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我「山西忻州 ∣ 晋北锁钥、杂碎的故乡」文里,2020年10月初的大陆国庆节,我休息了几天,就近在忻州市忻府区(市中心区)逛了一下,文末还留下了「我很满意,今天古城完结,而我的忻州未了」几句。
接下来的10月底,因为我的公司销售主管表现出色,技术主管超频演出,所以新厂的产品两阶段认证顺利通过,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订单就会井喷式的上量,为了这样快乐而痛苦的预期,也恰好迟迟不来的另一个合资方终于来到,我抽身安排了返台假,计算好在休假加上重重的隔离之后,回来继续努力。
也算料事如神,回来山西后订单已经上量,生产也不意外的零零落落、惨不忍睹。这些事儿无关主题,也不好在这里交代太清楚,就略略吧,反正运气很不错,求什么有什么,顺利迎来一个一日无休的过年。年过完了,这份工作就毕业了,我想得规划个毕业旅行,否则,来这儿一个半年头,哪儿都没去过,还说自己是个旅行的咖,说不过。
由于疫情的影响,2021年春运期间跨省移动是非常的麻烦的,在很多地方核酸检测在移动的前、中、后3次是基本消费,到点之后自主隔离是一般要求,至于行程码则成了民生必需品,公众场所进进出出都得拿出来把玩一下。尤其以一个非大陆人的身份移动,那更加是限制重重;而按照国务院颁布,春运得到2021/3/8才结束,春运结束前都得这么麻烦。如果过去一个月待过疫区的人,那就请老老实实在家待着,方便面跟速冻食品吃好吃满,别出来瞎窜添乱。
元宵节是上班日,我请了天假,规划了一个三天两夜的毕业旅行。用自驾避开群众,以荒郊野外来保持安全社交距离,至于戴口罩,就当是穿内衣了吧,没在私密的地方是绝不脱下!
走,我带你们去看黄河、逛窑洞、钻大院儿,感受中国北方乡下的元宵;不再感慨于茫茫人海中不愉快却寻常的种种,真实的世界真的有好多好美好美的一面。过不去的总是会过去,每个人都有有很多不得已的苦衷。
以忻州为中心,画一个400km的圆圈圈,行程计划就浮出来了。因为书读得少,所以在选择地点这方面总是没有太多的困扰。毕业旅行规划往南走,中国实在太大,三天,这样划很刚好。
Schedule:
Day 1(2021/2/26,周五):忻州=>李家山村=>碛口古镇
stay碛口古镇:自顺成客栈(firmed),inside古镇,百年古建物。
Day2(2021/2/27,周六):碛口古镇
=>杏花村
=>平遥古城
stay平遥古城:平遥红灯笼文化客栈
Day 3(2021/2/28,周日):平遥古城
=>王家大院
=>乔家大院è忻州
Day 1(2021/2/26,周五):忻州=>李家山村=>碛口古镇
早晨09:30出发,下午3点钟左右就到了碛口古镇,碛口古镇是主要目标,也是今晚住宿的地方,而李家山村就挨着碛口古镇,3点半到。
高速路途中经过一个我已经记不得也不想记得的休息站,正好也到了午餐时间,就下去上个厕所顺便吃个饭。这荒郊野外的,车没几辆,规划卖热食的地方都上了锁,只剩下一个小小的便利店在营业着。我们心里想,旅行吃方便面也相当的对味,能增添许多正在旅行着的感觉,那就决定在这儿吃个方便面吧!走进去,一个阿姨看着店,架子上的东西所剩无几,阿姨很健谈呐,都不需要问她太多问题,就只是问了一下她碛口古镇,她就噼里啪啦自顾自的说个没完。大意上是这样,碛口古镇撒都没有,没什么好看,就是些窑洞,骑骑骆驼,坐坐船,都是些闲人去窜。碛口古镇她也去窜过,不会想再去啦,城里还比较好玩,你们有钱人、闲人,才爱去那里窜…。她其实人很好啦,就是不会聊天。
下了高速走「
离碛线」沿着「
