,原来的聚奎居也不例外,小时候曾随家母造访聚奎居几次,在那贫困的年代,一般住家皆很朴实,聚奎居富丽堂皇的欧式建筑和花园,更显气派与不凡,虽历经一甲子,至今仍印象深刻.不知台中市府文资处修缮聚奎居,竟忽略了这部分重要的元素?
读者或许会好奇为何家母对聚奎居的沿革知之甚详?因她是陈若时的女儿,住聚奎居几十年的陈耀元是我表哥!
欢迎不同的意见提出讨论!
这真的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详细的数据,小时候一直觉得就是个废墟,也没看过跟房子有关的人的,哈。

您说的这些 其实可以直接去维基百科上面做更改。另外他们里面现在都有导览解说 , 不知道你有没有去听过,我是没听过,但我想也许你还可以去修正他们的内容。 毕竟你是屋主关系人
感谢 2
Jason88 的头像
Jason88 Jason88 已通过手机验证. 门号所属国家:Taiwan
#5
旧 2021-04-30, 20:12
引用:
作者: Misschono (原帖)
这真的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详细的数据,小时候一直觉得就是个废墟,也没看过跟房子有关的人的,哈。

您说的这些 其实可以直接去维基百科上面做更改。另外他们里面现在都有导览解说 , 不知道你有没有去听过,我是没听过,但我想也许你还可以去修正他们的内容。 毕竟你是屋主关系人
我比较期望的是台中文资处的聚奎居官网能增加内容,将聚奎居的历史沿革,做正确的描述,不要像目前仅轻描淡写的叙述《见证陈氏家族在乌日地区的发展》,纵观文资处官网有台中被列入古宅,古迹的历史建筑几十处,其简介皆有将该建筑的历史沿革纳入,闷纳为何独缺聚奎居?至少亦须将现任屋主做个褒奖,好歹人家一块价值不菲的建地,被政府列入古迹,让人家在官网留个名!我是不清楚政府是否有提供足够的补偿?
其实我女儿有个朋友就在台中市政府文资处,有向她反映,但她一副冷漠,不想处理,官员态度如此,小老百姓也莫可奈何?
Misschono 的头像
Misschono
#6
旧 2021-05-07, 22:25
引用:
作者: Jason88 (原帖)
我比较期望的是台中文资处的聚奎居官网能增加内容,将聚奎居的历史沿革,做正确的描述,不要像目前仅轻描淡写的叙述《见证陈氏家族在乌日地区的发展》,纵观文资处官网有台中被列入古宅,古迹的历史建筑几十处,其简介皆有将该建筑的历史沿革纳入,闷纳为何独缺聚奎居?至少亦须将现任屋主做个褒奖,好歹人家一块价值不菲的建地,被政府列入古迹,让人家在官网留个名!我是不清楚政府是否有提供足够的补偿?
其实我女儿有个朋友就在台中市政府文资处,有向她反映,但她一副冷漠,不想处理,官员态度如此,小老百姓也莫可奈何?
您好

我觉得您可以出面去申请看看 或是请您女儿 针对 维基百科上面的 误解 做更正 ,如果那段历史真的属于你们 我觉得应当要给予纠正。 否则曲高和寡也没有意思, 等您百年了 大家就只能用 错误的历史继续解释聚奎居 。 既然您是相关后代子孙 我想这个责任应该也需要您或您家人去捍卫。

另外既然现在是BOT 应该也是有得到屋主 也就是您表哥的后人的同意 所以为何不能透过屋主 去做那样修正呢?
trivego9916
#7
旧 2021-05-28, 17:34
还好有看到您这篇,看了留言才看到一些平常看不到的历史
skywalker010203 的头像
skywalker010203 skywalker010203 已通过手机验证. 门号所属国家:Taiwan
#8
旧 2022-06-21, 16:52
去台中很多次,大多是'路过'乌日,急匆匆地往市区跑.
下次就知道可以在乌日停留了!
感谢分享
林哥
#9
旧 2022-07-07, 05:23
妳好呀⋯⋯应该是疫情的关系所以让人觉得很无聊吧!妳是台中人吗?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