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 注册 登录
游记

英伦水上飘🚢:花一星期探听七个名城故事

4 14 1684
chankahon
#1
旧 2022-09-07, 02:23
🎖️ 从冰岛搭邮轮,南下穿越爱尔兰海拜访两岸名城
🎖️ 穿梭贝尔法斯特的历史进行式
🎖️ 拜会改变人类价值观的第一家Primark
🎖️ 爱尔兰威士忌的醇厚一次不够喝
🎖️ 在阳光下细味英式海滨情趣(之后拉肚子)
🎖️ 寻访维多利亚女皇的安身之所

这虽然是《一个人来冰岛搭船吧🚢》的下半场,可是英国作为行程压轴绝对是last but not least,因为初夏地中海+冰岛之行在进化成天南地北九唔搭八的史诗式大旅行之前,初心本是一场单纯的英格兰怀古旅行。

事缘疫情期间看多了英国第四频道节目Four in a Bed,2021年秋天萌起疫后去英国旅游的念头;有两张邮轮代用券在手,于是瞄准今年5月出发的英伦诸岛邮轮行程,从贝尔法斯特到修咸顿的行程早在出发半年前就已在研究。隔离期缩短到七天之后,初夏行程规划转入高速轨道,先是伸延出地中海行程作为「前菜」,又发现冰岛到英国的新奇邮轮行程,「主菜」宝座被冰岛后来居上抢占,英国才自此被挤下变「甜点」。相对地中海与冰岛的初见惊奇,英国这位熟悉的陌生人带来了百感交集。

自由行十几年,英格兰是以探望同学之名,第一个摆脱家人的旅游目的地,相隔多年旧地重游激动莫名,尤其是不时遇见老相好Poundland与Primark特别感动,还有新相识PoundBakery,在游记中看到他们老是常出现请勿见怪。

🗓日程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95058

【前接地中海行程】
24/5 威尼斯 🛫 雷克雅未克
25/5 雷克雅未克市区乱走迎接新居
26/5 City Card 博物馆马拉松
27/5 南岸冰川健行观光团
28/5 黄金圈+Kerid火山口观光团
29/5 斯奈山半岛观光团
30/5 出走赫马岛自助观光
31/5 雷克雅未克二度乱走
1/6 登上 Norwegian Star
2/6 Isafjordur-丁坚地瀑布与独立之父故居 | 0800-2000(尾班船1900)
3/6 Akureyri-米湖观光 | 0800-2000(1930收桥)
4/6 Seydisfjordur-跟Walter Mitty追逐瀑布 | 0900-1800(尾班船1700)
5/6 航海日-有日程的无聊也是航海的特色
6/6 Greenock-争分夺秒的博学观光 | 1000-1800(1730收桥)
7/6 Belfast-直视北爱的过去与进行式 | 0700-1800(1730收桥)
8/6 Liverpool-一听闻名全国的独有口音 | 0700-1800(1730收桥)
9/6 Dun Laoghaire-国立美术馆鉴赏珍藏 | 0700-1800(尾班船1700)
10/6 Cobh-爱尔兰最大威士忌酿造厂见学 | 0700-1600(1530收桥)
11/6 Portland-带来古生物学的白色断崖 | 0900-1800(尾班接送巴士1700)
12/6 Liverpool-离不开海港的历史穿梭|0700 开始离船
13/6 Isle of Wight-维多利亚女王的最后安身之所
14/6 伦敦搭伊利沙伯线到格林威治踩线🆕
15/6 初登伦敦天空花园 + 期间限定的柯基之路🔜
16/6 伦敦格域 🛫 伊斯坦布尔
【后续伊斯坦布尔行程】

雷克雅未克到修咸顿的邮轮
朋友乍听搭邮轮去英国,第一反应是「英国哪有海边地方玩啊😮」。朋友地理学问匪浅:许多观光名城都不在海边(特别是英格兰东岸与爱尔兰西岸),一大堆地方搭邮轮去不了;又因为英国海上运输没那么发达,海边名胜附近未必有能接待邮轮的港口,又一堆地方只能远观。

九万吨邮轮能去的,大多与上世纪跨大西洋轮船业务有渊源,例如贝尔法斯特是铁达尼号的产地、修咸顿与爱尔兰科夫是铁达尼号首航的起点与靠岸点,利物浦则是当年修咸顿的业务死对头。行程中另外两个港口Dun Laoghaire与Greenock,分别是都柏林与格拉斯哥的深水港踏脚石,而Portland本来是军用港口,1995年才移交民用。


▲爱尔兰科夫火车站有邮轮客专用捷径通往码头,从车站月台到登船桥只要一分钟步程,铁达尼号年代的运输基建遗产至今仍在造福万民。

英伦诸岛行程套路变化不大,靠岸港口集中在海上贸易本来就发达的爱尔兰海两岸,其他港口主要分布在苏格兰东岸与离岸小岛。为了吸引欧洲游客,主打英伦诸岛的行程很多都由欧洲出发,往返英国的没想像中多。关于在英国搭邮轮,有一点也很关键:

邮轮不是渡轮
邮轮不是渡轮
邮轮不是渡轮

重要的事讲三次也不够,邮轮/游轮与渡轮是两码子的概念。挪威与法罗群岛等地有船公司会有运用渡轮经营邮轮业务,但在英国与爱尔兰两者一向壁垒分明,渡轮是由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邮轮则是搭一条船去好多ABCD点的定时渡假行程。


▲利物浦的邮轮码头旁边,就是往来Isle of Man的渡轮码头所在利物浦渡轮码头分布在市内不同地方,最地利的位置留了给邮轮码头。

爱尔兰海之间有很多渡轮服务,在英国一端的码头常有火车换乘,但都是驾车渡海为主。搭渡轮可以体验半天水上飘风情,最多就只此一晚而已;邮轮一连十晚不用搬行李爽歪歪,可是在陆上只有几个小时也确实会很赶路。搭邮轮毕竟是Tasting menu的概念(怎么都是吃的比喻),意犹未尽就只能放进bucket list下回分解。

在规划行程中途,有研究过在修咸顿上岸之后再深度观光英格兰+威尔斯(犹如在冰岛上船前久留雷克雅未克一样),甚至是再搭渡轮回到爱尔兰。尝试在心仪路线沿途城镇找住宿,但无论是牛津、Bristol周边以至都柏林的住宿全都已经明显涨价,财务可行性此路不通。再者地中海与冰岛行程都消耗体力,行程尾段不宜操劳,所以直接去伦敦就好。


▲在前往修咸顿的怀特岛渡轮码头途中遇上九巴。利物浦今非昔比,但修咸顿的海运业务依旧繁忙,光是邮轮泊位也有几个,也有汽车运输专用泊位。

💸花费
🚢11-day England, Ireland & Scotland to London from Reykjavik, Iceland on Norwegian Star
内舱房船票连小费-TWD35,952/HKD9,482(每晚TWD3,268/HKD862)
○ 使用了一份CruiseNext消费额结账(帐面值GBP191、于2018年以半价预购)

英国与爱尔兰6个港口的平均花费-TWD826/HKD218
○ 贝尔法斯特 A History of Terror 导赏-TWD607/HKD160
 ⫸ 修咸顿See Southampton徒步导赏 ₤7-TWD284/HKD75
都柏林威士忌博物馆早鸟体验 €19.55TWD637/HKD168
 ⫸ Midleton 威士忌蒸馏厂参观 €23-TWD751/HKD198
 ⫸ Powers Three Swallow 700ml €35-TWD1145/HKD302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95058
Portland Jurassic Coaster ₤13-TWD493/HKD130
 ⫸ Greenock 来回格拉斯哥火车票 ₤7.7-TWD294/HKD77.5
▼利物浦 Poundbakery snack deal ₤1-TWD38/HKD10.08


2022年夏天的汇率波动很大,以上消费以2022年6月为准,有的经getyourguide预订,部分花费经信用卡以港币结算(所以汇率相对更贵);至于文中的台币汇率是于2022年7月以港币换算,到落笔之际与美元挂勾的港币升值超多,这个花费只供参考。外币在行程中途一路贬值,刷信用卡的汇率比当初在香港换的现金还要好。

开了个头,英伦水上飘接下来会先到Greenock。亮点预告:看错开船时间、跟几袋战利品一同被丢在码头的亚裔船客。
此帖于 2023-03-13 13:25 被 chankahon 编辑。
感谢 1
1684 次查看
chankahon
#2
旧 2022-09-10, 02:35
前接《一个人来冰岛不搭车怎么办?🚢搭船吧!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95058#post11962460

DAY 13 │ June 6
Greenock

10:00-18:00
📸
Kelvingrove Art Gallery and Museum

是日地图时间轴纪录:

Greenock啊。这种进城路遥遥的港口城镇,总是让邮轮的缺点发挥到最大。

来到苏格兰经贸重镇格拉斯哥的深水港跳板,下船直接去格拉斯哥看似最理所当然,但邮轮观光规划有一例行公事,就是该先找码头附近有没有公共交通可达的吸睛景点,比如是城堡或者酿酒厂。邮轮观光团都有去的Glengoyne Distillery很吸引,但太远路无法参加导赏团而不迟到,所以终归只有格拉斯哥一途可取。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95058#post11962460


西洋邮轮11晚行程中最迟靠岸的一天,进港风光才能看得到。行程完成三分之二战斗力大不如前,早上只想睡饱睡满。


Greenock是典型曾经风光的海滨小镇,伴随英国制造业萧条而归于平淡。深水港如今最大经济价值是作为邮轮上岸点,政府终于也有资源建一个专用迎宾建筑,可是今天它还是一片工地,几个站在路口的义工就是唯一的旅客支持。可是有位长辈人超好,眼见火车快开了,干脆带我们走到火车站(自己也懂找路但还是很感恩)。


码头到车站步程超过十分钟,争分夺秒赶上了10:46进城的火车。平日早上由Greenock火车站到格拉斯哥中央车站每小时有三发车,正点开出的30分钟快车今天赶不及,如果搭16分或者46分开出的慢车,车程要45分钟。


在格拉斯哥中央车站等车中:市内主要景点都在车站以西,等车搭车又吃掉观光时间,即使邮轮准时靠岸(并没有),今天能实际观光四个小时已经很了不起。


观光首选原本是星期一开门的Riverside Museum(因为旁边还有一个新的蒸馏酒厂🥃)不知什么有神算先知,让我记得早上再查一遍官方网站,Riverside Museum竟紧急声明今天出状况不开门😦。后来知道是因为博物馆早上发生工业意外,注定只能改参观次选景点Kelvingrove Art Gallery and Museum


气势万千的大堂。Kelvingrove名符其实,结合古典美术、文化风俗与自然科学,作为认识苏格兰文化的一站式知识体验极度充实的,甚至有点觉得地方不够大展品不够看。毕竟免费进场而且名气不及爱丁堡的国立博物馆,资源难免有限制。





光阴似箭、船期有时,在格拉斯哥只可主力跑一个景点,但Kelvingrove也真是包罗万有,由远古木筏到近代房车、苏格兰历史到大师级梵高都有了,还能不满意吗?


鬼才达利的《Christ of Saint John of the Cross》始终吸引高人气。一个以惊世骇俗闻名的画家,声称报梦然后作了一幅没有明显超现实元素的宗教题材作品,自1951年作画、1952年由博物馆收购以来依然争议不断。无论源头何如,都不动摇摄人成果,据说不少人在看画之后都情不自禁大受感动,传世经典地位稳如泰山。


Kelvingrove人气同样旺盛的是每天定时管风琴演奏(平日1时、星期天3时),意想不到也有超过半小时长,今天演奏包括哈利波特电影歌曲,为一众学生观众量身订造。星期天据说会较为侧重古典乐。


在Kelvingrove遇上格拉斯哥土产设计大师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跟梵高一样,他与妻子生前所创的前卫设计不成气候,作品渐渐湮没于不闻不问之中,过世若干年后独特风格才获得注目。博物馆展出他设计的茶室内装与家具,发现原来其中一家茶室仍然健在,旅程的下一站也有了分晓。


The Willow Tearooms:Mackintosh与妻子于1890年代起为茶室老板娘Catherine Cranston设计四家茶室,其中一所在1950年代辗转落入政府手中,建筑虽然已经拆卸,但室内装潢得以全部保留;至于Willow则早于1928年被百货公司吞并,百货公司结业后不同的有心人一步步修复外观,直到2018年内外全面回复原貌后重开。也所以,这个百年经典地标其实也算是新鲜出炉、古物全无。


茶室旁边现在是纪念品商店与小型展览,经过展览后可以参观修复后的茶室内部。展览索价₤5.5、导赏团₤9.5(只在中午茶室营业之前办三团),组合价₤12。无缘导赏团,唯有参观展览才能看到修复成果,而且网络上Mackintosh的介绍很丰富,但茶室创办人与当时的社会风气还是实地展览比较详尽。


唯一货真价实的藏品是一扇门。Mackintosh的风格战后才开始被奉为经典,能保留实物已经十分难得。


既然是重现旧物,走多一步演示结构也是巧思。这些还原品都是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学生透过深入研究照本重造,认真制作绝不欺场。


展览过后,可以参观茶室建筑各层的修复空间,二楼这里本来是男士专用的吸烟/桌球室,业务定位是作为上班族日间来放松休闲的「蛇窦」,空间布局着重大伙人的社交。现在房间是可供出租的活动场所。





