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列岛位于台湾本岛西北方,隔海与大陆闽江口、黄岐半岛及罗源湾相望。马祖就好比是闽江口外天上撒下的一串珍珠,共计有36个大小岛屿,包括南竿、北竿、东莒、西莒与东引,土地总面积约29.6平方公里,现隶属于福建省连江县。
马祖列岛自1992年11月7日起正式解除战地政务后,县政府积极发展观光资源。马祖列岛的多山、多岩礁、造就了许多观光景点。基于特殊时空,马祖自成一座多采多姿的文化宝库。整座马祖列岛就是一座博物馆,聚落、庙宇、潮间带、市场、军事据点、战地风光,文化的底蕴、历史的传承、时代的递嬗,在在吸引游客缅怀、思索、追寻。
2021年国际疫情仍未缓和,出国旅游仍诸多限制与风险,于是计划做一个人六日五夜马祖列岛自由行。2021年9月15日夜,在基隆港搭22:00搭客轮前往马祖南竿岛。隔日清晨六点半即可抵南竿岛福澳港码头。那时搭轮前还必须接受快筛,凭船票及快筛阴性证明才能获准登轮。现在由于疫情缓和,这个规定已取消了。如果不赶时间,不建议大家搭乘飞机,因为马祖多雾,特别是在春天,飞机往往因雾影响飞安而停飞。
一个人马祖自由行,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尽管马祖有公车,但是班次不多,搭乘公车游将是非常不便与费时的。几乎马祖的民宿都有提供机车出租。我透过booking.com订了南竿民宿[报告班长]三宿,一晚600元台币。也在此民宿租了一辆机车,一天500元。在此提醒大家,马祖各岛,东莒、西莒、南竿、东引等岛公路高低起伏,坡度极大,多陡降坡,骑机车,特别是机车双载,务必减速慢行,格外小心,以免意外。
由于列岛跳岛旅游必须考虑到时间经济、各岛景点间距及船班的问题,我的旅游行程安排如下,可供读者参考。
9月16日:9:00搭闽珠2号往北竿,15分钟后就抵达北竿岛。当天
13:30再搭船回南竿岛。早上游北竿,下午游南竿部分景点。
9月17日:9:20 从南竿福澳港搭船往大坵岛,买去程船票即包含回程费用,大月9点近40分即可抵达大坵岛,随即漫游大坵岛。在大坵岛步行即可。11:50搭原船回南竿岛。下午就又游历南竿岛剩余景点。
9月18日:7:00在南竿福澳港搭中型轮船往西莒岛,时程约50分钟。10:00再从西莒岛搭船往东莒岛,时间大概只需十多分钟。12:00于东莒岛再搭船返回南竿岛。所以我在西莒岛及东莒岛大概各有将近2小时可供漫游。在东莒岛西莒岛宜租机车,2小时200元。从南竿往西莒,从东莒回南竿,旺季时船票最好先预订。下午回南竿岛后,就去参观马祖文物陈列馆,到特产店购买特产,随意四处再逛逛。
9月19日08:30在南竿岛福澳港搭轮船往东引,时程2小时,约10:30抵达东引。在东引民宿住一宿,事先在booking.com.预定。也跟民宿租了一辆机车。
9月20日12:00,在东引岛码头搭大型轮船回基隆。大约晚上19:30抵达基隆。船班必先上网预订。
↓枕戈待旦是马祖最明显的地标。船抵福澳港枕戈待旦这四个字就映入眼帘,象征马祖的战地氛围。枕戈待旦主体位于福山照壁上是一栋巨大的扁长形牌楼,其实是一栋五层楼的建筑物。曾经是马祖军民生活展示与艺文表演空间。目前一楼是特产行,楼上则规划为民宿使用。登高俯瞰,眺望福澳港全景,开一扇心窗,迎一缕清风,沐浴哲思,心藏一份美丽,悠然放我。在这儿,就是我简单的幸褔。
↓这是南竿八八坑道,就在马祖酒厂斜对面附近,主体由花岗岩构成,本是先民躲避海盗的藏身山洞。由于年久崩塌,国军将坑道重新整建。于总统蒋介石八十八岁诞辰完工,因此得名。坑道口上方有着大大的「八八坑道」四个字。坑道非常凉爽舒适,现为马祖酒厂窖藏老酒与高粱酒的最佳𪾣场所。只要靠近坑道口,就感香气扑鼻。坑道两旁摆着满满酒瓮,馨飘满室,顿觉六神送爽。出了坑道口犹感余韵无穷。因为坑道内温度长年维持在摄氏16-19度,所以存放的老酒品质特别香醇。坑道可说是上乘储藏酒窖。
