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 注册 登录
其他

朝圣之路|装备篇

22 3 26269
theroadtaken
#1
旧 2019-03-03, 13:27
对于想要走西班牙朝圣之路的朝圣者而言,出发前最大的挑战大概就是打包行李。一方面,朝圣之路历时一个月有多,打包行李时需要照顾到一个月的需要,预想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另一方面,朝圣之路是一趟徒步旅行,所有行李都需要背在身上,打包了多少东西,身体就要承受多少重量,一不小心带了过多行李,可能就会妨碍到自己走路。以下根据个人经验整理了一个行李清单。我是女生,走的路线是北方之路及原始之路,时间为2018年7月初至8月初。但先此声明,我既没有登山经验,又没有徒步旅行经验,以下只是一个不专业的装备分享,不过我想可能适合同样没经验的入门者阅读。



行李清单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248276

行李当中还有一些很琐碎的东西,因为不重要而且随时可以丢掉,所以没有加到清单上。又,加了括号的都是可加可减的物品。按分类写了一些备忘供参考:

背包
所用的背包是Osprey Farpoint 40,以往用来背包旅行的;因为不想花钱,所以没有特地买一个登山背包。它的开口设计在前方,而非像一般登山背包一样在上方,让它(只)能够像行李箱一样打开。走了朝圣之路几天,就会发现这样的设计虽然方便背包旅行,但对于徒步旅行而言非常麻烦,因为在路上想要取东西的话,都一定要将背包平躺在地上,然后整个打开才能取得东西。只是我在出发前没有想到这一点,能够重来的话,我应该会乖乖的买一个专为徒步旅行而设的背包。



做数据搜集时发现,大家都建议背包重量最好是自己体重的十分之一,于是我一边反复的提醒自己「只能带5公斤的东西、只能带5公斤的东西」,一边小心翼翼的整理行李。出发后头几天我还嫌背包重,走着走着也忍不住停下来,把某些能够舍弃的东西拿出来丢掉,直至丢无可丢。后来身体适应了我就没再去介意背包的重量。一直以为自己的背包应该不算太重,顶多6至7公斤吧。在最后一站Muxia的旅舍看到有电子磅,好奇拿了背包去量了量,才发现我的恒常行李连粮食重10公斤。10公斤。我差点以为自己看错。那时候我还没盛水,盛了以后应该就重11.5公斤吧。所以结论是,「十分之一」只是一个理想,一个用来提醒自己不要带太多的目标。个人认为只要重量是自己能够负担的就可以。不少人的背包都比自己体重的十分之一重,例如捷克朋友的重12公斤,墨西哥朋友的重16公斤,而他们的步速都比我快。当然要达成理想也不是不可能的;丹麦朋友的就只有6至7公斤,不过他已经是第三次走朝圣之路了,practice makes perfect吧。

个人护理
洗发精、沐浴乳:带了旅行装的,两三个礼拜就用完。超市一般没有售卖旅行装,但通常我去完超市就归心似箭,往往忘了到其他地方寻找旅行装,以致有好几天都没得用。建议可用肥皂取代洗发精及沐浴乳,既可洗澡又可洗衣服,够实用。(或者可以索性不用;那时候问了好几个人借沐浴乳,他们都说他们没有,才发现不用的大有人在。有些人更是从小到大都不用沐浴乳的。好大的文化冲击。我自己还是会用啦。)

快干毛巾:带了一大一小。网民说大一点的毛巾可以在一些无遮掩的浴室充当浴帘,但后来你就会发现,无遮掩的浴室根本不会有地方给你挂毛巾,不过能够包裹身体的大毛巾还是实用的;天真的以为自己走路的时候需要用到小的来擦汗,最后当然完全没用过,任由汗水挥洒。