拾级而下,是茶室阁楼雅座。Mackintosh的风格偏向现代,可是细节非常丰富可观,几何与抽象纠缠于黑白线条与玻璃珠之间,加上紫灰色配搭,很有刚柔并重的感觉。茶室里有女性专属空间,让女性可以自主社交,在当时是一大突破。茶室是格拉斯哥在禁酒年代的特有产物,酒精后来回到餐单上,茶室在1950年代陆续被餐馆取代。

在格拉斯哥,Willow茶室最能贯彻体验Mackintosh设计。同样出自他手笔的格拉斯哥艺术学院过去十年两度被祝融光顾,2018年的大火几乎把建筑摧毁,当局最近才决定保留原貌,工程应该会在2022年开始,现在建筑被鹰架重重包围。位于苏格兰另一端的V&A Dundee有另一茶室「Oak Room」的还原版本,可是原有功能被挖清光,而且博物馆本身风评一般。



Willow之后,是日观光节目随即暂告一段落,踏上归途却是第一次认真逛街,重遇老朋友Poundland之余,也在他乡遇故知快乐蜂(它这一波扩张真的攻陷世界了)。

虽然上一次到访英国是2015年,但上一次踏足伦敦以外的地方已经是2007年,须知道伦敦以外的市容跟伦敦是完全两码子的事,重温十多年前的旅游印象教人格外兴奋,忘记了这段归途其实没有冗余时间,几乎错过了回Greenock的火车。


意识到有点迷路之时,距离火车开出大概只有5分钟😨。在Argyle Street找到入口,刚巧原来火车从14号月台开出,从扶梯冒出来不到一分钟就冲进车厢成功达阵。错过这班车要等半小时,肯定会赶不及收桥时间回到船上(总是最后一分钟回船是我)。


今年去欧洲搭火车,供电配套都变文明好多,一般都会有USB充电头,像这些只有电掣开始不多见。


Greenock安全抵垒,慢条斯理的都是邮轮客。还有半小时才收桥,要快闪一下这个小城镇。


塔楼所在是市政厅,眼前一段Cathcart算是市中心了,档次高一点的酒吧餐厅都开在这里。



穿越马路底下的Oak Mall商场是通往码头的途径之一,可是这个空荡荡、惨兮兮的模样真是我见犹怜。


途经之时,这店家歇业已经接近两年。搜索Oak Mall Greenock的新闻,近两年全都是撤店消息,其中一家是李嘉诚旗下的折扣药妆商店Savers,这种必需品的折扣店在人口下跌的小镇本来大有市场,在疫情前才开始租用,但在疫情期间始终挺不住


Oak Mall仅余的商店之一,又是Poundland。这次搭邮轮每天都在岸上买一瓶汽水,几年前可以整排汽水带上船,后来邮轮公司禁止了,登船时会把违禁品收起,不过在靠岸港口一瓶瓶带上船则不会过问,所以想喝无酒精饮料可以上岸时采买。


Greenock最热闹的商店。英镑贬值、物价飞涨,但Primark贱物斗输人的经营方针始终如一,旅行用的分装塑料瓶比香港卖得还要便宜。



准时在收桥时间前6分钟回到船上。这次行程绝大多数人都有预留充裕时间,不若上次美加行程总有一堆人最后一分钟回来。


绝大多数以外,今天有极少数人似乎看错时间。从五点半到六点钟,船员不断广播调用三位未有登船纪录的乘客,名字是国语拼音。下一站是贝尔法斯特,我们其实有大把时间可以浪费(根本就可以深夜才开船),但是码头有逾时罚款,所以不能等太久。马后炮发现,即便错过火车也能顺利登船的。


在18:10才出现在码头的她们,应该是搭了17:15从格拉斯哥出发的火车,三个人提着鲜艳纸袋,在码头工作人员包围下眼巴巴看着邮轮开走。这个错也犯得太夸张,毕竟由上一个港口到未来几天,开船时间全都划一在18:00,抵垒目标时间不该迟于17:00,统一的白雪公主时间应该很好记的。


Greenock与送船三傻,再见了。爱尔兰海的靠岸点相对不远,城市之间一程Flixbus可以直达,只是突然落难要买衣服找住宿,钱白花之外心情也难免大受打击。但是也许她们今晚在苏格兰会有惊喜体验呢,毕生回忆还有机会值回票价。


水上飘这些年来,第一趟看到潜艇擦身而过。位于Greenock以北的Faslane海军基地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主要潜艇基地,与Greenock分享进出水路。这艘看来是Vanguard-class核动力潜艇之一,是英国唯一能发射核武的平台。


到亚洲风味餐厅点小菜伴白饭,最后一道熊猫沙拉是挪威邮轮定番甜点,可是每一次的材料都不一样非常新奇。


Greenock出港有山有水的风景颇多,可是就这个天色。明天就到贝尔法斯特,这个北爱首府近年大打观光牌,可是铁达尼号已是最轻松的话题,因为大家最有兴趣的历史仍是进行式。也是行程中比较沉重又实在的一站。
此帖于 2022-09-10 18:08 被 chankahon 编辑。
chankahon
#3
旧 2022-09-14, 20:56
DAY 14 │ June 7
Belfast

07:00-18:00
📸 直视
北爱的过去、进行与未来式


贝尔法斯特耕耘观光业多年,深明暴力与纷争不是每个人的那杯茶。由巨人堤道、铁达尼号到《权力游戏》,巧手小菜摆满一桌,观光客其实不需要想起那个街角曾经碎片横飞。特别是美国游客,老家问题天天都多,何苦要在渡假时思索宗教族群对立?

北爱血腥的推波助澜因素如今已不在,特别是面对世界各地的观光客,枪林弹雨、同胞勿近的岁月几乎肯定是一去不返。然而参与和承受The Troubles的一代人仍在世,天主教徒与新教徒壁垒分明如昔,北爱问题仍是无法摆脱过去的现在进行式。



进行式之一:2021年人口普查结果
爱尔兰在十六世纪被英国控制之后,大部分爱尔兰人继续奉信罗马天主教,针对本地天主教徒的压迫政策(特别是土地方面),令爱尔兰积累以信仰为界的族群对立。爱尔兰于1910年代经历动荡争取独立,但留英派势力在北部新教徒聚居地占上风,英国政府乘势于1920年把爱尔兰割成南北两部分,最终令北爱继续留在大英帝国。

过去一百年来,天主教徒在北爱一直是人多势众的少数。然而,天主教徒的人口增速也比新教徒更高,近年天主教徒的就学人口跑赢新教徒,加上新教徒人口高龄化,2021年人口普查结果一如所料显示天主教徒人口首次超越新教徒。同样可圈可点的是「纯英国」与「纯爱尔兰」身分认同比例此消彼长,两者只有5个百分点之差。

按照传统智能推断,留英势力将是明日黄花。然而世事无绝对,较年轻的天主教徒没有亲身经历血腥压迫,他们的政治倾向不如较年长的新教徒鲜明。此外,天主教徒中不少是波兰新移民,无信仰的中间派势力也坐大。

到日后如果真有公投(很难),众人选择留英还是归爱,宗教与身分认同这些因素应该已不能左右大局,毕竟近年的民调显示北爱人倾向留英,最主要考虑都只是税务与免费公立医疗NHS这些务实因素,毕竟爱尔兰随时可以自由进出,两国护照都有权申请,英国的好处谁愿放手。然而英国脱欧,令这盘棋的走向添变量。



进行式之二:Northern Ireland Protocol
《北爱尔兰约定》是英国脱欧衍生的副产品,因为大家都不敢在爱尔兰与北爱之间设硬边界,唯有把北爱遗留在欧洲单一市场,在爱尔兰海搞「单向贸易一国两制」,由英国本岛送到北爱的货物需按欧盟政策接受检查与征收关税。

破天荒的安排难免有些实际打击。北爱从英国进口香肠与肉类制品成本增加,进口钢材也可能因为欧盟新政策而要被征收25%关税;另一方面,北爱成为后脱欧时代的自贸特区,北爱的产品可像脱欧前一样自由出口到爱尔兰与英国本土,制造业蠢蠢欲动,就连贝尔法斯特长年养草的船坞也开始活跃起来。

促进北爱经济融入爱尔兰的协定,让亲英阵营非常伤心。优待北爱的特区政策,长远也会损害英国其他地方的产业竞争力。英国执政保守党在2022年宣称协定压垮北爱经济,威胁要单方面毁约,欧盟还价时表示英国可最低限度抽查货物

协定看来会以更宽松的形式留存,使北爱成为左右逢源的自贸特区,用特权经济收买两边阵营,力求保持「两头不到岸」的现状。按照当下民心所向,这一招很可能会奏效,也有望让北爱发挥经济潜力。若干年后,或者大家都想到北爱尔兰置业投资了,所以现在就要去实地考察一下环境啦。

是日地图时间轴纪录:



贝尔法斯特有两个邮轮码头,搭十万吨的大型主流邮轮,规划行程时要以City Airport旁边的码头作准。这边沿路都是仓库设施,公共交通想当然也是一整个烂,当天下午回来的巴士一小时只有一发车。可是能自己出城就好。


途经码头的巴士路线只有94号,早上9时许的班次十多分钟直达市区,沿途可见贝尔法斯特头号造船业地标 Samson 与 Coliath。


邮轮公司安排的脚踏车观光团,直接从码头踏出市区。


曾经产出铁达尼号的 Harland & Wolff:造船业务在上世纪渐走下坡,不过H&W也总算挺过千禧,2003年才终结造船使命,转营船舶维修与离岸风电相关业务。前任母公司于2018年破产,一度打算将船厂清盘,幸好一家英国上市公司出手相救,2021年把控股公司冠名 Harland & Wolff,今年订单陆续回归,翻身有望。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95058#post11964135


两组船坞龙门起重机于1970年代前后矗立,到访其时还是闲着。公司在6日前刚接到新订单,暑假期间公布贝尔法斯特船坞大规模招聘人手,现在港边可能有变繁忙一点了。


先拜会名物智能之鲑鱼。简单一点理解,当地人于1999年立像庆祝鱼儿重现拉干河。复杂一点理解,爱尔兰共和军于1994年宣布停火结束暴力冲突、《耶稣受难日协议》于1998年签署并通过公投,典故本身源于爱尔兰神话,大意是一个小孩子吃了神奇的鲑鱼之后,就吸收了全世界的智能。



鱼鳞上都是贝尔法斯特的历史图像。北爱和平进程自1999年后大致一帆风顺,似乎鱼儿重现河里之际,大家都有一起长了智能。


另一名物阿伯特纪念钟楼是斜塔,可是并没有倾斜得很明显。


仍然重门深锁的Topshop,其实早在2021年初已经歇业,但商场在今年才找到新店家Tessuti进驻。被JD Sports收购后的Tessuti,似乎据点近年有变多。


四处乱走因为要等10:30起步的A History of Terror导赏团,这是我们今天的导赏员Steven。这个关于Troubles的导赏由DC Tours主办,全名是Dead Centre Tours,意指1972年北爱问题经过最血腥的一个月之后,政府围封贝尔法斯特市中心以检查所有路人随身物品并实施晚间宵禁,dead centre是指这个死城。

主办单位的名字是重要的,因为许多与Troubles相关的导赏团都会去城西天主教徒的聚居地(暴力事件最严重的地方),但DC Tours则主力留在市中心实地重温连串恐怖袭击,尤其是一些造成无差别伤亡的计时炸弹。大概是营造中肯印象的一个处理方式,虽则连创办人自己都强调,即使他们力求不归边,他自己并不相信存在中立。


Steven首先花半个小时在市政厅前讲解爱尔兰的对立背景,接着指出原本的死城围栏所在(1995年才拆除),并实地讲解历史事件,包括Abercorn Restaurant bombingDonegall Street bombing,和1972年血腥星期五连环炸弹袭击,之后会经过Harp Bar旧址,由此说到年轻一辈厌倦激进思想,然后在河畔讲解信息流通如何促成和平进程。全程三个小时,讲解完整不用做功课,当中伤亡惨况可能儿童不宜。导赏员会乐意解答大家的问题。


个别特别惨烈的袭击事件涉及运行出岔子,令共和军都不敢出来承认责任。坊间早有记者出书大爆内幕填补真相空白,不过Steven或者是组织单位似乎有进一步的内幕渠道,让他可以信心十足地确立这些外界难以公开核实的背景。Steven自己开珠宝店,事发其时他应该是孩子吧,不过透过人脉在事后认识知情人士也不奇怪。共和军当年高层虽则现在年届花白,但健在的人还是有的。

Steven本人则似乎是共和阵营吧,他认为英国经济前景不及爱尔兰(很大程度是事实),加上人口结构转变,即使成事需要以十年计,可是随着两边阵营的死硬派陆续主怀安息,经济问题将取代意识形态成为争取选票的重点,北爱脱英只是时间问题。然后他也关心了一下香港的情况,还推荐了我的下一个景点。


