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国外生活,前后也去了一些地方,待久了有点想家,于是便有了画旅行明信片给朋友和亲人的念头。
送给J的卡片是一切的开始。那时我们在黑森林旅行,正逢她的生日,便就着手边一张白纸画了卡片给他。其实在来欧洲以前就有重拾画笔的想法,却迟迟没有付诸行动。我是个懒惰的人,只喜欢享受完成作品的成就感,对于日复一日的基础练习兴致缺缺。但若是旅行明信片这样的主题,实在还蛮令人跃跃欲试的。原本打算一张卡片只画两到三小时的时间,但不知怎么的越画越认真,完成一张画动辄六小时起跳,加上写字的时间和折信封的时间(没错,因为买不到卡片大小的水彩纸,所以信封只能自己做),常常需要熬完全夜才能做好一张卡片。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003900
◉巴伐利亚 高天鹅堡

在慕尼黑生活,处处都能看到巴伐利亚王国曾经繁荣一时的痕迹,而路德维希二世则是其中最着名的国王。后世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其最有名的事迹就是在南德各地大兴土木建造城堡,死后留下一屁股债务,使得巴伐利亚王国债台高筑。
路德维希二世于慕尼黑的宁芬堡宫出生,虽然和他有关的城堡中最知名的是新天鹅堡,但他小时候几乎是在高天鹅堡(Schloß Hohenschwangau)度过的。
这张画是我第一次尝试水彩的洒盐技法,拿来画雪景效果意外的不错,的确是洒盐空中差可拟XD
◉巴伐利亚 国王湖

来到德国的第二场旅行,就是巴伐利亚邦鼎鼎大名的国王湖。国王湖位于德国的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国家公园内,最好的玩法应是排两天一夜行程,住宿贝希特斯加登,一日留给国王湖,一日则可选择去附近的蓝绍、魔法森林健行、参观盐矿、或希特勒着名别墅「鹰巢」。
时值初秋,适逢叶子绿转黄转红的期间,整个山谷被洒溅上镉系的暖色。国王湖的湖水非常干净,所以山间色彩以同样的彩度在湖中晕染开来。
◉摩赛尔河流域 艾尔兹堡

复活节假期在科隆一带玩了几天,顺便去了莱茵河流域的两个城堡。莱茵河中游河谷的风景优美,河畔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堡、小镇及葡萄园,所以在200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我们在超过40栋的古堡中选了靠近波恩的龙堡及位在摩赛尔河流域的艾尔兹堡(Burg Eltz)。摩赛尔河是莱茵河的支流,在科布伦兹(Koblenz)与其汇集,汇流之处有一个莱茵河游船行程必定会介绍的着名景点「德意志角」。另外,德国着名的白葡萄酒「雷司令」就是原产于摩赛尔河流域一带。
◉摩赛尔河流域森林

艾尔兹堡的交通不便,要前往城堡,必须得在森林中步行一个半小时,才能到达。虽然森林景色没什么特别的,但也许是太久没走入山林了,在这来回三小时的林间漫步,我和朋友倒是玩的很开心。那天天气不错,因此茂密的树林中还是不时洒下一些光斑。不过今天我不是要说森林的故事,而是关于那件蓝色洋装。很多人在着名的慕尼黑啤酒节照片或影片中应该都有看过,男生穿着格子衬衫和卡其色的皮裤(Lederhose)、女生便着一袭有白色衬衫、束腰和围裙的连衣裙(Dirndl),这其实是阿尔卑斯山(巴伐利亚、奥地利)一带农村妇女的传统服饰,其实自从二战后,就没有什么人在穿,是这十几年在年轻人的推广下,才又重新流行起来的。女生裙子的长度大致分为短、中、长三种,年轻女生多半穿着短版Dirndl,老一辈的奶奶则会选择穿长裙,但我个人认为长版的更有Dirndl的韵味。而围裙的系带也是有讲究的,把蝴蝶结系在女人的左侧代表她是单身,而系在右侧则代表已婚,服务生则因为方便工作,都系在背后。不过这似乎只是一个都市传说,当地并没有这样的传统。
◉莱茵河畔

莱茵河发源于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区,流经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法国,最终在荷兰流入北海。莱茵河在德国的地位崇高,自古神话传说不断,可以说是日耳曼的民族长河。
从艾尔兹堡回科隆的路上,火车沿着莱茵河行驶,夕阳映照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就像莱茵河的黄金。传说用莱茵河的黄金打造成戒指,便能拥有统治世界的力量。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呢?这就是着名的日尔曼叙事长诗《尼贝龙根之歌》,并被德国歌剧作曲家华格纳作成了歌剧《尼贝龙根的指环》,着名小说《魔戒》也是以此为根据所写成的。
◉科隆 圣马丁大教堂

科隆是一个从罗马时代就建城的古老城市。大部分的人听到科隆,就立刻会想到举世文明的科隆大教堂,但其实科隆大教堂一直到十九世纪才完工,在大教堂建成之前,圣马丁大教堂一直是科隆的信仰中心。圣马丁大教堂是仿罗马式的天主教教堂,相较于哥德式的轻巧、华丽、明亮,仿罗马式教堂给人的感觉多半是灰暗、沈重、低调的。因此在中世纪后期城市的商业和技术渐渐发展起来后,许多仿罗马式教堂都被拆除改建成哥德式教堂了。科隆是欧洲少数还保留着许多仿罗马式教堂的城市。
从主火车站沿着莱茵河滨向南走,在右手边就可以看到这座教堂。他是这个历史悠久的城镇的标志之一,也是科隆天际线的一个美丽的特征。教堂位于鱼市场(Fishmarkt)旁,和附近充满色彩的中世纪风格街房形成一幅有趣的画面。这一排形色各异的狭长街房在荷比卢一带很常看见,由于古时政府是依照房屋立面的宽度来收税,所以民房多半窄而深。德国在普鲁士时期也有类似的税法。而墙上那些像是羊角或数字的图案,则是以前砖造、石造建筑常常会看到的「Anker」,用以强化结构,而那些露出来的部分则具有装饰作用。
◉纽伦堡 圣母堂前广场的圣诞市集