↓这是南竿马祖天后宫,位于马祖村,是岛上妈祖的信仰中心。相传当妈祖之父遭逢船难,她便投海救父,却不幸遭恶浪吞噬,尸身漂至村内澳口,后经居民发现后拾起,以雕刻凤纹石棺厚葬。妈祖于农历九月初九在此羽化升天。清康熙时封妈祖为天后,也就是天上圣母;这间供奉妈祖的庙便命名为天后宫。庙宇为宫殿式建筑,布局肃穆。殿堂门壁、梁栋,精雕而细琢。这座庙宇可说是一栋艺术宝库,汇集了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雕塑,连神龛也是精致动人。
↓这是传说中的妈祖灵穴,为一具雕刻凤纹的石棺。妈祖被渔民打捞上岸,因感佩其孝心,将她葬在海岸边。马祖境天后宫强调这里保留的不只是衣冠冢,也是圣体存放的灵穴。过去马祖受限战地政务关系,对灵穴保持低调,现在则明确表示马港天后宫为世界上唯一妈祖灵穴所在。
↓这座伫立海岸的石造妈祖神像位于马祖境天后宫右侧山丘上。落成于2009年10月,费时 10年以上。从马港境天后宫沿着步道往巨神像前行,沿途石雕诉说着妈祖羽化升天成圣的故事,观景平台则朝向妈祖故乡的方向瞭望海景,祈愿四海平安。
妈祖巨神像由365块花岗岩为主结构雕琢而成,寓意「365日、日日平安」。妈祖巨神像本体高度为28.8公尺,神像上加上避雷针则高为29.6公尺,刚好相符马祖列岛总面积29.6平方公里。我看那巨幅妈祖神像,仪态雍容,慈眉善目,感受护佑黎民的灵威。神像前的瞭望台远观似艘船,好像妈祖乘着一艘船在海上航行,灵昭海表,让普天均雨露,让大海静波涛。
↓这是南竿岛北海坑道,从码头旁骑机车到北海坑道不过10分钟。北海坑道位于铁板海岸线,为一深入山腹,贯穿岩壁,呈「井」字形交错的水道,水道高18公尺,宽10公尺,长640公尺,步道全长700公尺,走完一圈大概半小时,可是要要配合潮汐,退潮时才能进入。1968年政府运行「北海计划」,在马祖各岛开凿地下码头,北海坑道规模最大,当时动员了七万人,费时 820天,日夜赶工方才完工。可供百艘大小登陆艇停泊使用。由于当年施工设备简陋,除了用炸药爆破外,全凭人工开凿,挖掘花岗岩壁而成,很多官兵因而殉职。在那国共军事对峙,剑拔弩张的年代,北海坑道扮演着地下码头的运补功能;后来情势缓和,解严后军方让出北海坑道,成了热门的观光景点。走进深邃的坑道中,幽幽灯光冷照在雄伟壮阔的岩壁上,暧暧含光,恰似青磷的绿焰。水中静谧,浮光倒影依稀恍如衣袂飘飘,虚幻而迷离。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75820
↓大汉据点就在北海坑道的旁边,位于南竿南方的铁板海岸在线,控制莒光方向水道,战略地位相当重要。西元1975年,国军官兵弟兄日夜轮班施工;因为当时设备简陋,除用炸药爆破外,其余均靠人力一寸一土开凿,费时一年竣工。据点共分3层,最上层为军方连部,第2层设有生活圈及预备机枪阵地,最下层设有4座90高砲阵地、演示文稿室、中山室、库房、储藏室等空间;坑道宽约1.5公尺,高约2公尺,主坑道长150公尺,支坑道长为80公尺,合计230公尺。解严后,军方便将大汉据点移交给马祖国家风景区管理处,做为观光景点,2006年整修完成。据点内,处枪口、砲口无ㄧ不面向海洋,想当年兵凶战危,弥漫肃杀之气。军事据点依旧在,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江山还是如画,ㄧ时多少恩怨多少豪杰?