湫水河」往碛口古镇方向,进碛口镇的主要道路上设有防疫检查站。登记好数据,过了防疫检查站,发现停车的地方是一家羊杂汤店,进去暖呼呼的来上一碗。是的,怎么可能只有点羊杂汤,要这样都不像是有钱的闲人了…。凉菜酸爽,羊杂汤看起来红油不多却意外的辣,冷的红烧猪蹄Q弹,总结,一般般。
附带一提,据可靠消息来源指出,山西的老陈醋属于中国两大名醋之一,拥有广泛的支持者,完全不输给镇江醋。我的评价是,山西的老陈醋有一种镇江醋没有的香,我个人偏爱山西这种。(至于老陈是谁?我还没有考究出来…)
吃喝得心暖暖的,继续驱车往前挺进,走了一小段路以后,越来越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儿。啊!这里的房子上楼的楼梯都不在室内,而在室外!慢慢的仔细的观察,这里马路边上新造的房屋大多是两层楼的建筑,往二楼的楼梯呢,不论是造在屋子的前方或后方,一律设在户外。楼梯一般做2到3个转折而上,大多设有栏杆,少数加有顶棚屏蔽,最意外的是竟然有不少楼梯连栏杆都没有!!这北方冬季天寒地冻的,如果在一楼喝了点儿酒,茫茫的上二楼睡觉;又或者半夜三更突然有事儿急着下楼…,哎呀,太恐怖,不敢再想了。
山西省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与碛口古镇同属碛口镇,位于碛口古镇南3公里左右(这一段文本读起来好累…)。现在马路修得很好了,开车可以直上李家山村村口的停车场,在停车场边上就可以远眺黄河一小段。
村子在山坳里依着山坡错落,大多为窑洞或者半结合着窑洞的房屋,为了观光,村子里也规划了几条以砖块铺得好好的主路,方便游客们行走、参观。然而不同于一般观光景点的是,这里传统的民居生活还保持着。

许多家户门前都还有石磨,看着挺干净,不确定是不是还在使用,也可能是持续在使用中,只不过这不是个磨谷粉的季节。

私闯民宅是背包客必须要做的事情,门口没人就先探头进去再说,接着以低声下气的姿态求参观,如果不受欢迎再知难而退。通常长得奇怪一点儿的人都会受到欢迎的,有时候还能意外的蹭吃蹭喝一番。进来的这个宅院分上下两层,各有各的宅门,但中间有一个小台阶可以循着上下。李家山村顾名思义就是个山村,窑洞依着山坳里的斜坡建造,高高低低错落穿插;我家一楼可能是你家的屋顶,然后打开前门是道路,打开后门又是道路这样~。

廊下有个独坐的老阿北,感觉他在午后阳光的轻抚下似乎是享受的,毕竟还有那么多私闯民宅的游客作陪。

老人的脸上刻画着岁月的皱褶,面对我的镜头,他没有什么不悦,感觉这个年纪的他经历的太多,已经淡然一切。

我们反骨的走离主路,打算爬上尘土飞扬的山丘去看一处颓圮的窑洞;那些因为时代变迁而人去窑空,以及接续而来的破败,看起来还来不及因为发展观光而被粉饰太平。走上土路,对面山头的窑洞颇吸引人注目,但是观察了一会儿,找不着这山望着那山的链接。或许有时候人就是这样,我们能看得见彼此是这样的靠近,却…。

这座窑洞,堆了高过围墙的柴火,颜色艳红的春联,说明了还有人在这里生活。举起镜头的时候,门前有个老阿北探头,一看到镜头就身手敏捷的消失在门后。宅院后方看不到路的土坡,就是我们我们挖掘历史的坦途。
![]()
风有点儿大,其实缓缓地走着是会感觉冷的,然而爬上这一段土路,额头还是冒出了一些汗珠。走过荒烟蔓草,我们的目标已然来到。猜想这应该是一个家族,最前头的一户应该是辈分比较高的一户,窑洞门口也因为用上了石砖而得以保持得比较完整,后面的几户明显的洞口小了些,也坍塌的更严重一些。墙上可以看得见拆除了的电表,或许这家族迁出也不太长的时间。
![]()
窑洞里头还看得出清楚的布局,有炕、有炉灶、有井,生活或许比较简单,又甚至是有些艰难,但人生存的毅力让窑洞里一应俱全。