洗面乳:很重要,当你每天都往脸上涂防晒的时候。

面霜:保湿很重要,当你的脸被太阳干煎了一整天后。

护唇膏:用不超过五次,因为懒。

凡士林:有朝圣者说每天早上出门前在脚上涂凡士林会走得舒服一点,而且减低长水泡的机会。我只在长茧后才涂一涂,因为懒,幸好没有长什么水泡。

消炎镇痛药:很有用!!带了安美露,但按摩肌肉的时候觉得膏状的应该比液体更胜一筹,所以建议买膏状的。

蚊虫药:没有带防蚊虫的药但带了止痕痒的,有用。

卫生棉:带了一包。旅途上的第二次生理期提早了起码一两个礼拜,杀我一个措手不及。卫生棉在第二次生理期的第三天就用完,刚好星期天超市都没开,刚好下一天经过和停留的地方都很荒芜,只好向人借。两天后终于在超市买到新一包,只是生理期已经差不多要完了。结论是,要未雨绸缪。


因为以往都不做运动不爬山,所以没有相关的衣物。像我一样的新手可以考虑去逛迪卡侬,价格平民而且什么都有,我的快干T恤、登山裤、登山鞋、登山袜、头巾都是在那里买的。走在路上你就会发现有八成人都在用迪卡侬的产品,除了衣物还有背包和行山杖。建议可以为自己的物品加上一些标记作识别之用。有次和其他朝圣者一起用洗衣机洗好衣服后,才发现有好几双款式相同但属于不同人的登山袜,幸好尺码不一才没有搞混。也有无数次在庇护所放行山杖的地方看到好多枝相同的。(不过其实搞混了问题也不大,既然都一样的话。)

登山/运动裤:带了一条2合1登山裤、一条登山长裤、一条运动紧身裤。想防晒防虫才带长裤,但长裤实在太闷热,只穿了一两次就沦为睡裤。至于2合1登山裤,第三天在Deba用完洗衣机及干衣机后就发现其中一条裤管不见了,顺理成章变成一条登山短裤,与运动紧身裤交替穿着。建议不用特地买登山裤,普通运动短裤就可,而且体积较小不会太占背包空间;路上很多人都是随便穿的,甚至有人穿裙子。裤的长度最好差不多,tan line才不会过分奇怪。(因为登山短裤是及膝的,而运动紧身裤是九分的,现在我脚上有三截颜色。)另外可以考虑只带两条裤。一条走路用,一条作后备、睡觉用,刚刚好。

登山鞋:事前找了很多数据,很多人只是强调鞋子要舒服、适合自己的,没有特别推介什么款式。本来觉得买大牌子的登山鞋准没错,但逛了几家专门店,还是乖乖的回到迪卡侬,因为预算有限。事前不清楚路况,随便选择了迪卡侬比较专业的那堆登山鞋中,最便宜的那一款。试穿走了几步觉得还不错,就买了。也有试穿几款比较贵但防水的,感觉不太透气,有点闷热。路上穿专业登山鞋的朝圣者不多,很多都只是穿跑鞋、健行鞋,有的甚至只穿凉鞋。所以真的,要舒服、适合自己的就好。只能说的是,北方之路和原始之路很多满布泥泞的山路,高筒防水的鞋子可能比较好。(但防水的会没那么透气,自行取舍吧。)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248276

登山袜:好的袜子很重要,曾经试过因为登山袜还未干,穿了后备的普通运动袜子,然后就生水泡了。登山袜也是在迪卡侬买的,路上很多人都穿同一款哈哈。本来带了两双,每天洗,交替使用。后来连续下了几天雨,实在来不及干,刚好经过有迪卡侬的城市,又多买了两双。

凉鞋:在网络上看到有人说,北方之路很少人会直接穿人字拖外出,为免成为异类就带了凉鞋。后来才发现几乎全部人到庇护所后都会换上人字拖啊。如果要带凉鞋就带登山凉鞋吧,在庇护所可以穿,万一下雨也可以穿来走路。

Gore-Tex外套:清晨/傍晚冷的时候作外套用,下雨的时候作雨衣用。不过雨太大的时候穿了Gore-Tex外套还是会全身湿透,建议还是使用登山斗篷雨衣。德国朋友用了登山斗篷雨衣后,身体滴水不沾,我羡慕得很。

薄羽绒:在下大雨全身湿透去酒吧避雨时穿过一次,因为实在太冷。只能说需要的时候还是挺有用的,但不带也可。

普通T恤:作睡衣用。

电子用品
相机:相机型号是SONY a6000,镜头是SEL2470z。在路上其实很少用相机,因为一直在走路,不会把相机挂在颈上,除非真的遇到很美的景色,才会特地把相机从背包中拿出来。大多时间用身上的iPhone 6拍照。