↓这是津沙聚落,是古典的石厝群建筑。津沙聚落位于云台山下的湾澳,是南竿最接近大陆的第一大渔村聚落,因保有完整的石厝古宅而受到瞩目。历经百年风华,如今的津沙,几间老房犹自风韵犹存,巷弄古色古香。只是物换星移,流年似水,饱经萧瑟沧桑的事事物物寂寥散在尘埃里,空留几许温馨任我遐想。解严后,县政府为发展观光,赋予聚落新的生命,在重生计划下,让一栋栋颓圮老屋翻身成酒馆、民宿、餐厅……古朴美感的津沙聚落,再次成为南竿受人瞩目的魅力小镇。可如果商业化了,媚俗化了,今日迁客我在此 ,尚兴怀古幽思,他日骚人在此,却恐春梦了无痕!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75820
↓这是铁堡,原是一座独立的岩礁,由于地形险要,国共对峙时被辟为军事据点,军士日夜戍守,故称为铁堡。西侧海岸线长期由防区最精锐的两栖蛙人部队驻守。因为防御事需要,军方便将岩礁内部凿空,上面覆以水泥掩体,再粉刷迷彩漆料,并设置草绿色防护网架;堡内有地下石室、坑道、射口、砲台、房间、厕所及厨房等空间。解严后铁堡经过整修,已成为一处体验战地风情的热门观光景点。沿着林荫栈道及石阶步道,逐级而下进入铁堡,体会昔日的战斗气氛。循着坑道登上顶端,海面动静一览无遗,也能看到军犬的圈养住所。如今硝烟远离,小小的岩礁,曾经的海防要塞,一砖一石一砲一台一房,无不在诉说着国军勇士们严阵以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的豪情壮志!
↓北竿岛地形狭长,起伏剧烈,骑机车可比在南竿更加小心。来北竿如果不去芹壁聚落等于没来北竿岛。芹壁聚落号称「马祖地中海」,是马祖列岛中保存马祖传统闽东建筑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芹壁聚落屋舍多为当地花岗石建筑,沿山壁而建,背山面海,依山势呈阶梯状排列,层层相叠、错落有致。芹壁村民早年都以捕鱼虾为生,70年代后渔业没落,居民多外迁谋生,留下的空屋群,就在政府辅导与补助修缮下,蜕变为民宿以及艺文空间等,赋予石头屋群新的生命与风貌。漫步在石头屋的巷弄间,随处都能看见蔚蓝海洋。野花小草点缀的老巷一条条游蛇似地蜿蜒匍匐在斑驳破旧的院落矮墙间。穿过一条羊肠小道,转个弯忽然就是一片小空地,挤身在古老院墙中。曲径通幽,安静得近乎死寂。时间似乎在这里缓慢沉淀。
↓在芹壁村北面澳口中央有一处突起的花岗岩礁石,外型看起来像是一只巨龟静卧在水面上,因此被称为「龟岛」。当地居民则称它为「芹囝」。岩礁的四周海水清澈见底如镜。由海面往聚落望去,村落好似镶嵌于「芹囝」后方山壁上,「芹壁聚落」因此得名。村民说龟岛四周风水极佳,很多传说及信仰都源自龟岛上,龟岛被视为珍宝。
↓塘后沙滩长达数百公尺,是北竿最大沙滩,也是马祖列岛之最。沙滩链接塘岐村与后沃村之间,形成「连岛沙洲」美景。
骑机车就可到了塘后沙滩,就在机场旁。砂粒有如糖粉般细致白晰,当地人又称为糖沙。漫步在沙滩上,感受脚下的细沙柔绵与海水的沁凉。
↓大坵岛位于北竿岛北方,戒严时大坵岛上还有几百位军民,现在只剩几幢残破老厝。岛上建有一条长约五百公尺的步道。岛上动植物生态多样丰富,有海蚀沟、海蚀洞等海蚀地形。步道上除了有军事设施场景,还有野放梅花鹿。
民国七十年代,马祖军方将北竿农业改良场饲养的几十头梅花鹿野放到无人的大坵岛上。部分梅花鹿游回北竿,部分在此生息繁衍,现在大约有一百多头。因为未受人类干扰,岛上梅花鹿四处悠游林间、海边,古昔、甚至步道上
↓梅花鹿有双闪亮的大眼睛,细长的脖子,一岔岔犄角,一对长长耳朵竖起,好像在聆听周遭动静,随时逃离险境。一身赭黄色皮毛上班烂花样有如梅花,点缀在这一片翠绿的林野草原中更增几许浪漫和美丽。偶然,不远处一只小鹿精灵般注视着我,我想靠近它,它又机灵地迅速走开了。目送它远离,瞬间忘却红尘,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鹿与幽人我,自来去啊!?