![]()
走土坡循原路而下,强风往山坳吹,走在前头的人踢土,走在后头的人得吃砂。刚刚上来时出了汗,冷风一吹突然觉得有点儿心寒。
走不同一条路回停车场,经过一处看起来比较新颖,维护得比较好的建筑,哎呀,这可是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宋士操工作室写生写生基地。据说李家山村的美,是很多学校艺术科系培养学生的户外教学据点,许多爱画画的人会来到这里写生,同时,这也是摄影爱好者向往的地方。
![]()
拾级而上,石头墙内的窑洞木门已经损坏,没有人居住,但是主人家还是在门口贴了春联。这里若下起雪,应该也会很美。一个礼拜前查好的天气预测降雪机率是很高的,无奈,天气就像脾气,说迟来就迟来。
![]()
靠近停车场的地方,这户人家在这个角度看很美,若果有个美丽的姑娘能入镜斜依在石墙边上,这张照片一定会很好看。
![]()
天色渐晚,民宿屋顶的烟囱开始冒出炊烟,不知道给谁做饭,做的什么饭?反正看在眼里,心里感觉香。
![]()
停车场回望,李家山村又是另一个模样。远处山头就像是梯田一样,种植等待着春天的枣树。对了,红枣可是碛口的名产呢,名字还挺好听,叫碛口红。
![]()
停车场出现一个穿着很接地气的老阿北,猜猜他是谁?他可是咱李家山村的导览员!
![]()
来的时候是先经过碛口古镇,礼拜五的元宵节是上班日不放假,原本预测人不会多,适合闲人乱窜,然而这个远离城镇的遗世珍珠,车潮竟然远远超出我的想象。由于古镇停车场纳不下那么多车,车就一路堵出来到了联外道路上,又因为景区没有管制路边违规停车,好些地方连会车都有困难,一动也不动的堵了好久才开上通往李家山村唯一的道路-碛口桥。其实马路边上的电线杆上都立了「禁止停车 拍照上网」的招牌呢!我想外地来的游客可能都是这么想的吧,停车没事,只要不拍照、不上网就行...!
我心里继续盘算,非假日应该都是就近当日往返的旅客多,过夜的闲人少,等我们从李家山村下来,天色渐渐晚了,人潮也应该散去,而这次,总算是让我算对了,我们悠闲的享受到一个黄河边上古镇的美丽夕阳。
客栈是古镇上知名的古建筑,1876年建,现在是保护建筑。客栈就在黑龙庙脚下,紧邻古镇的主要街道,出来闲逛或者觅食都很方便。老板人挺好,电话问他我们到了,该怎么走?他很快的出来到外面马路上,认到我们的车,领我们进到在地人才懂的优越停车位,停好了车还要帮我们拿行李。
![]()
客栈确实古色古香,check in也不疾不徐的简单,虽然设施简陋了一些,但是完全就是我所期待的那样。如果搞成城里高级酒店的内装,我可能会觉得我选错了地方,白来了一趟。看着墙上干枯的滕蔓,我想这里的夏天应该也是绿意盎然。
![]()
顺着右边角落的小阶梯,穿过一个小门就是站在一楼看不见的二楼,也有客房。站在阳台可以看见许多建筑的屋顶,不过不美,有点儿乱,咱们就看看蓝天留下美好的想象。
![]()
冲了杯咖啡解解馋,稍作休息后请教老板这古镇该怎么窜?说了黑龙庙必须去,登高可以鸟瞰整个古镇,看湫水河导入黄河的地方,还有那九曲黄河第一湾。顺着客栈的小巷往上走,很快就上到了黑龙庙庙口,庙口有些小贩卖着手工特色艺品。阳光的角度低斜,透过正门照射进主殿的光影很漂亮。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56804
![]()
登上二楼,廊道往前看,戏台后方就是夕阳的方向,中央的门拱就是进来的地方。照片中戏台的左手边是钟楼,右手边是鼓楼;一个看湫水河跟黄河交汇,一个看九曲黄河第一湾。
![]()