进行式之三:蓬勃发展电影周边
《权力游戏》与《铁达尼号》一虚一实,但都是北爱尔兰当下淘金梦的金漆招牌。

与冰岛一样,《权力游戏》也有在北爱尔兰现场摄制,带来一系列片集主题观光点子之余,也因而创建了专业制作班底,加上慷慨的补贴政策,北爱近数年吸引了不少好来坞大制作,当中很多都落户摄影棚Titanic Studios。相对冰岛以自然风光为号召,贝尔法斯特毕竟是个塞满接近二百万人的城市,生活配套自然也比冰岛全面,似乎甚受制作人员欢迎。而且北爱本来就有人才,有机会吸收国外团队的专业知识,假以时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像《贝尔法斯特》一样有水准的道地出品。

铁达尼号之于贝尔法斯特,是坐享其成。铁达尼号不是唯一的越洋轮船悲剧,但因为《铁达尼号》是全人类都耳熟能详的史诗经典,所以每一个与铁达尼号沾得上边(甚至毫不相干的)地方都有一个讲铁达尼号故事的观光景点,单是这次水上飘就去了三个。而在产出铁达尼号的贝尔法斯特,它叫Titanic Belfast。


话说完成导赏团已经一点半,在路上边跑边啃三明治,赶着就没有拍Titanic Belfast的外观照片。也不可惜,建筑看起来不怎么样。再提一次,就是进场门票可以即时经过Getyourguide手机进程购买,汇率好一点之余,输入折扣码还可以打折。


Titanic Belfast一开始是造船年代的背景故事,有观光客表示没趣,但我觉得关于贝尔法斯特社会与工业历史的环节才是最在地有意思的。不要忘记铁达尼号落水之时是爱尔兰独立运动发展之初,而H&W也是以亲英驰名(否则怎能接到对岸的造船订单),很多事情在北爱都是环环相扣。


最大的轮船自然要有最大的船厂,H&W为了接下白星公司的订单而增建厂房,展览所布置的机关操作与介绍都相当引人入胜。



连接两层展览的是这个关于造船工序的室内吊车体验,浅尝一下工人苦况。


观景窗让大家看到铁达尼号的下水位置。这一大片港边地段本来是H&W船厂拥有的,2003年出售给开发商后更名为Titanic Quarter,2012年开幕的Titanic Belfast是画龙点睛的项目,旁边还开了Titanic Hotel,可以在原本造船工程师画图的办公空间享用典雅的英式下午茶。荒地变热闹起来,现在当然要盖房子了


下水之后的工序一个不漏,不过展示的图片大多是属于奥林比亚号,毕竟奥林比亚号才是三艘同系巨轮中的第一艘,所以隔年铁达尼号的生产过程都没兴致拍照了吧。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95058#post11964135



造船故事讲到最后的finishing touch,本来期待室内装潢的还原场景会更大气、更亲民一点,毕竟是2012年新落成、观光导向的全新展览体验,重现头等舱中央楼梯的预算其实不该少吧。这个墙壁投影片跟预想有差。

馆方并非没有努力过,包括Titanic Belfast在内的多家英国博物馆机构,在2018年曾经企图从一家美国公司手上购回数以千计从船骸中打捞的物品,可是最终出价不及私募基金财团而退出竞价,该批物品目前继续透过世界各地的巡回展览牟利。但,Titanic Belfast门票其实也不算便宜。


铁达尼号虽然不在贝尔法斯特载客(修咸顿与科夫之后都会去),可是船厂相关的人员也有随船首航遭遇厄运,所以这里放一个沉船过程纪录是合理的,绘影绘声的描述固然也是最揪心的环节。


铁达尼号剖面图:大概是展览最有历史价值的真品。

剖面图于2011年拍卖前才首次公开展出,随后由匿名收藏家以22万英镑购入后借予Titanic Belfast永久展出。在意外后,船厂为协助事故调查而提供剖面图,不过由调查委员会要求提供剖面图到聆讯首日只有十日时间,有专家认为有限时间下船厂只能就地取材,如此细致的剖面图应该于设计阶段已经存在。

历年去过的铁达尼号的展览之中,以Halifax海事博物馆收藏的真品印象最为深刻,因为博物馆早在电影热潮之前已经有收藏(而且都不是近年才打捞的物品),电影里的一些道具布景都是参考Halifax的藏品制作。至于Titanic Belfast这些后来者,往往有点巨细无遗到多余的地步。



贝尔法斯特的过去暂且教人不堪回首,因此说故事的习惯是着重现在与未来,只是连铁达尼号都能联想到一堆现在与未来,真的太强大。讲邮轮很合理,奥巴马与安倍晋三还可以接受,但有需要连贝尔法斯特的音乐与美食成就都写进去吗?



门票本来包括登上诺曼第号参观,可是参观用了两小时,立即就要赶巴士回码头(晚一个小时的班次会有送船之虞),只好作罢。诺曼第号曾经是白星旗下远洋巨轮的接送船,冠达与白星合并后继续服役至上世纪中,后来被法国人买下做水上餐厅,千禧年后法国当局扣押船只,在群众压力下北爱政府从法国政府手上购入船只。

诺曼第号只有下半船身是原装,H&W船厂在夏8月为它重新上漆,现在光鲜许多了。


码头除了94号巴士就没有其他公共交通,邮轮客大多都搭出租车。回程的时候遇上会说粤语的邮轮客,他们八点半就搭车出城。在城市化的港口,通常都等到景点商店开门营业才着陆,今天早上开始观光也只能逛河滨拍拍照。


迟到的观光团:假如自助登岸观光却不幸迟到,遇上有邮轮观光团一起迟到就是救命恩人,因为邮轮总会等他们回来的,有他们拖一个十来分钟就够好了。



还是能准时开船。今天比平常早了一点回来,所以就善用一下岸边的流动数据,把明天利物浦的行程规划定下来(在找Poundland因为今天完全没时间采买)。


贝尔法斯特出港没什么特别可观,不过码头旁边人工湿地Belfast's Window on Wildlife非常有趣,虽然四周环境已经高度人工化,但划一小片空间重建自然,已足以吸引海鸟聚集,保育工作是实实在在的寸土必争。访客中心可从邮轮码头徒步前往,设有望远镜与茶水供应,入场费₤3。


回到主餐厅,海鲜浓汤回味无穷,草莓拿破仑在有限预算下交出应有水准,可是那一坨牛排真的跟想像差太远,而且我还是有Google过菜式网络图片才点的。


别了北爱尔兰,但隔天还会去爱尔兰。整个爱尔兰都让人很想重游,在脱欧后北爱贸易协定之下,希望回来的时候贝尔法斯特会更热闹一点,不要再被说是死城了。
此帖于 2022-09-23 14:16 被 chankahon 编辑。
chankahon
#4
旧 2022-10-03, 01:42
DAY 15 │ June 8
Liverpool

07:00-18:00
📸 来认识闻名全国的
Scouse口音


地图时间轴纪录


利物浦去年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除名,原因是地方政府坚持在海滨大兴土木。这份坚持来之有理,皆因利物浦本来就是神圣的,世遗这种头衔配不上它。大多数慕利物浦之名而来的观光客,眼里都是晏菲路(及/或曼彻斯特的奥脱福球场)。在邮轮自助餐厅遇上球迷服务生,对他来说能在利物浦休假半天是头等大事,一大清早就跟其他船员包车拜访两个球场,回到工作岗位之后还是掩不住兴奋。剩下来的少数,也通常都会被披头四的足迹吸引过去。

我来利物浦,想打听的是另一神奇:Scouse口音。

在听不出原来是英语的众多传说中,最广为传颂的是苏格兰口音。去年学懂收看英国第四频道,讲述安老院爆发惨况的年度大片《Help》有艾美奖视后Jodie Comer主演,自是不能错过了吧:看首播,打从第一句台词就被击溃,打开字幕都跟不上,只听到不断说「me love」。后来知道,原来视后是地道Scouser。

邮轮观光不过夜,难有跟当地人交流的机会,况且听不懂又何来交流😂。Scouse值得一整所博物馆,即使暂时还没有,今天会不会也有发现呢?


利物浦以倾盆迎接星星号靠岸,44天以来只此一朝,也幸好上岸之际已经停雨了。


搭邮轮到访利物浦让人一整个爽。冰岛亚库来利和爱尔兰科夫的码头都在市中心,可是这两个地方的观光主菜都不真正在市内,而利物浦本来就是众人朝圣地,邮轮能泊在世界文化遗产的正中心,岸上时间好好用。


从码头钻出来第一眼就看到Royal Liver Building,码头区的The Three Graces之一。站在双塔顶的是利物鸟 (Liver bird),作为利物浦开城之初就采用的城市象征,利物鸟的来源如今已无从稽考。Royal Liver Building有一个360 Tour,可以登上钟楼欣赏城市风光(网络预购₤15,即场购票另加₤1)。

时间尚早,加上天气不怎么样,先去最深入内陆的博物馆。


雨后放晴。利物浦与修咸顿都是工业革命期间崛起的海事重镇,利物浦在二战期间也是伦敦以外遭空袭最惨的城市,可是今天看来利物浦风韵依然,处处展现城市富裕繁荣的过去(虽然现在依然是神圣的)。在William Brown St这一带除了博物馆,还有圣乔治大厅(St George's Hall Liverpool),2021年10月新开设的沉浸式历史展览成人门票₤6,风评不错,赛后检讨觉得是该去的。


第一站是世界博物馆。被响亮的名字吸引过来,后来才知道名字在2005年才改。自诩「世界」的博物馆,其实是自然科学与考古主题,亲子成分高。


博物馆的标本收藏始于十九世纪,有的标本动物已经完全绝种。动物标本从不是我杯茶,好在有2005年开幕的水族馆支撑场面。


2005年开幕的还有虫虫馆,切叶蚁园区会不会有点开扬?


干脆走出来跟大家打招呼。这看来不是设计一部分...


世界博物馆最名符其实的是埃及馆,想当然也是十九世纪文物走私盛行年代博物馆接收的私人藏品,因此大多数藏品初时都是来源不明,都要靠后来与埃及和英国的学者合力追源溯始。免费入场,其实只来这里看木乃伊就足矣。


离开博物馆(只花了一小时🙂)之后开始乱走。格拉斯哥和贝尔法斯特都忙着跑景点,利物浦终于有闲情慢慢逛。


Poundland一镑还不够低,要OneBelow。英镑今年急泻,旅游之时已开始掉进深渊,在这些一镑商店名符其实的货色不算多,例如有品牌的零食饮料在超市价格会更宜人。


贱价牌坊始终要保住,Poundland缩骨伞雨天救世价一镑一把,问你怕未。


观摩十几年,终于第一次认真买Primark(马上穿起来好兴奋)。也有去利物浦球会专门店,不是球迷原来真的不容易买东西,什么看起来都觉得太贵。



还是不用看价钱的地方适合我。为Poundbakery看守一镑牌坊的是这份小食三重奏,配合从水上飘过来的三明治,圆满了今天的中午食事。


转场到Merseyside海事博物馆,又一个免费进场。利物浦作为大西洋海运枢纽,在黑奴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海事博物馆顶层现在划成International Slavery Museum。这一层内容还算充实,但就是忘了为什么一张照片都没有拍。


踏出Titanic Belfast还没有24小时,又再见铁达尼号。巨轮虽然从未靠泊利物浦,但白星轮船公司总部位于利物浦,铁达尼号注册地也是利物浦,历史渊源交错,造就利物浦收藏比贝尔法斯特更丰富的历史真品。

展览焦点所在的模型,是造船厂H&W为白星轮船建造的模型。传说因为铁达尼号首航就沉没,所以模型现身就已经是姊妹船不列颠尼亚号,当不列颠尼亚号被击沉之后,又被改成同系第一艘的奥林匹克号。模型在1951年正式收进博物馆,曾经被借给电影制作人参考。虽然传说模型曾经是铁达尼号,但博物馆一般来说也不会改动藏品,只是大概模型被改完又改,博物馆干脆豁出去,在1982年将它修整成铁达尼号的模样。


相对爱尔兰海对面的贝尔法斯特与大西洋彼岸的哈利法斯,利物浦的藏品阵容一点不弱,有比较多幸存者物品展示,也有从海底船骸捡出的物品。比较惊人的是救生衣与幸存服务生船难当晚穿着的制服,衣物都必须是船难当时已经悉心收藏才能保留的物品。跟哈利法斯一样,利物浦的收藏在1997年电影推出之前已经有相当规模。


除了铁达尼号,博物馆也没有忽略其他往来利物浦的远洋客轮。


邮轮从运输到休闲的转型介绍特别有感觉,毕竟今天能有这么多水上飘,很大程度是源于早年客轮过剩转型的权宜考量。挪威邮轮当年就是收购了末代远洋巨轮SS France,改装而成的SS Norway可说是第一代休闲巨轮。丽星邮轮收购挪威邮轮之后,SS Norway的维护问题陆续浮现,直到2003年爆炸意外后退役。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95058#post11972198


博物馆有关铁达尼与航海生活的展厅比较新鲜,但关于商船生命线的展厅仍停留于九十年代,港口吞吐量的数据还是1995年。现在修咸顿的排位有所提升,利物浦相形见绌,伦敦龙头地位不变。