行动电源:很重要。有些庇护所没有电源插座,有些就算有,也不足以供应予所有朝圣者使用。很多个晚上我都是以行动电源充满手机。

转插器:很重要,多带几个。

GoPro:出发后才发现没有带GoPro的充电线......所以没多用。

手电筒:以为重要。最后需要光源的时候都是直接用手机的闪光灯,没有用过手电筒。


耳塞:必须品,因为庇护所每天晚上都会上演一场鼻鼾交响乐。当然有时耳塞也未必能完全抵挡震耳欲聋的鼻鼾声,只是可以的话就买质量较好的吧,以及多带几个,因为这东西很容易就会弄丢。

眼罩:睡的时候可能天还未黑,或者房间还未关灯。会因为光源而睡不着的记得带眼罩。

睡袋:很重要。有些庇护所会发床单和枕头套,不过都是和酒店浴帽一样的材质。有些庇护所什么都没有,有些又会有毯子。为了卫生/保护/ 舒适,还是得自备睡袋。带了一个应付摄氏十几度的睡袋,试过热到醒过来,又试过夜里觉得冷,不过觉得是最合适的选择了。

喷雾式酒精:网民说可以带去喷床垫,预防床虫。我出发前没买到,幸运地没有遇过床虫。不过北方之路床虫的情况本来就没有法国之路的严重。

大垃圾袋:网民说每天到庇护所后可以用大垃圾袋装住背包,以防隐藏在庇护所的床虫跳进去。我也没有准备到。

重要
提款卡、现金:出发前身上大约有二百欧,用完才提钱。不要待没钱才去找提款机,因为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提款机。我没有特别记帐,整个旅程大概花了九百欧左右吧。

其他
行山杖:出发后第三日就受不了,跑去购入一枝行山杖。北方之路及原始之路都是以山路为主,行山杖很有帮助。我因为舍不得花钱,所以只买了一枝,好像是8欧左右。

水瓶:一直都在用从超市买的胶水瓶,网民说比较轻身。本来以为会喝到很多水,所以有1个1L的、2个500mL的,后来发现自己很少喝水(不良示范),于是只保留了1L那个。虽然路上不一定有水源,但我没有出现过缺水的情况。自来水可以饮用,我有时也会到餐厅的洗手间装水。

随身小包:方便在庇护所安顿以后,到城里闲逛时用来装东西。

晒衣夹:衣服来不及干,可以用晒衣夹夹在背包上,边走路边晾干衣服。见其他人用别针扣着衣服,好像也不错,因为更牢固。捷克朋友曾经在路上弄丢了用晒衣夹夹住的衣服,特地走回头路去找,幸好最后找到了。

密实袋:总会有用的。

可折叠衣架:可有可无。

密码锁:基于安全考虑就带了,觉得在庇护所时锁上背包比较安全。最后没有锁过,不知为什么很放心,不过重要物品(钱包、手机、护照)都贴身携带。

按摩球:网民说有用,于是到迪卡侬买了一个。最后嫌麻烦就没多用,直接用手按摩罢。

文章链接:https://theroadtakenbylky.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23.html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he-road-taken-572889683129416/
此帖于 2019-03-31 23:46 被 theroadtaken 编辑。
感谢 22
26269 次查看
wp640
#2
旧 2019-03-05, 15:50
很详细,多谢分享!
zean
#3
旧 2019-03-06, 18:46
讲不好听的没经验的人说自己的经验可以给没经验的人参考 这逻辑是有甚么问题?? 相信网络上的信息比这个有参考价值的多了
Achernar
#4
旧 2019-06-03, 12:40
引用:
作者: zean (原帖)
讲不好听的没经验的人说自己的经验可以给没经验的人参考 这逻辑是有甚么问题?? 相信网络上的信息比这个有参考价值的多了
原PO是说走之前没有额外的经验,Z大的阅读能力要加强 =_=!

谢谢T大详细的分享,我很喜欢内心话的部分。想请教一下关于「转插器」,是指一转多的分接插头吗,想请问你是从台湾待过去(台制两条平行线)、还是在当地买的(欧制圆洞)?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