钟楼跟鼓楼中间有个廊道相通,窗花上糊的纸已经残破,随着风翩翩的响着,就像前些日子的心境一样。透望出去那水势湍急的河道,就是湫水河导入黄河的地方。左边是湫先生,右边是黄先生,他们说话的声音隐约,今天不像吵架,更像是聊天。
![]()
古楼望出去,那个拐就是九曲黄河第一湾,还真弯…。由远而近就是黄河水流的方向。
![]()
古镇就是由河湾这一端,顺着黄河一直往湫水河畔延伸过来。
![]()
在明、清至民国时期,黄河水运是中国北方的主要运输途径。黄河在湫水河导入的地方,因为湫水河带来大量的黄土泥沙,造成河道淤积、河面变窄,水势变得过于湍急;同时下游500多米的河道遍布礁石,两个原因加成起来,以至于太过危险,无法行船。而「碛」就是礁石的意思,船运到了碛口,就得停靠上岸改走陆运。
碛口西接陕、甘、宁、蒙,东连太原、京、津,因为上述原因,碛口成为黄河北干水运航道的中转站,是当时中国北方连接东西的经济、文的枢纽,所以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称号。明清时期,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地由河运而来,到碛口后,转陆路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京、津、汉口等地,回程时,再把当地的物资经碛口转运到西北,极盛时期,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只有100~200艘,各类商铺、旅店等300多家,还设有票号等金融机构保障交易收支,确确实实的繁华过几个世代。
![]()
看过黄河的夕阳,反一般游客会去的商店街而行,由黑龙庙后方下行进入寻常百姓的村庄。房子大多还有人住着,维持比较传统的生活方式,没有因为观光而变得商业化,多余的装饰及门面装修也不存在。
![]()
即使古镇的商业已经没落,但是从河滨建筑的门面以及格局,隐约还是可以想见当年的繁华。
![]()
不是我自己搞浪漫,瞎说、瞎幻想,你看看这卫生间,用石砖砌得这么讲究,城市边缘的大排档都还只有两片木板一个坑呢!
![]()
取道不知名小巷,顺着缓缓下降的斜坡往黄河边上走,建筑并联相接、高低有致,门拱上的春联迎风扬起,映着蓝天、白云。春联、风、蓝天、白云,这几个元素再普通平常不过,但放在此时、此刻、此地,心不一样,景也美得很不一样。
![]()
古镇里里有好几条小巷道穿过房屋的底下,两边高耸的石砌围墙只留给石板路上的旅人片面的天空,这样的场景,在欧洲许多城堡也见过。巷道里穿梭,时而幽暗、时而明亮,高墙有点压迫感,洞口的光线又让人感觉有点希望。复杂的并不是环境…。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56804
锈迹斑斑的铁门虽然是现代的产物,但是仿古的向扣可是一点都没有马虎,祝愿2021年的世界,四季平安。
![]()
这家人的门口堆起了柴火,虽然不知道是干什么用,但是很直觉的认为,一定与正月十五的今天有关。这户人家还比较特别的是,春联贴得特别浮夸。我们在李家山村就发现,有绿色、黄色的对联,在这里也是,具体代表着什么样的意涵呢?我们特别百度了一下,部分还比较传统的地区,如果家中有老人去世,会采用贴不同颜色春联的方式进行守丧。第一年白色,第二年绿色,第三年黄色,第四年才可以恢复红色,所以白、绿、黄三色春联又被称为「孝联」。但是可能也不是那么绝对就是了。
![]()
这条小巷的墙上嵌着等距密集的圆环,穿电线、摆水管?不合理呀,这实实在在的嵌在古建筑的结构里面,古时候没有电、自来水这种东西。猜猜这是撒呢?