以家居环境呈现贸易影响无处不在,布局很有香港科学馆的陈年氛围。贸易供应炼被疫情打乱到英镑贬值,这两年英国每家每户都感受到海上贸易对于每一个人的重要性了吧。


博物馆地下大厅的冠达轮船标志,可是网络上找不到历史来源。冠达邮轮现在归属嘉年华集团,忠粉很多因此仍然保存特色,船队非常小但总算有新船在建造中。


海事博物馆是 Royal Albert Dock 活化古迹建筑群一部分,毗邻的泰特利物浦现代美术馆进场需买门票。Royal Albert Dock落成于1841年,设计原意是码头仓库二合一,可是工业革命时代海运技术飞跃进步,码头很快容不下蒸汽船。码头在二战后长期闲置,直到八十年代转型成功,2018年获得皇家头衔。


利物浦行程最后一站,利物浦博物馆。三座营公立博物馆,这家似乎最受宠,即使落成才不过11年,常设展览已经在更新了,而且还会从其他市营博物馆调动藏品,故事说得最完整。


展览分布三层楼,地下的港口发展与二楼的文化软实力展厅都不能错过。


1838年建造的Lion火车头,曾经行走于1830年投入服务的Liverpool and Manchester Railway。L&MR是世界上第一条有信号系统的铁路、第一条全蒸汽驱动铁路、第一条全程双轨通行的铁路、第一条有定期服务的铁路,以客运为主的经营模式也对后来者启发良多。铁路技术日新月异,Lion服役年期只有20年,不过有心人早在1920年代就展开保育工夫,最后一次行走是1988年。

铁道迷在周末假日来到利物浦(要留意学校假期),可到对岸的Wirral Transport Museum,短短的电车路在线可以体验来自英国各地的经典古董电车,博物馆免费参观,电车来回两镑。香港铁道迷都知道车队中有两架香港生产的复旧电车,不过博物馆每次出动的电车都不一样,大家可以到官方脸书留意。



恰好其份地架空展示的Liverpool Overhead Railway在1893年投入服务,是世界第一条电力高架铁路,第一组全自动铁路信号系统,也是世界第二组市内电力铁路。上世纪五十年代汽车崛起,路面电车与高架铁路被冷落,加上地面蒸汽火车加速高架结构氧化腐坏,高架铁路于1955年停办,两年后路轨被拆除,只有车厢与灯号是原有的。


高架铁路的展区相对广大,充分反映铁路在当地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很有感情但不太实用。利物浦五十年代仍然在战后重建,兼逢制造业与运输业开始出走,政府财力相当紧拙,不过就算多给十年,利物浦随后的经济环境只有更差。


光阴似箭,如今利物浦成为朝圣地靠的是软实力。新鲜出炉的Wondrous Place展览齐备利物浦的各界软实力出口代表,可是众所周知的巨星特别耀眼,说故事难在于如何让其他代表都有公平待遇。例如在体育部门,储物柜内陈列的体育名人物品不止足球巨星。


Merseyside的球会也有与班霸与灿美尔流浪,先不管人数多寡,各自都有粉丝的。布展方于是把其中一个焦点放在球会在疫情期间的社区关怀行动,那就大小球会都有均称的代表了。不过,利物浦与爱华顿两大球会的起源(分家)这些还是有提啦。


谈足球,必须要讲对于利物浦球会与利物浦人都很重要的希斯堡惨剧。警方与舆论初时将矛头指向利物浦球迷,利物浦一直耿耿于怀,直到2012年才有独立调查委员会一锤定音,将责任归于警方秩序管理失当与球场设计,2016年重开死因研讯裁定96名死者死于非法被杀。2021年一名在意外中重伤的球迷离世,裁定是惨剧的第97名死者。


与体育并驾齐驱的是演艺界,没有言明的主题是「我们不止有披头四」。沐浴于镁光之中的Jodie Comer当然有份儿。


不止披头四,但不能想像利物浦的官方博物馆没有披头四吧?下面是约翰连浓与大野洋子的手织床铺。


Wondrous Place展览另一侧是城市故事,贴地讲历史。上面重现利物浦市内维多利亚时代劳工阶层的挤迫生活环境,在码头工作机会充足的时代,即使居住条件再差,工人们都还是尽量住在市中心。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95058#post11972198
然后我最期待的展示原来也不缺席!虽然只有两片展板,但总算涵盖了一些发音特征与用字差异。Scouse其实是一道菜式,而口音最大的影响来源是爱尔兰,但也渗进挪威与苏格兰的发音习惯,当中的与别不同恰恰反映了利物浦作为港口城市的人口流动特征。用Scouse口音的人口正在扩张,不要小看。


利物浦博物馆也是欣赏Pier Head与The Three Graces的好地方,只不过要避开玻璃反光,拍照角度有点难。


登船前最后一游,是Pier Head的披头四。背景左边是冠达总部大楼,右边是港务局大楼。冠达大楼由市政府持有,现在除了收容了一堆公私营租户,也有用于影视制作场景


最终还是没有登顶看鸟。


开船了。邮轮在收桥前五分钟开始调用未有登船纪录的乘客,这操作有点特别,通常都是超时调用才有意义的吧?


再见了,前度世界文化遗产。


主餐厅稳阵波:由于失手最高危的Prime rib与甜点都发挥正常,一整个很满意。


爱尔兰海上的能源现实:要维持我们的经济与生活,风电场与石油俱不可少。

明天「都柏林」的码头再一次远离市区,赶火车的戏码又再重演🙂
此帖于 2022-10-04 21:20 被 chankahon 编辑。
chankahon
#5
旧 2022-10-12, 02:31
DAY 16 │ June 9
Dun Laoghaire

⏱ 07:00-18:00
📸 National Gallery of Ireland


地图时间轴纪录(都柏林市内)

Dun Laoghaire 是都柏林的踏脚石港口。都柏林市内也有泊位,但却不见得方便-因为不是邮轮专用码头,乘客登岸后再由接驳车载到码头范围外,然后转乘53号巴士或者徒步十几分钟到电车站,视乎景点在哪里,可能还要再转车或者走远路。反而Dun Laoghaire码头旁边就是火车站,20分钟车程直达市区各车站,省时省心。


Dun Laoghaire看似有靠岸泊位,但因为不明原因,我们要泊在岸边建筑看不清楚、风高浪急的真正海中心,乘接驳船到码头花了超过20分钟,邮轮经验寥寥几次,这应该是至今船程最长的接驳船。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95058#post11976857


又一个湿漉漉的展开,不过雨天也是晨间限定,而且大城市嘛,今天主要都逛室内景点。Dun Laoghaire 码头到火车站只有两三分钟步程,车站大堂横跨两边月台,出发到都柏林市区的班次相当频密,所以出城交通真的是简易快捷。


爱尔兰国立美术馆作为第一站理由无他,除了因为邻近火车站,09:15开门是众景点中最早,造就观光时间提前开始。这是Shaw Room,贵气逼人的气派多得2017年博物馆大修,也感受到爱尔兰这个地方是有点钱啊。


Shaw Room点睛之作是爱尔兰画家Daniel Maclise的《The Marriage of Strongbow and Aoife》,大厅其他部分则不定期展出大型作品。


同样大修过后的是Grand Gallery,展示其中的每一幅作品都与爱尔兰有关。


Francis Wheatley的《The Dublin Volunteers on College Green》 绘于1779年11月,图中的Dublin Volunteers是由亲英势力组成的武装组织,他们正在庆祝英皇诞辰。图中的英皇铜像在爱尔兰独立运动进入尾声时被毁。


Daniel Maclise另一幅作品《An Interview between Charles I and Oliver Cromwell' by Daniel Maclise》:英皇查理斯一世的悲剧在行程稍后会再次出场。画作于英国内战二百年后,Maclise对查理斯一世充满同情的笔触更符合十九世纪主流观点。

镇馆级数的《写信的女子与女佣 (Woman Writing a Letter, with her Maid)》出自Jan Vermeer,人物表情姿态与物品细节充满悬念,让后世的鉴赏家想像无边,例如是否曾经有人刚从椅子走开(掉在地上的工具女佣还来不及收拾)。作品于IRA活跃年代两度被盗,直到30年前才安身美术馆。Vermeer现存作品仅30多幅,此作实在无价。


The visit of the Queen of Sheba to King Solomon》出自文艺复兴女画家Lavinia Fontana之手,细节非常丰富,刚于2021年修复完成,过程中也透过红外线技术解答了一些疑问。Lavinia Fontana是意大利史上首位「自立门户」的女画家,别有意义。


镇馆之最当数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的《The Taking of Christ》。不若卡拉瓦乔一些作品血淋淋,但登峰造极的光影表现与实感刻划也是经典,应该是卡拉瓦乔技巧与特质最淋漓尽致的表现之一,所以画作出现其时已有无数复制,混水摸鱼下别处的复制品被捧为真品,真品却被原委托的家族后人误植成复制品,有二百年真品「下落不明」,直到1990年持有画作的教会请美术馆鉴别藏品,三年后公诸于世。


爱尔兰国立美术馆的含金量远比期望中高,有点像鹿特丹的BVB,精品不必海量,震撼力集中在几个作品上倒是更深刻。《The Taking of Christ》是教人心悦诚服的焦点所在,这旷世级数的作品若非曾有真假不分的误会,几乎不可能流落在爱尔兰。


雨停了。提前精选了几个想去的地方,看完美术馆快到中午,选一个不那么费时费神的地方去吧...


本来想用getyourguide刷九折优惠买门票,可是原来早鸟有15% off,更精打细算。这个地方显然很需要吸引游客早上就来吧😂


威士忌博物馆是也,赶在11:56am在官网购买是日最后一场早鸟场次,加购试饮高级威士忌的价格每位€19.55。买完票马上就开始导赏。

爱尔兰威士忌经三重蒸馏口味醇厚,在十九世纪曾为一时风尚,是世上最多人饮用的烈酒,但后来欧美流行禁酒,加上苏格兰威士忌盛行,战后多番并购之后,原来28家酿造厂集成成一个Irish Distillers集团才能生存下去,主打外销品牌是Jameson。现在爱尔兰威士忌比较有市场了,中小型酿造厂渐成气候,但Irish Distillers仍然独当一面。


进入压轴试饮环节之前,其实有影片播放与场景讲解,基本的比如Whiskey(拿走那个 e字就归属苏格兰了)本是爱尔兰语「生命之水」固然不能缺,也有介绍一下当地主要品牌,讲解员不停吐嘈Jameson,在于他心目中大概是料理酒的地位吧,还说品牌被选中推出海外只是因为酒瓶一直是绿色,让人容易与爱尔兰联想起来。


最右边的一瓶Knappogue Castle 12年就是加购的试饮版本,毕竟免税quota只有一瓶(回家之前还要再入境两国,冒险不能),想要什么的考虑必须全面。获奖的12年威士忌没有强烈印象,倒是味蕾汇报Powers感受最突出。红色这是最廉价的款式,导赏员建议买「blue label」版本,还温馨提示不一定在博物馆楼下的商店买啊。


马上锁定目标,但用Knappogue Castle 12年的价钱来买没年份的威士忌...🙄...爱尔兰还有明天,所以今天还是先专心跑景点。


在路上啃了水上飘来的三明治,要赶路去下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景点。


Mary Street商圈,圣地近了...


PENNEYS!似曾相识又有点陌生?这才是PRIMARK的正印呢。


作为爱尔兰两大廉价金漆招牌之一,PENNEYS于1969年创办于都柏林,扩张海外业务时才发现原来爱尔兰以外的 PENNEY 商标已经被美国零售巨擘 JC Penney 捷足先登了,创办人组合Prima + mark两个字,在国外改用PRIMARK名号打江山。现在PRIMARK虽然分店数目才400多家,但因为每一家门店都是巨无霸规模而且客似如云,影响力与重要性已经超过 JC Penney。


始祖门店货品款式很齐全,常见的家饰之外还有小型家具,但并没有特别好买。Primark在亚洲地区完全缺席,也没有与大师级人马合作推限量系列,所以亚洲这边它名气不高,但在英国以至部分欧洲国家,Primark真是便宜到不买会有内疚感。惊人低价其实是在消费亚洲国家低廉人力资源与政府间接补贴,对当地经济结构很不健康。


在都柏林遇上港式烘焙饮料店,想起疫情前香港还有直航航班来都柏林。前特首林郑月娥的儿子据说身在当地进修,这家店他大概有来过?But who cares。


直奔河边,朝EPIC The Irish Emigration Museum进发,海关大楼在途中,本来只打算在大门看看,因为它自称要收€8门票的。可是接待处的大叔都说不用钱,刚巧导赏团马上开始,导赏的老伯也说不用钱,就安顿下来好了。


关于海关大楼的历史,最重要是它1921年的一场大火。海关大楼于1791年落成,最初是为向贸易货物征税,后来都柏林商港移向下游加上贸易角色淡化,大楼由英国官方部门进驻,在爱尔兰独立运动期间屡遭针对,1921年被爱尔兰共和军纵火,不过那次袭击公众印象恶劣,而且烧毁了珍贵的历史文档,至今仍为追寻民族渊源的学者所抱怨。


大楼的建筑特色也是重点,外墙刻有代表爱尔兰的不同河道的神话头像,民族主义高涨时期别具象征意义。展览字多图少,实物欠奉,虽然总算补完独立运动的历史课,但如果没有导赏则略嫌单调。导赏时间很视乎导赏员的兴致,今天的长者非常健谈,大概讲了1小时30分钟,他讲完就已经要拔足赶去火车站。


