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的圣诞节,因为临时决定上台北,所以只剩下Hostel可以订,但也意外成为了人生中最有趣也最热的圣诞节
(Hello圣诞节27度C对吗?)。Hostel里的一位德国人跟我抱怨,有个澳洲人巨细弥遗地跟他说他接下来的大阪行程该怎么走才会好玩,让他觉得有点困扰。我笑了笑,跟他说:
「Because no plan is the best plan, right?(因为没有计划,才是最棒的计划。对吧?)」他腼腆的笑了笑,点点头。
45天的欧洲之旅,因为时间紧迫跟预算有限的关系,除了提前定好火车与住宿外,其他行程我都没有排。没错,
我只知道哪一天会到达哪个城市、在哪个hostel住几天、哪天离开前往下一个城市,剩下的我什么都不知道。不过,其实在许多背包老手或流浪旅行者眼里,我这样算是计划的多了呢。我父母都是担心很多的人,出发前他们问我:「那妳去某某城市,要去哪些景点啊?」,我一概回答:「我不知道,没有计划。」,接下来我父母的表情各位应该猜想得到。
哎呀,就让人生带领你吧。
Life will find its way.
我记得,在决定这趟欧洲之旅到实际出发日,只有短短五周的时间。 在这五周内,我只做了三件事情:
1. 决定路线,2. 订火车票,3. 订青年酒店。
不过呢,千万不要小看这三件事情,因为光是要决定整个45天的路线跟每个城市要待的时间就够累人了,加上是第一次一个人长途背包旅行,所以在旅游的城市以及住宿地点上我考虑了很久。45天下来,我去了6个国家13个城市,跟网络上其他背包客比起来,这样的天数配上这样的国家城市数绝对不算多。
我不喜欢走马看花的旅行,我想要认真体验当地的生活。所以每个城市我都至少留了24小时的停留时间,最少的应该属德国不来梅,我只待了25小时;最长的是德国柏林,我待了整整8天。其中当然有完全放空没有任何行程的空白休息日,也有走路走到腿快断回hostel直接睡着的筋疲力竭日。以效率而言,我完全是个慵懒的旅人,But who cares,这是我自己的旅行。
在旅途还没开始前,我就像大多数如果没有计划就会恐慌的旅客一样,想查好每个城市的大景点、交通路线、观光行程、美食地图...等等等。可是因为时间不足,所以排完第一站荷兰跟比利时后这些数据我越看越烦燥,索性就不看了。反正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所以就算排好了也可能最后达成不了,而这样只会让赶行程的自己压力更大。而且最后我的驴友还真的出包,最后我们损失了两个白天的时间跟多支出了一些旅费。
并且,在计划行程时,同一个景点的旅游文看超过两篇我就对这个景点麻痺了。例如,我的第一站是阿姆斯特丹,而想当然到了Amsterdam一定要去
I amsterdam拍照,所以光是在查地点、路线、周边行程时我就已经不知道看到这个地标的照片多少次。而等我到了I amsterdam 面前时,我心里只有:「喔,到了。」这样的感觉。
我会看别人的旅游文,主要是看如何抵达该景点,不会完全照着安排路线走。这里真的要
感谢网上各位背包友以及旅游部落客分享的深度旅游好文,这些好文完全是我们这些背包新手的圣经。但如果你是像我一样照片看多就对景点无感的人,那建议除非是很冷门、很难抵达、安全上有疑虑、或者不详细暸解会有旅行难度的地点可以参考详细行程外,试着打造自己的路线吧。
旅行,就是走出自己的路。
别人走过的路、遇到的精彩、碰到的困难、认识的旅人、看见的风景,写在文章中再令人神往、再令人羡慕,我们就算照着路线跟时间走,都不会有一样的经历。在时间的大轴上,每一个事件就只会发生过那么一次,即使只慢1秒,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我在德国法兰克福下班尖峰时段的地铁上认识了一位德国人,他恰好跟我戴着一样的手表,我们还正好要在同一站下车,最后我们畅聊到晚上10点才各自回家。这样的相遇,都是必然的,我们俩个如果没搭上那班车、没坐进那节车厢、喔,如果我们几个月前都没买这只手表,这件事就不会发生。而这件事情,即使我重游法兰克福,也不会再发生了。
旅行,是很Personal的。