![]()
前面提到,黄河北干到了碛口河运就必须转陆运,想想以当时一天100~200艘船的盛况,那可得多少牲口来驮运货物啊?而这些环就是用来栓骡、马、骆驼用的。
再往下走,一户人家的正门古老而大气,春联也贴得很喜气,天色暗了,阿姨正好出来关门,画龙点睛!这画面拿来喂相机最好不过。
![]()
镖局,票号的最佳拍档,有票号就得有镖局。古时候,陆运途中山回路转,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多得是,想必响马也没少过。有人赚钱、有人骗钱、有人偷钱、有人抢钱、有人靠保住别人的钱赚钱、有人靠抢别人骗来的钱赚钱…,从古至今,从这个角度看,世界其实也没什么改变。
![]()
这家客栈正面的装饰,不是耀眼的大红颜色,照映着古墙、蓝天,美丽而不俗艳,温柔而不刺眼。
![]()
这里贴春联真的是贴得很到位,但是按道理对联都是贴在门上是吧?那这墙上这幅小对联是在贴个撒?这若是不够细心、不够聪明的人是察觉不到的!照片儿西南方有个小铁门儿不是?有门,必须得贴,铁栏杆贴不上,那就贴墙上。
![]()
没有货可以驮了现在,都驼人了!虽然是这样,但是有这样的动物在这里移动,让我更容易在脑海里重现当时繁忙的景象。
![]()
黑龙庙山脚下的停车场边上,有一串大排档,我们决定不上饭馆。其实我个人觉得旅游的时候,大菜不如小吃。忘了要喂相机吃饭了,现在想想都吃了什么?羊杂、粉丝汤、米线?还有撒?
吃过晚饭回到客栈,才8点半。静默的古城宅院,间歇着忽远忽近的短促的烟火,心慌,我的自律神经失调的毛病又犯。一个人,穿上衣服,赶紧出来。
入夜的黑龙庙还在照看着底下的苍生百姓,搞了亮化以后,山上山下夜里相互辉映。对面的山头烟火放得比较起劲,我坐在面前的崖边待了会儿,烟火消停了,才往游客中心的方向去。不走主路,穿梭靠山的小径,看看古镇元宵的夜晚,是什么样的万种风情。
![]()
这户人家挺有意思,简单在门口及屋簷下挂几个灯笼就营造出与众不同的阴森气氛,其实实景是非常迷人、好看的啦,就是头上只有月光,一个人站在那儿有点毛毛的。
![]()
前面有一户人家的门前篝火开始了,大老远就能看见窜上来的熊熊火光,过去瞧瞧,看能不能为我的好奇心找到答案。
![]()
一老一少在看着火堆,我先寒暄两句套个近乎,然后请教这门前篝火的典故。「不知道!就是习俗!」好的,干脆!那咱们就闲聊瞎扯吧。我们南方家乡那里就是放天灯、打灯笼、举火把,至于烟火跟灯会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能给二位拍照吗?「行行!」那,谢谢,再见。
![]()
聊天时站得离火堆太近,喷飞的火花飘到了眼里,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掉,往下掉,还疼吗?疼。
走着走着又是两处篝火,这人这么多该有几个知道典故吧?最终是是,问了这两堆的人,答案都跟上面那个阿北一样。我百度了一下,其实元宵节门前篝火很多地方都有,江西、甘肃…等等,但是具体什么意涵,说不清楚。有一处我觉得还比较特别的是,它们张开淡蓝色的天灯,直接扔到火堆里烧。
![]()
反方向再往河湾的方向走,说不出原因的想把这个古镇走透,穿过阴暗的巷弄,一个人的踽踽独行。今天的月色很美,真的很美!我老了,还有真性情。
![]()
客栈还有门禁,跟宿舍一样不是...?还没能走到底就往回赶,免得老板睡熟了麻烦。老板,麻烦您下个床,穿个衣,给我开一下门。
Day 2(2021/2/27,周六):碛口古镇=>杏花村=>平遥古城
8点半出门吃早饭,这里宛若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我昨夜查了「饿了吗」,sorry,out of service.「美团」总该有点儿信息吧?Sorry,out of service. 商店街上什么都没有,那么就往昨夜的大排档碰碰运气。远远地就看见了蒸汽,再走近一点,店家男女吆喝声犀利,感觉不进去吃都有点对不起。包子、馄饨、羊杂汤,暖!