想当然火车班次很频密就拖延症发作,可是火车误点了,比心目中的搭车死期迟了几分钟。要搭接驳船,全人类归队时间定为开船前一小时,不过稍稍晚一点不绝望,因为通常都要额外开一两班接驳船把码头的船员接走。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95058#post11976857


而且嘿嘿,早就查了邮轮公司有观光团下午一点过后才出发,大概差不多时间一起回来吧。最终迟到两三分钟,但是跑到码头入口,员工指向我身后驶向码头的大巴说「不用急」,他们更迟。规划上当然应该要提前报到啦,可是此际也不用马上作最坏打算。


结果安坐接驳船之后还要等人。在船上,现在我大概已经被人点名调用了吧。


爱尔兰共和国第一站完了,但酒还没喝够,在自助餐厅打听到明天可以去一个十分合适的景点,马上就打开电脑研究交通订门票,驶出风景也就边吃边看算了。Pixel手机拍照好看,但偶然隔着玻璃它会搞错色温,果然遗留了HTC的血脉基因(认真看风景还是要跑出户外)。


肚子饿了,刚巧自助餐厅端出一大盘沙白(看似是越南冷藏货色),挑了一把之后发现今天是亚洲主题,菜色合胃口干脆留下吃个早饭。亚洲船客见到沙白出场非常不客气,几个人狂风扫落叶之后,盘子只剩四分一不够,但其实那沙白是会不断添加的。

毕竟主餐厅不可能一下子吃到那么多海产,这盘沙白大概是在船上是最接近「海鲜吃到饱」的享受,味道也还好。挪威邮轮的亚洲菜式从来不会太踩到雷。


欢迎牌匾是邮轮初访港口的礼节,今早收到的牌匾下午已经挂起来示众,这效率惊人了。星星号被派来走欧洲线路多年,原来这才是第一次用Dun Laoghaire,个人感觉交通比都柏林市内码头要方便舒适,今天从踏进美术馆到步出海关大楼的实际观光时间足有7小时,相当不赖。说来,爱尔兰两个港口都是交通方便到难以置信的地步。


来怀古一番。话说2016年挪威水上飘也是搭星星号,虽不是首航港口,看到这堆牌匾也别有滋味呢。2016年其实不是第一趟搭邮轮,但真正发现了邮轮原来该这样玩,有时回想这次冰岛行程,自不然仍想到「挪威」这个关键词,记忆太深刻改不了。
此帖于 2022-10-12 18:06 被 chankahon 编辑。
chankahon
#6
旧 2022-10-22, 02:44
DAY 17 │ June 10
Cobh

⏱ 07:00-16:00
📸
Jameson Distillery Midleton


地图时间轴纪录

科夫乍看似是爱尔兰第二大城市科克 (Cork) 的踏脚石,其实科夫也拥有爱尔兰最高的教堂,而且是曾几何时的大西洋海运枢纽,在爱尔兰动荡时期送别了无数爱尔兰人移民。当然科克也很有看头,火车车程25分钟、半小时就有一发车,火车站近在眼前,原先的计划是直接去科克。但都说了,昨天打听到这里有更一个更称心的景点🥃,趁船未开到公海之前赶紧在网络上订门票,满心期待中。


自助早餐今天终于有鸡肉粥。挪威邮轮脱离丽星这些年来,在伙食方面依然保持「亚洲友善」,除了亚洲餐厅水准还好,早餐也通常会每天供应粥品,可是这次星星号物资人手短缺,到今天才有粥品出场,但是超咸...


自助餐厅在邮轮顶层,窗外景色总是一望无际,今天科夫码头这片压迫感山景是有点神奇。科夫确实是个很有立体感的观光地,就是要爬点山的意思。


从邮轮顶楼自助餐厅到列车面前,两帧照片时间差是破纪录的四分半钟。想当年科夫作为爱尔兰主要港口,是铁达尼号处女航最后一个中途站,这个海陆相连的转运建设为远洋轮船乘客大开方便之门。科夫车站如今仍保留直达邮轮泊位的捷径闸口,只要向职员亮一亮船卡就能通行。


科夫与今天要去的Midleton都是Cork Suburban Rail范围,2022年服务加强到每半小时一发车,所以即使转车也不会等到天荒地老。沿途都是爱尔兰色彩缤纷的乡郊小屋。


适应了华人社会规范,看到车厢内铺天盖地呼吁在遗嘱上提名支持无家者的慈善机构,心里飘出大吉利是四个字。遗嘱募捐在爱尔兰似乎也是近年才兴起,疫情下实体筹款活动减少,长者们也因为死神频频出动而赶立遗嘱,遗嘱捐赠因而成为慈善机构最后一根可靠财源。香港有的NGO也被限聚令害惨了,可这一招在香港肯定不管用。


从科夫到Midleton要在Glounthaune转乘对面的列车。月台风很大,好在列车也是班次频密的Suburban Rail,所以挺十分钟就好了。


九时许就到Midleton。景点预约时间是早上十点,刚好景点就在小镇另一端,有大半个小时的乱走闲情。不过这个时间就只能逛超市。


在Hurley's SuperValu找到好便宜的蘑菇蕃茄,开始有点惦挂自己做饭的日子。夏天物价飞涨,肥料种子都变贵,这些价目说不定已成历史。然后在这里买到冷水就能冲开的意式奶沫咖啡,十分方便而且味道还好。


之前在网络搜索Iceland的新闻,这「Iceland」老是常出现,结果在Midleton遇见真身。Iceland主力卖冷藏食品,对我这些过客来说没有吸引力,冰岛政府现正向欧盟申诉商标使用权问题,虽然看似不会影响Iceland品牌。


又要喝了,报名早上十点的导赏团,应该是夏天限定的早鸟团,下笔之时最早的导赏是11点。

上接都柏林篇的威士忌博物馆,爱尔兰威士忌行业在二十世纪面临生存威胁,最后三家酿造厂合并成Irish Distillers集团求存,连酿造厂也关剩原属Cork Distilleries Company 的 Midleton Distillery,直到今天集团旗下品牌的所有威士忌都产出于此,完全是大型工业化规模。

1992年开幕的访客中心座落于旧厂房建筑内,虽然以The Jameson Experience命名,但其实 Midleton Distillery 原本最享负盛名的品牌是 Paddy Whiskey。讽刺的是 Paddy 在2016年已经被集团卖走,不过 Jameson 确实很有代表性就是了。


门票在Getyourguide预订打九折,有几款行程可选,不过最大路的€23导赏团时间选择最多。访客中心有美食车,不过Midleton外头也有很多餐馆啦。


导赏行程一开始就展示整个制作过程,在这个苏格兰威士忌当道的世代,少不免要比较爱尔兰与苏格兰威士忌的分别。眼前这是建于十九世纪的谷仓,在1970年代新厂房落成之前一直都在使用。


威士忌都由谷物酿造,最常见的是大麦。大麦发芽产生出酿酒必要的糖份与酶,跟着就要通过加热麦芽来中断发芽过程,苏格兰的酒厂会把麦芽暴露于烟雾中,为麦芽注入经典的烟熏味道,但是爱尔兰则会分隔麦芽与烟雾,因此爱尔兰威士忌喝起来通常都没有那一道苏格兰式样的烟熏感。


威士忌的名字源于生命之水,麦芽须经热水处理才能把糖份充分发布,所以水源也是很重要,爱尔兰这边通常都是用井水,写出来大概就没有苏格兰或者日本那些高山清流那么诱人吧...




麦芽变成酒醪发酵的过程也就没有什么区别,沿途都有一些机器可以留影。搅拌发酵麦汁的机器一直在开动,算是比较生动的展示。


去酿酒厂总不能不看蒸馏器吧?与苏格兰威士忌一样,爱尔兰威士忌也是采用壶式蒸馏,不过爱尔兰威士忌以三重蒸馏闻名(苏格兰的是两重),口感顺滑醇厚,相当讨人喜欢,而且价格也是比较亲民,可以考虑以此作为烈酒第一步。


这一部分的旧酒厂运作至1970年代才迁到旁边的新厂房,装备其实也没那么古老。


这是据称全世界最大的壶式蒸馏器,建造于十九世纪爱尔兰威士忌最风光的年代。现在爱尔兰威士忌风头被苏格兰和日本盖过,但总算开始重拾热度,所以作为爱尔兰最大的酿酒厂,Midleton产能不断提升,去年引入了新的巨无霸蒸馏器。生产这些铜制蒸馏器材的企业似乎都是集中在苏格兰和爱尔兰。


从蒸馏展示钻出来后,我们就见到现役厂房的冰山一角。


整片生产园区占地广大,不过酿造厂房就只一个小角落,储存设施占地几乎占上了小镇的五分一。威士忌陈酿年份动不动就十年以上,时间与土地成本都很高。



在访客中心范围内的小屋里有这样的迷你蒸馏器材,据导赏员说是供员工培训与实验之用,而且生产的gin酒也在实际销售。相比酿造威士忌所需的耐性,近年热门的gin酒上市周期短很多,却也卖得一点不便宜,利润可观。



蒸馏过后的酒液仍然可以点火,仍需要陈放几年才能装瓶上市。爱尔兰威士忌会存放于美国进口、陈放过雪莉酒(Sherry)的橡木桶,酒在熟成过程中会不断挥发,陈放二十年的威士忌大概只余六成酒液可用,所以这里不仅是时间与空间成本,余下来能卖的威士忌也会变少,善价而沽是有道理的,不过日常浅尝也不用16年的货色啦。


压轴的试酒环节。前一天在都柏林威士忌博物馆试了不同品牌的爱尔兰威士忌,今天的Jameson Experience其中当然少不了Jameson,拱照左右的则是「苏格兰」与「美国」威士忌,后来揭晓分别是Johnnie Walker Black Label跟Jack Daniel's No.7,导赏员强调在价格上都是同等级,没有出猫。确实也真的没有「Jameson真厉害」的感受,毕竟一分钱一分货,不过换句话说这个着重风味差异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20欧的导赏团还包括一杯饮料,又来多一小杯Jameson,一如既往最爱on the rocks,振奋展开,悠悠收尾。水上飘来的三明治也趁阳光出没时干掉,毕竟空肚灌酒精会受不了了,虽然这次早上试酒其实很小儿科。

2018年在墨尔本参加当地游,第一站就去Four Pillars酿酒厂试饮gin,那时才知道试饮烈酒是不让加水的,还教你如何把酒含在口里散发酒精。紧接去两家葡萄酒庄,午餐再搭一杯葡萄酒,下午就要用意识硬撑装作若无其事,与团友分手之后,在回墨尔本的Metro Train上完全昏倒。这样的酒神行程以后都果断说不,但也自此投入烈酒怀抱,懂得酌量浅尝的话,喝烈酒好像有比葡萄酒舒服。


说了其实是在船上打听来的行程,所以保证是会有邮轮团队塞满访客中心。纪念品商店的威士忌都是标准零售价,比都柏林博物馆合理,但要是有心仪的特定款式,还是建议在网络查价格,大路货色在外头可能会有减价优惠。


导赏员推荐Powers Three Swallows,官方专门店有在卖,但刚巧Tesco减价€46>€35, 又刚巧Midleton城里就有一所Tesco,再刚巧这店家有卖Three Swallows,图中的其中一瓶于是就被带回香港了,也算是buy local。

其实这里的中价威士忌卖得不便宜,RedBreast 12年比香港还要贵,所以在海外已经很热门的品牌,大抵并不值得长距离人手托运,这一点也要网络搜索一下。也留意爱尔兰全国平日十点半之前禁售酒类,星期日则为12点半,导赏团开始的时间似乎也因而有所不同。


在超市外有当地人摆卖手造cupcake,除了小蛋糕之外,找续收获了一大袋一欧硬币。大概是太少人花现金了吧?这趟旅程花现金总是换来特殊待遇,就除了土耳其。然后在列车上吃蛋糕的时候弄丢了两星期前在克罗地亚买的蓝牙耳机,亏了。


一点半不够就回到科夫了,火车根本是停在船旁边嘛。烈酒不容带到邮轮房间内,登船口有专用柜台登记寄存,离船前一晚会送回来。马上把酒丢给船员,回头又再轻装登陆,善用最后两个小时看看科夫是怎么一回事。




科夫有一份典型的英爱海滨小城魅力,不过今天风有点大,海滨公园留不住人。


在最初的英国行程规划中,Spike Island是想去景点第一位,大约于11/12点从科夫出发,四小时后回到科夫。但是确定了冰岛到英国的行程之后,行程单上声称科夫要搭接驳船,算下来最早从Spike Island回航的船期应该会赶不及回到邮轮上。后来知道科夫可以靠岸,但优先行程也改成了Midleton Distillery,Spike Island缘悭一面。


科夫另一观光卖点是铁达尼体验馆,可是规模固然无法与其他大城比拟,而且看铁达尼都看得累了,从2018年到2022年在大西洋两岸总共看了三个常设铁达尼展览,后面还有修咸顿在等着,今天这就算数了。


于是科夫就只剩下一个必看景点-爱尔兰第一高的科夫大教堂。塔楼其实一百米都不到,不过因为屹立山腰上(抬头也看得累),所以气势还是微逼人。


科夫还有另一组必看风景,就是沿West View而建的七彩排屋,在地图上搜索"Deck of Cards" Houses就会找到,有接近500个评价看来颇受欢迎。


把"Deck of Cards" Houses与教堂同框合摄是科夫最经典的画面,绝景秘地是West View Park,四边都有屏障,绿油油的草地上野餐一流。


特意往上爬到Spy Hill,试图找出Google地图上更上一层楼的角度,但是并没有找到那个位置。今年八月的街景查看,似乎捕捉到另一途人在做同一件事...