欧洲之旅途中,我还是会在Instagram或者Facebook上上传照片写写短篇游记,常常我会收到朋友留言:「哇!妳去了这个地方!妳好好玩,回来我们再问妳攻略!」或者也会有朋友让我把行程详细的写成旅游文章放在网志上。我都是一样的回答:「这些Google一搜不是就很多了吗?别人写的更详细啦~」我觉得,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台湾优质的旅人这么多,背包客栈里面的深度好文这么多,我呀,才粗学浅的,这类文章还是让专业的来吧。我粗枝大叶的个性记不住,也不想记这么多细节,我只想好好的体会旅行的当下,我想分享的是旅行的感触和心情变化,而不是我粗糙不细致的背包路线。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919740
大概到了旅行的1/4阶段,迎来了第一次的独旅低潮期。我那天幸运的分到了单人房,结果往床上一躺,我只觉得寂寞。我才发现,过去的我因为只有独旅过最长一周,所以把独旅看得太过简单,我并没有料想到独旅会有低潮期。而那天之后,我开始写下我在旅途中的心情变化。而这也是为什么,我渐渐的少发游记或者打卡了。
我开始把旅游的重心,放在我个人的感受上,整趟旅程,就是「我」之于这个世界的旅程。
长途且长时间的独旅,是疑惑的、是兴奋的、是寂寞的、是激动的、情绪是复杂的。
可能有那么几天,我觉得神采奕奕,就算一个人出去闯荡游览整天都没问题;可能有那么几天,我觉得寂寞,想认识一些旅人,想听听别人的故事;也有那么几天,我就是个懒鬼,只想睡饱饱起来毫无目的的乱走,或找间咖啡店写明信片或日记。
这些,都是我们表面看似光鲜亮丽精彩可期的独旅者背后会经历到的。
如果硬把别人的行程,套到自己身上,会很痛苦。当旅行的低潮期kick in,预定好的行程将使你无法好好面对且消化你的低潮感。我认为,一趟好的旅行,不是在解任务,而是在享受过程。今天觉得无法前往这个景点,那就算了,改一下行程,可以晚点去,或者明天再去;或者你还是可以坚持前往,但这都是每个旅人的选择。
有些旅人喜欢把行程塞得满满,整趟旅程就像快速练功一样,集越多勋章解越多任务越好;有些旅人喜欢流浪,走到哪里就看到哪里,随遇而安,没有一定要去的地方,看见什么就看见什么。
最好的旅行方式,是那个最适合自己的旅行方式。
你可能尝试了跟团后,发现自己不喜欢被时间追着跑,然后开始自助游;你可能自助游惯了,觉得自己查行程很烦,所以以后选择跟团省下自己动脑的麻烦;你可能觉得流浪旅行很无聊,所以你像有影分身之术一样出现在各大景点;你可能觉得世界之大到处是风景,所以你悠悠哉哉的流浪。
没有哪一种旅行方式是最好的,或是绝对正确的。
常常在网络上看到别人批评独旅的人孤僻没朋友不懂危险,或者批评跟团的人不懂享受没有自由。WHO CARES? It's not your trip。只要当下旅行的人享受而且喜欢他的旅行,有何不可?每一趟旅程,都是私人的,作为外人的我们没有资格批评。我们可以对客观的事情(交通方式、费用、安全)给予其他旅人一些建议或提醒,但不要把我们自己的喜好加诸在别人身上。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919740
每个旅人,都要经历过那个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时期。
一开始也许艰辛、也许徬徨、也许无助、也许满腹疑惑,但没关系,我们有Google大神跟背包客栈,我们可以搜集数据、看看别人的建议,然后慢慢拼凑出自己的旅程。
我第一次的背包之旅,绝不完美。要我回头看,还是有可以修正的地方。可是正因为是我的第一次,所以这趟旅程教会了我好多事情。至少,我认为自己的旅途要自己走出来,即使别人给了再多意见,有很多东西、很多事情、很多感受,我都要自己去消化。
Get lost, and you will get stronger.
祝 各位旅人,一路平安,旅途愉快。
博客图文版:
http://www.iamlindsaywang.com/2017/04/find-your-own-journe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