该回客栈check out,往牧童遥指的方向移动。不会再见了,我美丽的九曲黄河第一镇。
![]()
下了高速已经到午饭时间,调换了一下行程顺序,先到贾家庄吃东西,再到杏花村。安排贾家庄无关美景、无关历史,纯粹就是为了在小吃街吃午饭而来。停好车,停车场有点儿空,摸进游客中心也没有人,售票的恐龙灯会感觉也很坑,不会吧?!心里有点不踏实了…。总算拐到了贾街,既来之则安之,先进去再说。
![]()
怪怪,那么多人从哪里冒出来的?看来我们进来的方向是外行人才走的,差点把我吓坏。
![]()
吃完羊血,好吃,这个评价很高!再吃手撕兔肉,呃..,兔兔这么可爱,为什么要吃它?好吧,我承认,兔兔也好吃。
![]()
左边是烤包子,素的好吃,肉的不行。素的包韭菜,很香,相较于最近股市的割韭菜行情也很应景,至于肉包之包的撒?我都没吃出来。右边那个我不说你也知道了,可爱的兔兔。
![]()
牛筋,软、Q,还行。老板娘有点害羞,要给她拍照她就低头假装很卖力工作的样子,旁边都还叠那么高,唬谁呢?!
![]()
我蛮喜欢吃各个种类的腊肉,这个外观看着像烟熏腊肉,但是不知道是不是一个东西。没有能力尝试了,我饱了已经是。
![]()
吃饱喝足了,寻找杏花村去。其实本来也没把杏花村当成重点,规划的时候也没有找到比较吸引人一去的信息,就都是在打汾酒招牌的,只不过是因为它在碛口古镇往平遥古城的路上,顺便而已。
其实下交流道之前心就有点儿凉了,看着那么一大片大规模的新建古城,不考究、不用心,那么,这个地方大概也就那样了。到了目的地门口,进或者不进?我们果断的放弃。
平遥古城,其实不是我特别想玩的地方,只是这个地方名气大,我给它应该有的尊重。果然它也没有让我失望,尊重就行了。
汽车不能进城,客栈的老板说离北门近,大约400多公尺。我们在北门外的停车场停好车,拎着行李进城。口罩、行程码、体温检测,一个都不能省。北门进来,主路正好在修缮埋水、气管线,不大好走。我走着走着才惊觉,刚刚怎么一点点拍平遥城门的欲望都没有,就这么无视的走进来了,哈哈。
天气阴阴的,气温冷冷的,但是约好的雪小姐脾气不好捉摸,又爽约了。找到了今天落脚的地方,红灯笼文化客栈,跟我想象中大致上吻合,我觉得很棒,就是那种有钱的闲人才会来窜的样子…。不不不,很便宜实惠的。老板娘人很好,很亲切,前一天就来电话问候,到了客栈也都是无微不至。Check in就有点不顺利了,台湾人的身份在公安的系统上不能登录信息,应该是在疫情严控期间,系统把境外人士的登录选项卡住了,店主打过几个电话联系以后,终于还是入住成功。
办手续的男生态度不大好,本来想上去Trip.com给他个差评,但是,其实整个住宿体验我感觉还是蛮好的,就不伤和气了,写游记时小提一下就行。
老板娘拿出笔跟地图,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古城,指点怎么吃、怎么逛。踩着施工中的土路出来到热闹呼呼的西大街上,左拐一小段就能遇见食物最多的南大街。
平遥古城是中国以整座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唯二两座城其中之一,这也就意味着这座城大部分都是原汁原味。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距今2700年,明代扩建。老板娘说这是乌龟的形状,南门是头,然后手、脚、尾巴…等等,我个人是觉得有点牵强。
我们在游记里不讲枝枝节节的事儿,网络上都找得到。进平遥古城不需要门票,老板娘说城里有日升昌票号、文庙、清虚观、关帝庙等等值得一看的古迹,卖的套票,一票到底,也在地图上一一做好标记及顺序。老板娘还说「又见平遥」这个剧值得一看,她本人就看了4次。走出西大街就遇到日升昌,扫码买票,天呐!跟客栈check in一样的问题,买不上票,只能放弃。还「又见平遥」呢!第一次都见不着啊!