马祖莒光乡位于马祖列岛的最南边,含东莒与西莒两岛。一般游客逗留东莒时间较长,西莒则较为幽静。东莒和西莒真的很小,东莒 2.64 平方公里,西莒2.38 平方公里。骑车环岛一圈不过半小时多,景点乏善可陈。骑机车当然非常方便,可是地势的高低起伏大,不能骑太快,稍不小心,很容易摔倒受伤。
↓这是西莒青帆聚落,从西莒码头下船,一座依山而建的白色山城即映入眼帘。昔日外商聚集,进行以物换物交易,如今繁华散尽,一派冷清。
↓这是西莒祖庙陈元帅庙,始建于清朝。民国十五年后多次重修。这座威武陈元帅庙是马祖列岛唯一具有「祖庙」地位的庙宇。
据说陈元帅名大戈,生于明末清初,福建长乐县人,生前急公好义,颇受县民爱戴敬重。因不满县令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带领民众数百起义,冲入衙门杀死县令。官兵追捕,陈大戈宁死不屈,自凿破船,溺毙舟底。尸体随波漂流至白犬岛,被村民埋葬于此,立庙祭祀。威武陈元帅庙地处蝙蝠穴,灵验事迹不断。
↓这是西莒绿色隧道,位于青帆村通往西坵村的马路上,是一条长约500公尺榕树林荫大道 (有容路)。道路北侧的榕树因终年东北季风的吹拂,枝桠向南侧倾斜,道路南侧的榕树则因植物的向阳性而向道路的北侧伸展,枝桠共同往道路中心发展,形成一条拱形门般林荫隧道。所以有容路又被称为绿色隧道。一道道阳光,柔柔的,斜斜的,穿过青翠浓郁的树梢隙缝中洒落地面,洒下一片诗情画意。微风送爽,树荫洒下一片清凉,漫步道中,步履轻缓,怡然自得,自拍一张,让美妙一刻成为永恒!
↓田沃聚落为西莒岛上较为热闹的村落。「沃」字是港口的意思,因为多田而得名。田沃聚落曾有港口,繁华一时。聚落曾有多达两百户,如今只剩下二十多户。田沃老街,四通八达的巷子像是树叶的脉络,深入村落其中。午后阳光斜射,我穿梭在这不规则的小径中。虽然田沃聚落中的步道及设施都有经过整理与改善,但老屋却还是缺乏管理及整建。田沃聚落内有着许多石头屋,有的甚至有百年历史,田沃的石头屋都是在地取材,使用了乱石砌工法,搭配福州来的杉木,是非常经典的「闽东式建筑」。不过缺乏保存及整建,大多都闲置或是废弃了。聚落中那些老建筑残破不堪,百年风华,风采褪去。如今大量年轻人口外流,繁荣不在。乌衣巷口夕阳斜,可曾再见王谢堂前燕?
东莒岛上有二处列为国家二级古迹,即东莒灯塔(红毛城灯塔)及大埔石刻。
↓东莒岛灯塔,又名「东犬灯塔」,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朝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开放沿海通商。同治年间为方便辨别福州方位,应英国要求兴建灯塔,东莒岛灯塔因此而来, 1875年完工。塔身为圆形石造,由英国人设计建造。现在虽早已不具备实际的引航功能,但是每晚灯仍亮着。1988年内政部评定东莒岛灯塔为国定古迹。在台闽地区东莒岛灯塔是第一座以花岗石为建材的灯塔。外观漆成雪白色,灯塔的高度约19.5公尺。静静伫立于山巅,在蔚蓝天空及油绿草皮的映衬下,让人顿时有种来到希腊的错觉。
↓大埔石刻的南边崖壁上,刻于明朝万历四十五年(西元1617年),曾被风沙掩埋, 1953年,国军构筑防御工事时意外发现这一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大埔石刻面积约2.78平方公尺,上𫔔刻41字,分七行,每字约为22公分,笔劲有力。石刻上指明的时间是「明神宗万历四十五年五月十五日」。由福建连江人的董应举提字勒石,纪念的是明朝抗倭名将安徽宣城人沈有容在东沙岛上生擒倭寇69人,而明军不伤一卒的英勇事迹。民国五十五年,马防部司令官雷开瑄为防止古迹遭到雨淋日晒,在石刻上方兴建一座仿古凉亭,命名为「怀古亭」,并在旁边立碑,记载石刻的发现经过与时刻。
↓ 这是东莒岛福正聚落,曾经是东莒最繁华的村落,由于渔获渐减、人口外移、驻军减少,渐趋没落,如今空留几幢破败的闽东建筑。形式多为乱石砌,聚落约十户人家,宁馨静谧,别是一番风貌。
↓福正聚落前有个美丽沙滩。这里海水清澈见底,沙粒细软洁白。夏天到东莒,可以忘情的倘佯在沙滩上,少有人干扰。
↓ 东引偏处马祖列岛的东北端,也是台澎金马最北端的领土,是四乡中面积最小的。传说福州东北方海面一夜之间涌现一座无名小岛,这就是东引名称的由来。东引其实是两小岛「东引岛」及「西引岛」相连而成。两座岛屿之间原来还有座小小的中柱岛,后来国军建一座桥将两座岛屿串联起来。前往东引,岛上唯一的交通就是搭大型渡轮「台马之星」从基隆或南竿出发。9月19日早上我从南竿出发,费时约2小时。岛上居民大约一千人左右,其余都是驻守的阿兵哥。
↓东引岛上的小城,不过是两三条高低起伏的小街。白天还有些人走动,华灯初上 ,就变得冷冷清清。物换星移,今世何世?几十年了!国共对峙以来,这里用来激励团结人心的标语依旧醒目地出现在街道边。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上了年纪的人似乎还沉浸在往事的魂萦梦牵中。街头闲坐,望向海边,枯等一圈圈年轮,却难忘西窗剪烛?