现场考证过后,相信是要拿自拍棍举高手机才能拍到的角度。


远眺够了,去大教堂吧。


虽然当地人也叫它科夫大教堂,教堂正式名称是St Colman's Cathedral,1919年落成当时是爱尔兰最昂贵的单一建筑(也是爱尔兰快要独立的动荡时期),里面设有爱尔兰唯一的钟琴,铜锣数目冠绝英伦诸岛,除了可以自动报时之外,仪式中也会有专人弹奏。


教堂是歌德复兴式设计,观光客可以自由参观。


教堂也是科夫城内的制高点,不过科夫最好的风光不是从教堂看出去这一片啦,毕竟教堂本身才是焦点。


滚回海边,座落古迹的中餐馆里面似乎没有受惠于地理位置,不过好像也有露天茶座。


在爱尔兰的最后一小时才意识到原来没有拜访过酒吧,即使一直都有在喝酒。一个人好像就没有坐着喝啤酒的兴致。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95058#post11982054
科夫是个可爱的小地方,值得来访。陆路行程来Cork的话,Midleton跟科夫可以排进同一天,但是如果要去Spike Island则因为登岛行程卡在正中间,无法与威士忌体验兼容在同一天。在这种地方闲着也惬意吧。


尚有十分钟到收桥时间,去月台的大闸已经关上了。科夫作为邮轮靠泊港也是十分理想,火车站近在眼前,班次多车程短,科克与Midleton都有独到但不过多的观光景点,留在科夫也有一些地方可逛,很满意。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95058#post11982054


开船了。科夫这出港是必须全程观赏的。


出港第一个checkpoint就是回首科夫大教堂,这个近距离平起平坐的视角真是只能靠邮轮才看到(海上航道看似不该用航拍机吧?)。



立体感的最佳体现,是小屋沿着街道层层叠的风景。





第二个出港checkpoint是Roches Point灯塔,青葱田原、蔚蓝大海与白色小屋的绝妙组合,还有一列十分爱尔兰的七彩小屋。观赏灯塔一直是搭邮轮的perk,这次难得天气好而且距离较近,船客都被抓住眼球。



离开以灯塔为界的港口范围,领港员也要回家去了。


开船时间早,也就意味傍晚就没流动数据可用,今天有闲情到主餐厅吃饭,最后跳过了甜点大概是吃饱了。牛肉他他成球状比较特别,腌青瓜切片有点儿细心过头吧?椰汁海鲜烤串味道一如过往四平八稳,带子大小很有看头意想不到。


多看一眼星星号的大堂。自然光通透的挑空中庭和子弹观光升降机,曾几何时都是邮轮的浪漫,但碍于空间效益不良,过去十年新落水的邮轮已经越来越少见。星星号以后挪威邮轮的邮轮都再找不到这样的经典布局,虽然除了音乐演奏之外什么活动都搞不了,但这里集合餐厅和前台询问处,其实并不需要太热闹。

接着的Portland是最后一个登岸日,竟然重蹈曼谷之祸从口入覆辙。实在残念🙃。
此帖于 2022-10-23 18:46 被 chankahon 编辑。
chankahon
#7
旧 2022-11-25, 00:46
DAY 18 │ June 11
Portland

⏱ 09:00-18:00
📸
Jurassic Coast


美加水上飘去过美国东岸的Portland,那时候就知道英格兰南岸的Isle of Portland才是无数「波特兰」之母。相隔三年半展开海上寻根之路,终于也来到英国的Portland。不过以石头闻名、常常接待邮轮的Portland是个交通不便的小地方,船客观光大多都会直接从Weymouth起步。这一头最大城镇是Dorchester,但更知名的是侏罗纪海岸的石灰岩地貌,埋藏其中的不同世代古生物化石,在十八世纪带动了现代的古生物学。


阳光灿烂的天色回来了,早餐配一双太阳蛋是必须的吧?


Portland Harbour 本来是海军基地,上世纪九十年代转为民用,难得的深水港自然也转型成邮轮靠泊热点,不过这些年来港口依然是步行禁区,从这里必须搭港口部门安排的免费接送巴士,分别可以去Portland或者直达Weymouth。


九时许登岸,大概是首班开出的巴士。不用钱搭十几分钟巴士固然很高兴,但紧记查问接送车末班车开出时间,这次是下午五点从市中心开出,规划行程要预算好。


码头接送巴士的登车点在Weymouth市区南端,位置就在市区边缘不会走太多路,同时也确保徒步转乘公交的船客沿途会经过最多的餐厅商店,是双赢安排。


围封着的红砖建筑群是Brewers Quay,近年易手之后重门深锁等待整修,原本在里面的Weymouth Museum搬到市中心商店,很迷你但免费参观。


进市区就要越过Weymouth Harbour,阳光下的英格兰海滨犹如地中海一样。话说回来,英国人可能会感觉今年夏天阳光过于充足了吧?


道地工艺小店,水晶与化石都是热门旅客商品,当中也混杂一些new age的东东。可是重点是不准无人看管16岁以下人士进店的告示....孩童偷窃去到「不可持续」的程度,骇人听闻呢。


今天目的地其实是侏罗纪海岸上两组胜景。从Weymouth出发,搭X字母开头的Jurassic Coaster是不二之选,这趟买了£13一日票有点笨,因为搭邮轮即日来回通常也只会搭两程,所以分别买单程票就足够。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95058#post11999526




开蓬巴士在田野间风驰电掣,挤不上前排,坐在后排吹到人仰马翻。搭Coaster通常都是去Durdle Door和Lulworth Cove,两个地点之间有山径通行,一开始没研究,直接搭到最远的「Lulworth Cove」跟大队下车,绕过访客中心与务必拜访的厕所,徒步十分钟就会看到半月湾的绝景:



石头看起来很脆弱,但沙滩沙砾还是比较粗大,比较适合进行水上活动或者在岸边晒太阳。


波特兰石灰石非常坚硬,很能耐受海浪拍打的风化,但因为河道流经,石灰石岩层在这里形成了破口,海浪长驱直进,比较快地「吃掉了」石灰石层后方风化较快的岩土层。


从网络借来的现场解说可见,形成于不同年代的岩层本应横向伸展,但因为地壳运动缘故,所以在这一带变成了斜向,只是被植被所遮盖了。


特殊的岩层走向,使侏罗纪年代的化石露出地面,在二百年前被发现之后,人们才理解到动物是会灭绝的,古生物学由此发展起来。Mary Anning是最常被引述的化石发现者,只是当年男尊女卑,从小到大的多项重大科学发现没为她带来什么利益。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95058#post11999526



观景点步道上更知名的地质景观是Star Hole,成因跟Lulworth Cove相若,不过这里岩层折叠现象露出更明显,科普价值更高。对石头没兴趣不打紧,这也很好看呢。



然后就要征服Lulworth steps。事后看来,比较舒服的行程是先在地势较高的「Durdle Door Holiday Park」下车到访Durdle Door,然后用Lulworth steps下坡到地势较低的Lulworth Cove,在海湾这边有访客中心与伴手礼商店,买东西也方便,Durdle Door附近只有小食亭与洗手间。


山路不算陡峭,但上坡无论如何都有点吃力,而且星期六来渡假的人很多,停下来会堵路。登高之后,英格兰南部典型的白垩石悬崖海岸一览无遗,之后就会开始下坡。


这是Man O'War Beach,但是大伙儿要看的其实是在其右的Durdle Door。



Durdle Door 由波特兰石灰岩组成,与沙滩之间最少接连有两三片不同的岩层,跟之前的地貌一样,这些内里的岩层硬度不及石灰岩,随着这些岩层被风化殆尽,无遮无掩的石灰岩也开始崩塌,Durdle Door 正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剪影,始终也会像Man O'War Beach对出的石头一样剩下基座。


另一幅借来的图片清楚说明了不同地貌与岩层的关系。迎着大海的波特兰石构成海岸最夺目的名胜景观,但坚硬岩层已经所剩无几,大部分面向大西洋的都是白垩岩。




抬头仰望英格兰海岸线辨识度十足的白垩岩断崖,摸起来都会一手白灰,所以风化速度更快,天气不佳时身处其下有落石风险,然后Dorset郡的海岸线也会不断后移。


如果天气好,Durdle Door好像早上光线较好,人也会少一点吧。搭巴士来记紧要留意班次开出时间来决定逗留多久,因为回到「Durdle Door Park Entrance」要走大约半小时(很多上坡路),时间要预留充分。


留意离开Holiday Park一段路是有林荫行人步道,别走车道。巴士是准时的,不过当时只有小猫三数只一起候车,可能大家都懂得先在这里下车吧?


搭车靠近Weymouth的时候,别忘往北方看一看有超过200年历史的Osmington White Horse。骑马的是英皇乔治三世,造型直接刻进Osmington Hill的石灰岩之中,在2012伦敦奥运前按早期图片复修原貌,不过现在看起来前腿的曲线形状还是有点奇怪


回到Weymouth,打算漫步海滨之后逛一下商店。健行消耗体力再搭开蓬巴士跑山路之后,这一趟好像真的被吹得有点头晕,但是状态似乎还好。



这是Greenhill Gardens,临海小屋可供出租,英国海滨风情满满,但是也好像不是十分实用。


英格兰海滨风情另一不可或缺是软雪糕(好像是)。这店家在地图上评分4.9,可是事后才看到人家都在好评樱桃味雪糕,然后那台雪糕机是放在店外晒太阳。

😰这下子不好了😰

本来有一丝不对劲的身体状况吃完雪糕便马上急转直下,对照六年前在曼谷的类同经验,应该是晕车后遗症把祸从口入肠胃炎的效果放大十倍。接下来一小时,胃痛到要马上要昏倒街头的程度,然后本人不懂自发呕吐,那坨坏掉的雪糕搞不出来。

但这不是体验NHS服务的时候。一个人滞留港口后患无穷,即使要昏倒也得跟行李一起昏在船上,而且经验已有,这些痛苦状况都是可以随时间过去的。坐一会又走一阵,用尽意志都要爬回接送巴士的停靠点。


Weymouth Harbourm下午光线正好,寸步难行的状态下还是要拍个照。回到船上马上回房间昏迷两小时,直到九点餐厅快关门时吃晚饭。


要夸奖自己平常身体好,因为经验很少,我根本不懂如何应付肠胃炎-更正确地说,是应该尽量不吃固体食物直到想吃为止。看看上面这些,都是很难消化的蛋白质与奶油椰浆。本来有点好转的状况打回原形,一整晚没睡好,然后明天一早就要爬上岸。


最坏的时间是会过去的,日落之后日出总会来,拉完之后就会能睡饱。不过行李还是要收拾打包,残忍呀。

下一篇开始就离开寝食无忧的邮轮生活,展开陆上行程(打不死的我仍有跑行程的本事与兴致),史诗旅程的尾声也真的近了。

是日时间轴纪录
感谢 1
chankahon
#8
旧 2022-12-09, 00:05
DAY 19 June 12
脚踏实地追寻修咸顿历史轨迹

上回提到,在船上的最后一天胃痛了。不干净的东西整晚卡在肚子里伴随发烧,一整晚没睡好,然后是离船日嘛,当然是超早就开始高音量离船广播啦。


在床上苟且的我:吃完早餐回来就想睡,正在妄想找办法拖延到下午才被赶走。但理智的另一边脑袋认定这不可取,一来邮轮肯定要腾空房间,二来不想被送去医院,况且最后一丝更可行的希望是央求投宿的廉价酒店提前入住,那还是可以睡饱吧。



今天用疫情期间新落成的邮轮码头。修咸顿有好几个邮轮泊位,这个应该是徒步到火车站最短途的,酒店就在途中,咬紧牙根走几分钟就到了。


病到虚脱还不忘回首星星号。六年后二度由她载着看极地风光,第一趟挪威是大开眼界吃饱峡湾的启蒙之旅,第二趟冰岛是时机大好行程紧凑的疫后观光,两趟旅程都堪称史诗经典。只是这不幸插曲不迟不早,落在最必须要早起的那一天。

话说下笔之时也刚在香港确诊新冠,回想下船这一刻又饿又困又肚痛还要拉行李继续上路,比新冠最严峻的时候更凄惨(新冠感觉就是拖比较长的感冒)。


惨无人道祸不单行,今天礼拜日,酒店前一晚客满了,没办法空出房间安置病人。无计可施下,那唯有硬着头皮跑行程,在酒店吃早餐的小角落厚脸皮坐了一个小时,出门后途中遇上歇业多时的反斗城。


SeaCity Museum-在里面待了两个半小时,不是内容特别充实,而是因为偶尔需要跌坐下来休养生息,大概只有一半时间在看展览。跌坐在博物馆总比在街头好吧,也不想像喝醉一样在快餐店睡觉,用意志力挺着,等到酒店入住时间就好了。