那好吧,就散散步,看看古建筑,看看老百姓的生活也行,毕竟这座古城是活的,怎么说呢?这座古城不是后来为了观光而修缮的,它一直就有人居住,到了现在,城里还有4万多的常住居民。
接下来的这个建筑我不是特别喜欢,很显然它是后期钢筋水泥改建的,拍这张照片的亮点是,它的楼梯也设在户外。
![]()
这个缺乏修缮的墙壁可以看到构筑的结构,最底下一米高度以黑砖砌起来以后,接着以土砖立着往上砌,土砖的外面再糊上两层混着草的墙面,颇有女人化妆时用粉底铺平粗大毛细孔的异曲同工。对象不同,道法相通。我怀疑右手边那一块为什么会侵蚀的这么深,以我的专业,我认为就是调皮的小朋友有事没事就去挖一下才会变这样,这个高度,是不是很合理的判断!?
![]()
历史流过的痕迹就是这样,随着时代的变迁就会一直有新的元素融入进来,有意思就在这里,就好像在李家山村看到的那废弃的窑洞也是这样。
![]()
要买票的古迹都看不了,逛了几圈看看都差不多了,只得改变策略。先喝咖啡等吃饭,吃饭等天黑,天黑就登城墙看夜景。老板娘说,南门可以登上城墙看古城的夜景,光是听就让人好生期待。在瑞幸咖啡喝完一杯冷了会很苦的咖啡,吃掉很对味的榴莲 Ice cream,寻找老板娘推荐的饭馆。
![]()
我没有让手机先吃然后发FB、IG、朋友圈的习惯,这一餐又忘记让手机先吃,现在竟然想不起来到底吃过了什么,天呐!不就在两天前而已的事情吗,怎么就记不得了…。
等等,让我冷静的想一想...。平遥牛肉的铜火锅,牛肉一般,火锅里的猪肉丸子好吃。老豆腐切碎、皮蛋切碎和在一起,这叫个撒?好像就是皮蛋豆腐…。哦哦,对对对,还有清炒的西蓝花,好吃。还有吗?好像还有…。
吃饱饱,准备攻城,远远的看城墙上连亮化都没怎么搞,一片的漆黑,不妙!!!果然不开放登城墙啊啊啊!!!我相信客栈老板娘是不会随意忽悠人的,原来肯定是可以登墙,只是老板娘早先也说过,之前疫情她们歇业了三个月,才刚刚重新再开张,所以可能她也没注意到现在不能登墙吧?实际上为什么不能登墙?我想想也就不必深究了。
只得再次变更策略了,出城,看看这个城市什么样。城外街道上的亮化搞得还是比较有特色的,不是一贯的红色、灯笼这些元素,添加了比较多现代感。
![]()
其它东西跟别的都市没两样,不需要多看,在城门口的小贩提了两盒草莓就进城。这人咋回事儿?搞反搜证吗?