↓东引岛灯塔是东引岛上着名的地标,又名东涌灯塔,座落在东引岛东端,是一座十八世纪英国式建筑风格灯塔,完工于1904年。2016年被列为国家三级古迹。1901年,英国一艘双锅炉钢铁船深夜航经东引岛附近海域时,可能视线不佳 ,因触礁而沉没,损失惨重,于是促成东涌灯塔的兴建。塔高14.3公尺,为全台唯一悬崖上的灯塔。因为疫情关系,我去的时候,内部参观不对外开放。
↓一线天是一处耸峭的海蚀沟地形,位在东引岛东侧天王澳的左侧岬角,两岩壁垂直相邻至相接,底宽而身窄,向上延伸至天际,向下垂直入海,因名ㄧ线天。看上去,有如刀劈釜削,自然造物之奇真是鬼斧神工。当海水巨浪卷起围墙般高,然后从一线天狂涌而来,拍击岩石,有如千军万马奔腾,瞬间又诗韵地退潮如暮花飘落柔波。如此反复,恍如我置身在时间隧道中。岩壁上题有「天缝聆涛」四个大字,真是绝妙好辞,生动道出景点的动人之处,是1972年时任参谋总长的赖名汤将军莅临东引巡视时所题。下面第二张照则是下阶梯近距离拍的。
↓这座巍峨壮丽的悬崖在东引岛东侧、天王澳的后方有一座近百公尺高、垂直陡峭的天然海蚀崖,俗称烈女坑。这里相传一个凄美故事。清末年间,闽海一带岛屿时有海盗盘据。有天海盗劫掠东引,岛上一渔民遭海盗杀害,渔民之妻逃到这座海蚀崖,前有险崖后无退路,海盗欲强掳奸淫,渔民之妻宁死不屈,纵身跃下殉节,后人感念其贞烈,因此将之取名为「烈女义坑」。山墙中央有条步道往下伸入海湾就是烈女义坑,沿着山墙中央一条步道可至观景台驻足眺望,气势慑人,向崖底望去令人心生畏惧。
↓安东坑道是一条凿穿二重山的巨大战备坑道,建于1971年,2002年军方发布坑道, 2004年对外开放参观。安东坑道内部全长约300公尺,沿途共有八个孔道,连长室、寝室、会议室、作战室、弹药库、盥洗室、甚至猪舍等一应俱全。这是个浩大工程, 几乎将整座二重山挖空,成为坚不可摧的地下碉堡,最多可容纳整个连进驻。安东坑道每条都通往海边而观测洞口就位在海崖边,成为了观景平台。从观景平台望出,碧海蓝天、奇岩怪石、群鸥飞舞,令人赞叹。
马祖列岛以「妈祖」而得名。在国共对峙的年代,这里担纲保卫台澎的前哨,形塑了极特殊的战地风貌。传统聚落无论建材、风格、功能都迥异于台湾,山城依山傍海,古韵盎然,海景则峥嵘壮丽,令人留连忘返。马祖的地方名产也丰富而多元,老酒、海鲜、糕饼、泡菜……,任君挑选,带着满满回忆,分享亲友你的伴手礼。毅然疫情关系,一般国人还不太方便出国游,那么何不趁此机会多到离岛游?马祖列岛就是最佳的离岛旅游去处,太多的美丽、太多的趣味、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思古幽情………。
文章出处:
六日五夜,自在独游马祖列岛 @ 野鸭子浪迹天涯海角 :: 痞客邦 :: (pixnet.net)
欢迎光临我的旅游博客:感性的 唯美的 知性的 野鸭子浪迹天涯海角
六日五夜,自在独游马祖列岛 @ 野鸭子浪迹天涯海角 :: 痞客邦 :: (pix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