又一个铁达尼主题展,这几天下来第三个了。修咸顿虽是铁达尼首航首个出发地,但博物馆藏品没能抢到最好的,陈列的实物都是来自SS Olympic,靠讲故事补完。

SS Olympic是三艘姊妹船之中唯一服役终老,所以也只有来自她的内装可以完整留存后世,不过即使两船相似,有些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博物馆当然还有其他与修咸顿更加息息相关的展览,例如是近代的港口发展。图中的Ocean Terminal于战后修建,1950年落成不久,喷射机旅行随即蔚为风尚,八十年代被拆卸。修咸顿现在不但是大型邮轮母港,也是英国主要货物装卸港口。


博物馆后并没有计划行程,现在状态不能吃饭,无目的到公园走走吧。



在Palmerston Park乱入Party In The Park 2022,免费就进来看看是怎么一回事。为时尚早,不过也蛮热闹,巴士公司借出双层巴士作为静音区,好像很有意思。

公园是不是有什么灵气,逛完感觉好像肚子不闹了。乱走期间发现Bar Gate有导赏团一点半出发,既然无事可干就乖乖掏钱(₤7)买票跟着别人走吧。以往搭红眼班到首尔都先参加导赏团,是在精神状态低迷下(没法子睡觉而)效益最高的旅行方式。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95058#post12007164




徒步导赏前半围绕城墙与相关遗址(Arundel TowerGarderobe Tower、Westgate Hall),也会钻到旧城借古建筑讲故事(上图是修咸顿最古老的在用建筑 St Michael the Archangel),具体内容已经忘清光,毕竟除了Mayflower,提到的很多修咸顿的典故都不熟悉,建议参加前温习背景。



印象最深刻大概还是不给钱不能进的地方。修咸顿有很多地底酒窖,上面叫做The Undercroft,下图则位于St John’s School学校操场地下(建于1350年左右),这些地下场所既作为贮存用途,也开放给买家品酒,所以形式各异,不同地窖有时会相连,个人愚见其一可能是与空气流通有关。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95058#post12007164

政府现在有三个酒窖开放租用,包括今天拜访的这两个。别的酒窖当然大多是私人产业,有的则被填满几百年的废料,有的则被加建的建筑破坏了。



导赏团全程两个小时,中途离队也可以,最后大家聚在Dophin酒店门外问一些问题就圆满结束了。Dophin酒店拱门旁边有一个往伦敦马车指示,综合网络信息,十九世纪初火车开到修咸顿之前,修咸顿仍是渡假胜地,这些马车都是服务酒店的,单程十小时以内,考虑到中途要不停换马,这个速度十分不赖。


图文不符:在旁边的Lidl买了点吃的,今天行程到此为止了(终于!)。由市中心徒步回酒店途中有好多购物诱惑,可是快四点了,意志力见底要补眠。


肠胃炎总算成为过去,胃口都渐渐回来了。昏倒床上前没查星期日商店营业时间,结果八点起床的时候就只剩下麦当劳。与其冒险吃垃圾食物,还好有水上飘来的水果与超市的轻食。明天睡到九点,应该是冰岛+英伦水上飘最后整天写的行程了。

是日地图时间轴
Akula.Vk Akula.Vk 已通过手机验证. 门号所属国家:Taiwan
#9
旧 2022-12-13, 00:47
引用:
作者: chankahon (原帖)
DAY 19 June 12
脚踏实地追寻修咸顿历史轨迹

上回提到,在船上的最后一天胃痛了。不干净的东西整晚卡在肚子里伴随发烧,一整晚没睡好,然后是离船日嘛,当然是超早就开始高音量离船广播啦。


在床上苟且的我:吃完早餐回来就想睡,正在妄想找办法拖延到下午才被赶走。但理智的另一边脑袋认定这不可取,一来邮轮肯定要腾空房间,二来不想被送去医院,况且最后一丝更可行的希望是央求投宿的廉价酒店提前入住,那还是可以睡饱吧。



今天用疫情期间新落成的邮轮码头。修咸顿有好几个邮轮泊位,这个应该是徒步到火车站最短途的,酒店就在途中,咬紧牙根走几分钟就到了。


病到虚脱还不忘回首星星号。六年后二度由她载着看极地风光,第一趟挪威是大开眼界吃饱峡湾的启蒙之旅,第二趟冰岛是时机大好行程紧凑的疫后观光,两趟旅程都堪称史诗经典。只是这不幸插曲不迟不早,落在最必须要早起的那一天。

话说下笔之时也刚在香港确诊新冠,回想下船这一刻又饿又困又肚痛还要拉行李继续上路,比新冠最严峻的时候更凄惨(新冠感觉就是拖比较长的感冒)。


惨无人道祸不单行,今天礼拜日,酒店前一晚客满了,没办法空出房间安置病人。无计可施下,那唯有硬着头皮跑行程,在酒店吃早餐的小角落厚脸皮坐了一个小时,出门后途中遇上歇业多时的反斗城。



SeaCity Museum-在里面待了两个半小时,不是内容特别充实,而是因为偶尔需要跌坐下来休养生息,大概只有一半时间在看展览。跌坐在博物馆总比在街头好吧,也不想像喝醉一样在快餐店睡觉,用意志力挺着,等到酒店入住时间就好了。




又一个铁达尼主题展,这几天下来第三个了。修咸顿虽是铁达尼首航首个出发地,但博物馆藏品没能抢到最好的,陈列的实物都是来自SS Olympic,靠讲故事补完。

SS Olympic是三艘姊妹船之中唯一服役终老,所以也只有来自她的内装可以完整留存后世,不过即使两船相似,有些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博物馆当然还有其他与修咸顿更加息息相关的展览,例如是近代的港口发展。图中的Ocean Terminal于战后修建,1950年落成不久,喷射机旅行随即蔚为风尚,八十年代被拆卸。修咸顿现在不但是大型邮轮母港,也是英国主要货物装卸港口。


博物馆后并没有计划行程,现在状态不能吃饭,无目的到公园走走吧。



在Palmerston Park乱入Party In The Park 2022,免费就进来看看是怎么一回事。为时尚早,不过也蛮热闹,巴士公司借出双层巴士作为静音区,好像很有意思。

公园是不是有什么灵气,逛完感觉好像肚子不闹了。乱走期间发现Bar Gate有导赏团一点半出发,既然无事可干就乖乖掏钱(₤7)买票跟着别人走吧。以往搭红眼班到首尔都先参加导赏团,是在精神状态低迷下(没法子睡觉而)效益最高的旅行方式。




徒步导赏前半围绕城墙与相关遗址(Arundel TowerGarderobe Tower、Westgate Hall),也会钻到旧城借古建筑讲故事(上图是修咸顿最古老的在用建筑 St Michael the Archangel),具体内容已经忘清光,毕竟除了Mayflower,提到的很多修咸顿的典故都不熟悉,建议参加前温习背景。



印象最深刻大概还是不给钱不能进的地方。修咸顿有很多地底酒窖,上面叫做The Undercroft,下图则位于St John’s School学校操场地下(建于1350年左右),这些地下场所既作为贮存用途,也开放给买家品酒,所以形式各异,不同地窖有时会相连,个人愚见其一可能是与空气流通有关。

政府现在有三个酒窖开放租用,包括今天拜访的这两个。别的酒窖当然大多是私人产业,有的则被填满几百年的废料,有的则被加建的建筑破坏了。


附件 3391507
导赏团全程两个小时,中途离队也可以,最后大家聚在Dophin酒店门外问一些问题就圆满结束了。Dophin酒店拱门旁边有一个往伦敦马车指示,综合网络信息,十九世纪初火车开到修咸顿之前,修咸顿仍是渡假胜地,这些马车都是服务酒店的,单程十小时以内,考虑到中途要不停换马,这个速度十分不赖。


图文不符:在旁边的Lidl买了点吃的,今天行程到此为止了(终于!)。由市中心徒步回酒店途中有好多购物诱惑,可是快四点了,意志力见底要补眠。


肠胃炎总算成为过去,胃口都渐渐回来了。昏倒床上前没查星期日商店营业时间,结果八点起床的时候就只剩下麦当劳。与其冒险吃垃圾食物,还好有水上飘来的水果与超市的轻食。明天睡到九点,应该是冰岛+英伦水上飘最后整天写的行程了。

是日地图时间轴
附件 3391509
比起其他几个短短文本及附上网址混到不行的烂游记
这篇不献个花挺对不起自己
感谢 1
chankahon
#10
旧 2023-02-08, 17:23
DAY 20 June 13
走进维多利亚女皇的安身之所


肠胃似乎不闹了,睡饱睡满感觉真好。


在修咸顿的九龙巴士:香港路况复杂而且载客量也要多,中国有本事盖高铁造飞机,但还是弄不出香港能用的巴士,现在九巴车队中过半巴士是英国制造。Alexander Dennis曾豪语能满足香港的要求,基本上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横行无阻了。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95058#post12041099
是日要去 Isle of Wight。住码头附近的盘算,是这里徒步就能搭渡轮真方便,可是实践起来路程不短,几乎错过十点的班次。但话说回来,肠胃毛病发作之后休养生息的时间也不能省,算是拿捏个平衡吧。


刚才的巴士(应该大概可能是)已经开到码头了。




昨天才上岸,今天又出海,渡海风光真的不嫌多。



修咸顿出发的渡轮会停靠Cowes,高速船与慢速渡轮码头分别在对岸,规划行程时间时要搞清楚。


下笔之时其实已经不记得Cowes这个地方名,因为根本只是来搭车。


第一站是Isle of Wight头号名胜:进路有点远,未到主菜就经过纪念品商店,几乎未开始观光就乱花钱了。


奥斯本庄园(Osborne)-门票像主题公园一样有分繁忙日子,费解的是六月中的周一列为繁忙日子(去年当时£21.1,2023年为£23.6),反而周五周六有折扣。门票年内调涨幅度也惊人,但公道而言English Heritage的修复工作持之以恒,庄园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新的部分复修完成,也不是白付钱的。


奥斯本庄园原是维多利亚女皇的避暑地,但在阿尔伯特亲王去世后维多利亚女皇基本上长居于此,这里也是她安身之所。女皇遗嘱指明希望把庄园留为皇室私产,但继位的爱德华七世据说出于个人喜恶决定把庄园归属国家所有,不过女皇寝室所在的楼层一直都维持皇室专属,所以保留很多原来的陈设。



不懂维多利亚女皇,至少也听过V&A吧?维多利亚女皇和阿尔伯特亲王都着迷艺术设计,女皇会绘画,亲王更是庄园的设计主脑,所以奥斯本庄园也展出大量维多利亚女皇的珍藏。

维多利亚女皇在其时是在位时间最长的英国君主,有画家创作顶天立地对照图以突显女皇特别长久的在位期间。众所周知她的纪录已经被另一位女皇打破了。


庄园别墅参观动线由地下开始,虽说奥斯本是避暑别墅,但后来女皇也不怎么回伦敦,所以常在怀特岛上接待客人,厅室都有宫殿气派。


地下之后直上顶楼,这层是经修复空间,比如这里重现了女皇的育婴室(到女皇驾崩之时孩子都中年了),也辟出一角介绍女皇如何为巩固英国地位而周旋于欧陆不同皇室之间安排婚事。要在维多利亚女皇的私人居所设一个主题展,选这个血脉回顾其实也很有意思,虽则欧洲皇室下场各异,并非都是大团圆结局。



梯间装饰不失精致考究,尝试了很久拍摄全景,但是手机的360全景都靠人体自转,因此没那么大的室内空间都很难做到。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95058#post12041099
女皇的寝室。因为长期是皇室禁地,所以陈设某本上原封不动,床头的纪念牌匾是身故后由家人挂上的,至于房间内的画作则是身前已经在房间之内。摄影在女皇晚年已开始普及,加上她的画作,很多布置都得以有所依据。



Durbar Room:奥斯本庄园的压卷建筑瑰宝,是后期因应女皇长期留在庄园而加建的款客宴会场所,巧夺天工的印度样式雕花让人屏息。

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后,维多利亚女皇也成为所谓的「印度女皇」,增建的宴会厅采用印度样式除了是主权意义(女皇也确实有尝试去学当地方言),固然也反映维多利亚女皇对装饰艺术的喜好。

同场展出登基纪念贺礼,关于房间的装饰细节与藏品可以去Google的专页鉴赏。


闻说除了维多利亚女皇之外,历任君主基本上都不太喜欢白金汉宫,诚如伊利沙伯二世也偏好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城堡。君主事务繁忙,尤其倘若年事已高,谁要在硕大无朋的皇宫浪费时间钻房间走远路?被都市包围的白金汉宫也谈不上空气清新吧。


接近两天以来第一个正常饱餐,是 coronation chicken sandwich。所谓是「登基鸡」是沙拉酱混合咖哩香料的鸡肉冷盘,在伊利沙伯二世登基宴会中首次奉客之后大行其道,是常见的三明治馅料。从维多利亚女皇到伊利沙伯二世,历史不断向前,查理斯三世登基能否再带来传世经典?