![]()
古城里主要街道上都以灯笼来妆点,看着并不会俗气,这就跟人穿搭衣服首饰一样,每个人适合的不同。
![]()
走在回客栈的那条施工的路上,有个男人说,这哪里叫观光,这叫视察工地。我给他这句话满分。回客栈后问了下老板娘,有没有推荐的酒吧?有~。别问了,艳遇?没有!又不是丽江…。
![]()
Pub里面喝high了的客人给歌手打赏小费是很平常的事情,只不过这里的小费搞得跟汽油弹似的,乍看之下还真有点儿触目惊心。
![]()
酒喝完已经有点晚,外面不知道何时已经下起雨来,走在灯笼熄灭的古城街道上,行人寥寥无几,头顶着冰冷的雨丝滴滴,在这样的氛围里,仿佛电影里的凄美场景寒透了心底。11点半回到客栈,宁静的美好。
![]()
脸上潸潸泪两行 书纸草草搁一旁
我饮陈年穿肠酒 是故昨夜回梦乡
小楼轩窗应犹在 生前生后两茫茫
这首诗之前的游记里用过,此刻,觉得写在这里更好。
元宵节,我想到一阕词,还算应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客栈的二楼有一个颇大的露台,有桌子有椅子,如果夏天来,在夜里把酒言欢,应该会非常惬意。
Day 3(2021/2/28,周日):平遥古城=>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忻州
客栈提供早餐,不豪华但相对精致,碗盘我也喜欢。蒸蛋不够嫩,里面还蒸出气孔了,但是调味还不错。最后上了一碗小米粥,很暖胃。
![]()
今天雪小姐又没来,说是改明天,这种冰雨绵绵,逛大宅院就不好玩了。调整了一下行程,放弃王家大院,直接去乔家大院。乔家大院应该大家都不陌生,毕竟那部连续剧这么红。 停车场到售票口不远,经过一条短短的商店街,吸引人的东西一样都没有。呆丸郎买票果然还是出了一点困难,最后还是解决了。园区入口距离大院有点远,下雨天人很少,道路两旁的铜雕塑略微粗糙。
![]()
历经艰难始算才,我,算才了吗??哈哈。奇怪,为什么没有横批呢?
![]()
这个乔字是用算盘拼成的,右手边的白银做得很粗糙,护栏也是,灰尘感觉好久都没擦拭过,让我一直在回想刚刚门票收了多少钱到底?
![]()
没什么,除了粗糙还是粗糙。
![]()
走着走着概念渐渐的清晰了,建筑外观好好欣赏便罢,厅堂、厢房里边就不需要多看。
![]()
当时建造时,整体的设计还是别具巧思,很有意思。
![]()
戏台就是有钱人的任性,穷人偶尔去看看戏,有钱人把戏班子请来家里唱戏。
![]()
雨中即景,院子还是很美丽,很遗憾这里的每一个堂室并没有按照当时的用途精心的还原布置,连墙上画个长江什么的都有,太随便,太随便。
![]()
春未到,林园还有些萧条。
![]()
总结一下,乔家大院除了建筑本身值得玩味,其它的都很糟,失败。但是对于那个年代富甲一方的气派,感受还是颇为深刻的。
![]()
回忻州的路上开始飘起大雪,到了忻州又是雨丝纷纷,气象预报说晚上8点会下雪,实际上5点多就飘起雪来。年轻人出去赏雪,老人家就在宿舍龟一下。深夜,窗外已经是皑皑一片。
![]()
早晨上班前,车窗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
![]()
要拉开门把,那都是一种煎熬。
![]()
拿出卡片开始刮雪,手指头疼得不得了,但是不刮哪儿都去不了。
![]()
山西,我走了,但是这些照片,会永远记录妳在我心中的美好。
薛岳逝世30年,那么快的我也有一点儿老了,我想起我很爱的一首歌曲,机场,纪念薛岳,纪念我懵懂的青春,也献给我老抠抠的毕业旅行。
耳边又传来 阵阵催促的声音
我只听到 彼此无言的叹息
过去的记忆 是我沉重的行李
不愿带走 却也抛不去
没有安慰 不要祝福
飞向另一个未知的国度
在爱情的地图上
我们有遥远的距离
像热带的人们 永远不懂
下雪的冬季
耳边又传来 阵阵催促的声音
我只听到 彼此无言的叹息
过去的记忆 是我沉重的行李
不愿带走 却也抛不去
在这分离与重逢的交集地
再见可以说得如此轻易
或许我们心中仍然残存着期许
而爱情即将随着隆隆的引擎声
消失无踪无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