所谓圣诞假期,大约是从平安夜(12/24)至隔年一月初的三圣节(1/6)止,所有学校都会放这十来天的假,让学生能够回家和家人团聚 圣诞节之于欧洲应该就像是春节之于台湾人的地位吧。对德国人来说,这是一个完全属于家人的日子。尤其是25号当天,所有商店都会关门,大街上更是看不到半个人影,因为所有人都回家围炉啦!所以如果没有在24号之前把食物买齐,就会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饥寒交迫的死掉的!
不过圣诞节还不只如此,德国人从一个月前就开始摩拳擦掌的准备过节。家家户户会在圣诞花圈(Adventkranz)上插上四根蜡烛,分别于12月的四个星期日点上,当最后一根蜡烛点上时,就代表圣诞节要来了!而小孩则会在十二月前收到圣诞月历(Adventskalender),从12/1开始倒数,每天打开一个小礼物,直到12/24拆开月历里最后一个礼物,圣诞节就到了!至于要去哪里买这些和圣诞节有关的东西呢?自然就是去圣诞市集(Weihnachtsmarkt )了。
在德国,不论大城小镇,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圣诞市集,大城市如慕尼黑,甚至还有七八个主题各异的圣诞市集呢。从十一月底开始,为期四周,贩售各种圣诞装饰以及热红酒。至于台湾人最耳熟能详的,大概就是「拥有四百年历史,欧洲最古老的」法国史特拉斯堡圣诞市集了吧。问了德国人有没有听过欧洲最大的史堡圣诞市集,他一脸黑人问号.jpg的看着我。事后查一查数据越想越觉得不对,这名气其实是被台湾商人宣传出来的吧......
而在德国,最知名的圣诞市集大概就属纽伦堡和德累斯顿了,我们去的便是距离慕尼黑一小时车程的纽伦堡圣诞市集。
◉慕尼黑 圣诞夜弥撒
![]()
去年的平安夜(12/24),我们在慕尼黑的圣母教堂(Frauenkirche)参加圣诞夜弥撒。
圣母教堂一直是慕尼黑的重要地标。其不但是天主教慕尼黑-佛莱辛总教区的主教教堂,也是慕尼黑受欢迎的旅游胜地。
由于慕尼黑市规定在市中心禁止建造任何超过100公尺高的建筑物,所以圣母教堂的钟塔(99公尺)仍然是市中心最高的建筑之一。从老彼得教堂的钟塔看出去,便可以将慕尼黑市最着名的市景——玛丽安广场上的哥德式新市政厅与圣母教堂及其双塔一同揽入眼里。
弥撒开始于圣诞夜22点,我们大约21:45的时候到,现场已经坐满了人,于是只好停留在教堂最后面的站席,原本只想听一下开场就从后门溜回家,没想到一站就是两小时。弥撒开始时,全体站立并咏唱圣歌,主祭者手持十字架及烛台在歌声中走进祭台。不管是歌咏、宣读福音、还是讲道,全程都用德文,想当然尔当时德文程度只有A的我们除了数字之外完全听不懂XD
弥撒过程中,辅祭者跟在主祭者身后,手持金色香炉不断地摆动,而香炉冒出的白烟象征着天主圣神的恩典及圣人们在天国的代祷。里头燃烧的乳香,是一种含有香味的树酯,具有沈静而香甜的木头味,甚至带着一点柠檬的香气。根据圣经记载,来自东方的三位贤士带了黄金、乳香、及没药去伯利恒奉献给刚诞生的耶稣,因此乳香又被称作「基督的眼泪」。几千年来,乳香一直是人类历史的一部份,自古埃及与古罗马时期,神庙的祭司便大量使用乳香焚香。由于乳香可以使人的呼吸加深、变慢,进而产生平静的感觉,因此非常适合在祈祷和冥想时使用。除了被广泛运用在西方的宗教仪式中,乳香对呼吸方面的效果尤其优异,能清肺、缓解咳嗽、气喘的毛病。虽然很多人都有乳香引梦的经验,不过我本来就天天做梦,所以在家薰香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特别感觉。
总之,因为没有座位,我们非常幸运的站在教堂中廊,也就是主教正对面听他讲道。直到天主教徒行圣餐礼,食饼和酒代替耶稣的体血,我们与周遭的人深深的拥抱并祝福后,便陆续从教堂离开。回家后在房间也薰了乳香,度过了一个平静而幸福的夜晚。那晚踏实的感受到,圣诞节的意义就是爱吧。
--
Fernweh illustration
Fernweh,在德文里是「渴望远方」的意思。我喜欢画画,也喜欢旅行。旅居异地,在思乡情盛时,便会用水彩把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和感受记录下来,做成明信片寄给远方的朋友和亲人。渴望远方,不止是遥远的异地的渴望,更是对远方家乡的思念。
生活在他方——是法国诗人韩波的一句名言,对充满憧憬的灵魂而言,周遭的生活是如此的庸碌平淡,真正的生活似乎总是在别的地方。飞觅插画写意旅途中的画面,将记忆由抽象带回具象,分享给所有渴望出走的旅者们。
http://www.instagram.com/fernweh_illus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