奥斯本庄园面积偌大,夏季时分务必预留时间游览Swiss Cottage。步程十分钟左右,时间配合可以搭免费小巴省点气力。


Swiss Cottage名符其实原产于瑞士,小屋整幢在瑞士解体再运回怀特岛重建,是维多利亚女皇与亲王的育儿避世乐园。



小屋内空间紧凑,营造比较平实的气氛。下面是由女皇女儿采集的花叶所制成的标本。


亲王重视子女脚踏实地,子女各自需要打理田地,亲王会以市价购回作物,让王子公主明白付出劳力才有收获的基本道理。

庄园主建筑体现了亲王对美学的追求,这一角落则可见亲王重视全人教育。人的性格各异,继承皇位的大儿子虽然聪颖,但并不特别喜欢朴实无华的生活。



迷你博物馆收藏了王子公主周游列国带回来的珍藏,原本都收在小屋之内,后来藏品太多要另盖一座建筑展示。值得花时间细看内容,认识一点当时英国如何看待异地文化。


庄园完了。时间关系,没有去看女皇的私人海滩,看来要预留三小时以上才有办法走尽行程。也提醒庄园门外的巴士班次不算多,安排行程时要查好班次和预留时间走出去。


接下来本来想去Isle of Wight Bus & Coach Museum(四到十月限定,每周开放四天免费入场),但因为错过巴士班次无法赶及四点闭馆前冲闸。反正人在Newport,找个就在附近能快闪的景点吧。


于是又来了另一个English Heritage景点。奥斯本庄园因为维多利亚女皇而成为必访,但论在地关联与历史,Carisbrooke Castle应该更胜一筹。


【待续】
此帖于 2023-02-09 23:35 被 chankahon 编辑。
感谢 1
milanolarry 的头像
milanolarry
#11
旧 2023-02-09, 17:00
印象中香港的双层巴士多是 Volvo ,不是瑞典出产的吗?
chankahon
#12
旧 2023-02-09, 23:28
引用:
作者: milanolarry (原帖)
印象中香港的双层巴士多是 Volvo ,不是瑞典出产的吗?
九龙巴士车队中应该过半都是英格兰的Alexander Dennis(当日所见的巴士应该是2021年12月订单的一部分),然后生产商现任总裁之前在香港待了20年,香港市场对于车厂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毕竟香港铁路网再广大,要搭巴士的人真的仍然很多。

相关报道:
https://www.telegraph.co.uk/finance/newsbysecto...uch-sell-anywhere.html
milanolarry 的头像
milanolarry
#13
旧 2023-02-10, 03:36
引用:
作者: chankahon (原帖)
九龙巴士车队中应该过半都是英格兰的Alexander Dennis(当日所见的巴士应该是2021年12月订单的一部分),然后生产商现任总裁之前在香港待了20年,香港市场对于车厂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毕竟香港铁路网再广大,要搭巴士的人真的仍然很多。

相关报道:
https://www.telegraph.co.uk/finance/newsbysecto...uch-sell-anywhere.html
Volvo 也不少,那家卖得更多就不知了。
https://www.volvobuses.com/en/news/2021/oct/Dou...rder-in-Hong-Kong.html
chankahon
#14
旧 2023-02-13, 00:43
【续前篇】


城堡五点闭馆,15:45才进场,但城堡不若奥斯本庄园看头多,一个小时参观时间还能用。


Carisbrooke Castle在12世纪前后已有史载,最初两百年左右由Richard de Redver家族持有,后人向英皇爱德华一世出售古堡,自此古堡的继承就由君主发落。


查理斯一世在1649年英格兰内战期间遭处决前,曾经在城堡被囚禁14个月,期间多次企图逃走均告失败(其中一次是因为窗框太窄),他的其中两名子女亦曾被囚禁在这里,包括患上肺炎而在城堡离世的伊利沙伯公主。时隔多年,这一部分的建筑只剩砖墙。


超过两百年后城堡近来另一位公主:维多利亚女皇的小女儿Beatrice,也是女皇丧夫后的精神支柱与得力助手。Beatrice在1898年开办Carisbrooke Castle博物馆,在1913到1944年都住在城堡内,延续维多利亚女皇与怀特岛的不解缘。


虽然管理城堡的English Heritage有在卖门票,但是Carisbrooke Castle博物馆却是自立门户的独立慈善机构。博物馆的说故事大致分两部分,一是关于城堡的主人翁,另一部分是怀特岛的历史,藏品多达34,000件-所以这里大概其实也是怀特岛博物馆。


博物馆的特展其时围绕LGBTQ+群体在怀特岛的历史。



城堡有这个可爱的花园,城墙外有绿草如茵的大草地,有闲情其实可以慢慢逛(现在人家快关门了不能苟且)。



城堡的城墙可以登上,防卫的建筑细节之外,英格兰田园风光看到饱。


准时赶客,有幸成为锁上闸门的最后访客。回程才发现从巴士站到城堡有森林步道,不必走马路。


从Newport出发,最合乎经济与时间效益的路线是走回头路,在Cowes搭船直达修咸顿。但本大爷是来观光不是跑路,趁夏天日照长,看最多玩最爽才合乎观光效益。



去Ryde。景点关门不要紧,只要有太阳在,搭巴士就有东西看了,而且英国连这些小岛都派双层巴士,视线更优。


话虽如此,Ryde的店都也歇业了,所以刻意绕路前来真是只能散散步、看看海。


可是这也不是一般的海滨步道-是有超过两百年历史、码头火车共构的Ryde Pier。


码头全长接近700米,从这里可以搭船到海军基地所在的朴茨茅夫,徒步之外也可以开车过去。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95058#post12044219
码头最右边的铁路仍在运作中,本来是打算从岸边搭火车到码头,但售票处职员警告火车抵站与渡轮开出之间只有数分钟时间,一旦误点就肯定会送船。到了朴茨茅夫还要搭火车才能回到修咸顿的酒店拿行李,这个险不能冒,乖乖听话走过去。


至于中间生锈悬空的铁架,本来其实是有轨电车专用,近两年有建议提出加建行人步道,不过似乎到下笔之时(2023年2月)仍未落实动工。


码头本身战后也历经多次改建,始终是实用功能,但那种古雅气质还是有着力保留的。


准时到达的火车。感受 Ryde Pier 似乎也真的该用走的,搭火车的话马上就要登船,看风景的时间都没有。


有甲板的高速船(£17.6)。风和日丽坐户外自是赏心乐事,疫情未退之时坐户外也是保护自己,毕竟那时候搭飞机还是要做检测的。



航行半小时,途中与公主邮轮擦身而过。话说票价不便宜,这些铁皮长椅有没有需要弄得这么难坐?


朴茨茅夫到了。本来有打算从修咸顿过来这个海事大城玩两天,可是住宿价格不菲,加上行程时间越拉越长,原本的旅行预算已经推到极点,只好作罢。毕竟英国不若冰岛,不会突然火山爆发的。



朴茨茅夫车站与码头是连成一气的,所以甫下船就可以跳上列车回修咸顿。



朴茨茅夫到修咸顿无事终了,回酒店拿行李之后继续上路,才惊觉多年没在英国坐城际火车,习惯了行程前半意大利希腊随意买票,忘了这里的火车票要提前抢便宜。傻头傻脑即买即搭,看到票价一整个晴天霹雳,比意大利到冰岛的单程机票还要贵,犹疑之下差点赶不及火车。节俭花费中留了一个污点。

回想今天的行程确实是随兴先决,很难想像提前选定班次时间会怎样影响行程,大概不会走朴茨茅夫吧(肯定会省更多的钱)。



滑铁卢到着,钻到地底才真的有「人在伦敦了」的感慨。大学刚毕业的一段时间曾经连续三年都去伦敦一次,,跟着在2013与2015年都有来过,一别七年(就算减去疫情都四年半了),那些年的情怀却已冷却,坐在千禧桥前没有冲击感了。

曾经拿伦敦的观光纪录去参加Google办的比赛,得到安慰奖一份,现在图的链接都挂掉了:

旅行的口味在这些年间是有变化(水上飘之外也比较欣赏日本起来),也许伦敦本身走了样,也许大都会气息在我身上已经失去魔力,总之伦敦现在没感了。


首都住处是Queen’s Park民宿一楼的房间,不用抬行李,同层的共用浴室基本上是独占了。英国六月中的住宿很热门,本来为压低预算,三晚住宿要搬一次家,但庆幸一路继续勤力搜索房源,最终捕获了后来才放出来的这民宿房间。但房间有蚁患,一般来说都不扰人,但护肤乳被缠上了,小蚁们会不会太饥不择食?


住处厨房外面有阳台,早上找房东来阳台就好。

水上飘行程大致到此为止了。伦敦部分虽然没看头,不过就当为圆满落幕,请大家容忍我多一个回合吧。

是日地图时间轴纪录:
chankahon
#15
旧 2023-03-13, 01:36
DAY 21 June 14
搭伊利沙伯线去踩格林威治子午线


住处所在是Queen’s Park以南的街区。伦敦城西地段通常都比城东值钱,虽则Kilburn这一带算是移民聚居的地方,传统上不是高尚住宅区,但毕竟这是伦敦,小资感也越来越强烈。


住在移民与富庶社区的交界,好处是吃的选择很多样。早(午)餐来Bob’s Cafe,中东风素全餐(连咖啡£14.05)不过不失。


今趟来伦敦主题是补遗,今天要从城西的Zone 2边缘跨越市中心去到城东的Zone 2边缘。要cross市区,当然要搭Crossrail吧?






今天第一个名胜:既非地铁也非国铁的Elizabeth Line。

2008年5月来访伦敦,当时港铁持股占半的财团运营London Overground刚满半年,为了去Burberry散货场,第一次在香港以外体验港铁服务。Overground到底是旧瓶新酒,当时感觉就是粉饰了车站车厢,本质上仍是城郊火车。

14年后,Elizabeth Line由港铁全资子公司营运,这次开幕未满一个月就来体验。Google Map本来并没有推荐这条路线,最后发现因为换乘需时,时间上跟搭普通地铁没差,但这车厢环境好太多了吧,庆幸有临时变卦来搭新线。

Elizabeth Line作为英国千亿基建,是穿越伦敦地底的东西重铁快线,过去一年改变了伦敦人出行习惯,途经的城外社区都面临不同程度冲击。


路过的金丝雀码头,闻名不如见面,听说这么多年终于落地。刚巧遇上午饭时间,信道人山人海。然后今天不是未开跑行程吗?怎么已经午饭时间!?



是日补遗目的地其实是格林威治。被搁在bucket list箩底十几年,刚巧Serrini前一天放格林威治的照片,才终于记得要圆这个十几年未偿的心愿(不记得的心愿还是否算心愿?)。

旧皇家海军学院前身是十七世纪落成的海军医院,天花与壁画于1700年左右已成画,确实是美学瑰宝。门票£12.5,进入Painted Halls有一个时段,然后游走学院其他部分的导赏又有另一个时段,导赏员是意大利人,也就顺道问了与前半行程有关的壁画技术问题,首尾呼应。


话说到访费拉拉小教堂的湿壁画已是24日前,至今当了37天旅客。日程编排本来已比以往从容,可是实践计划时仍然没法摆脱四天三夜行程养成的铁腿习惯,如今有点筋疲力竭,要像地中海行程那时一样早起真的很难。


一小时快闪海事博物馆,想看的题材都来得及看。就算真的要很认真参观,可能两小时也够。



无缘参观的Queen's House:虽然长廊也许更精彩。



登上天文台的小山,遥望金丝雀码头的金融巨厦乘凉小休,顺道研究晚餐好去处。



六点来到格林威治天文台也许望门兴叹,但格林威治子午线还是有的,随便践踏不用钱。


因为预算紧缩,晚餐研究未能修成正果,路上买一份三明治套餐赶快吃完搭火车去Blackfriars 车站-还是记得要做一趟伦敦必须的旧地重游。






来千禧桥是指定动作,但一别七年,你谁啊?圣保罗大教堂、泰德现代美术馆都健在,可是City区天际线真是人面全非,Walkie Talkie成功冲击规划制限之后,周边新建了许多摩天大楼,建筑天秤无处不在此起彼落,泰晤士河两岸越来越有压迫感。

原帖地址: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www.bbkz.com/forum/showthread.php?t=10495058#post12064561
现在对伦敦的感受,跟往时的汹涌心情比较放凉了很多。可能是一堆摩天楼破坏了印象,可能游历挪威新西兰冰岛过后口味转了,也可能是一把年纪心情已经汹涌不起来。但话说回来,对英国其他地方还是很有感,所以可能就只是伦敦而已。


都说铁腿习惯改不了,只要太阳未下山还是可以跑行程继续拾遗。




摄政公园-又一个一直觉得应该来却从来没真正来过的地方。通常配搭行程都会能轻易逛到海德公园,跟着就不想刻意去找摄政公园,说实话这里也没有太大亮点。Been there, done that。



又一个日落。在英格兰持续得到好天气眷顾真是好开心。


看完日落回到住处附近的M&S采买:旅行喝啤酒,大概是从日本开始有的习惯。

九个月之后仍在写游记,伦敦第二天比第一天更加没什么,但还是想分开两篇游记。在有钱有假期去下一趟旅行之前,在面对令人苦恼的工作之时,仍很需要用写字来继续沉醉于无牵无挂的回忆之中,望请多多包涵。

是日地图时间轴纪录:
上传的图像
  


你可能感兴趣